齐美尔生平 齐美尔的生命哲学

2017-07-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齐美尔的生命哲学 德国生命哲学的另一个主要代表是齐美尔.他出生于柏林,毕业于柏林大学.曾长期在 柏林大学任教, 以后又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齐美尔和狄尔泰都曾经是新康德主义的信徒, 后来转向生命哲学.同青年时代吸取黑格尔思想尔后接受康德哲学的狄尔泰相比, 齐美尔对 康德学说的研究比狄尔泰走得更远, 他的一些关于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著名论著都是在新 康德主义的影响下完成的.齐美尔后期受尼采和柏格森的影响.齐美尔用两个特别的命题来说明生命: "生命比生命更多"和"生命超出生命&

齐美尔的生命哲学 德国生命哲学的另一个主要代表是齐美尔。他出生于柏林,毕业于柏林大学。曾长期在 柏林大学任教, 以后又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 齐美尔和狄尔泰都曾经是新康德主义的信徒, 后来转向生命哲学。

同青年时代吸取黑格尔思想尔后接受康德哲学的狄尔泰相比, 齐美尔对 康德学说的研究比狄尔泰走得更远, 他的一些关于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著名论著都是在新 康德主义的影响下完成的。齐美尔后期受尼采和柏格森的影响。

齐美尔用两个特别的命题来说明生命: "生命比生命更多"和"生命超出生命"。 所谓"生命 比生命更多",是指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生命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是持续不 断的。"只要有生命存在,它就产生某种活生生的东西",也即每时每刻在产生自身。

生命是 一股不可逆转的流, 在其中每一个瞬间都消溶进下一个瞬间。 齐美尔也认为时间是生命和有 生命之物的根本特征,只有有生命之物才具备时间上的延展性,而僵死的物质无所谓过去、 现在和将来,它们以空间为特征。

这种将时间和空间割裂开来的看法,在生命哲学家中带有 普遍性。 齐美尔认为, 没有无内容的生命过程和生命形式。 我们在自身的生活中"体验"到生命的 内容, 这种"体验"实际上是心灵把握生命的活动。

每一当下直接的体验把这一内容与别的内 容联系起来,把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连结起来。每一个生命形式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种 体验只能是直觉的,不可能从别的形式中推论出来。

所以他说:"我们对持续不断的生命的 知识也许是(在绝对的意义上)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直觉知识。" 生命过程是不断保持生命自身,不断壮大、发展生命自身的过程。但是生命的含义不仅 仅于此,它不仅创造更多的生命来时时更新自己,而且从自身创造出非生命的东西,这些东 西又具有它们自己的规律和意义。

也就是说,生命有超越生命自身的能力。齐美尔把生命的 这种特性叫做"生命超出生命"。 生命根据包括在体验中的形式的原则来创造对象, 它为世界 创造了艺术、知识、宗教等对象,而这些对象都有其自身的逻辑一致性和意义,独立于创造 它们的生命。

生命在这些形式中把自身表达出来,这些对象则是生命的审美、理智、实践或 宗教的能动性的产物,它们也是生命的可理解性的必要条件。

齐美尔由此把生命的创造扩大到整个人类活动的领域。 从艺术作品、 宗教教义和政治制 度,到经济结构、哲学学说和科学体系等等,都是生命的创造物。

它们构成文化世界,体现 着个人与客观精神的联系。 齐美尔的这种生命观同当时流行的狄尔泰、 柏格森等人的学说相 比,并无多少新奇之处,他们的共同点是用本体化了的生命概念来解释社会历史和文化,把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形成都解释为生命的表现,其间没有理性规律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