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优质的教育高门槛,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关于财富,在国外有一种说法: 有钱人被称作 rich, 富人则被称为 wealthy。
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
举个例子。
NBA的那些球星都收入不菲,但是一旦退役,这些财富就会迅速消减。
而世界上那些长寿的家族企业,无论经历经济危机,还是世界战争都屹立不倒,财富代代传承。
有钱不一定是上层阶级,富人才是真正的掌握资源的那群人。
在电影《起跑线》里,我们能够更清楚的看到两者的区别。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中产夫妇为了送孩子进贵族学校,想尽一切办法,不惜扮演贫民,最终拿到贫困生名额如愿以偿,却又让孩子退学的故事。
男主角拉吉是一家时尚品牌店的老板,坐拥豪车和豪宅,有一个美丽优雅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女儿,简直是成功人士的标配人生。
但他的女儿依然被拒之门外,为什么?
因为名校是有门槛的,而他不是真正的上层精英。
这些门槛,也直接说明了一个有钱人与真正的上层阶级的区别与差距。
那么,我们来看下,想进一所贵族学校究竟有几个门槛。
1、职业背景是你的第一身份。
虽然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但有门槛高低之分。
比如,国际知名大公司和金融机构在招聘时,非哈佛、耶鲁等顶级名校出身不取。
再比如,前不久的新闻爆出,某大企业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不要。
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都是有很高的门槛的。
所以,他们的职业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证明。其背后所附带的价值也是可以量化和评估的。
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职业背景轻易判断出他所属的阶层。
电影中,妻子米图带女儿去富人孩子所在的公园玩耍。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跟女儿玩。因为女儿说的语言是印地语。
印地语,是印度的本土语言,但官方语言却是英语。在印度有着一个不成文的社会规则,精英都是会英语的。平民因为教育机会缺失,所以多数不懂英语。
当然,小孩子的是非观很简单,他不一定明白这么做是为什么。但是大人就很直接了。
小男孩的母亲直接告诉她,不让孩子与她玩是因为她的父母只是一个店铺老板。言下之意,就是要跟她划清界限。
因为夫妇的职业背景,女儿申请的学校都被拒绝了。
负责人告诉他们,被拒是因为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
即使拉吉反驳说,自己的不是店铺而是时尚品牌。但是在上流人士来看,都是小买卖,没有看到多大的区别。
这是他的女儿无法入学贵族学校的最主要的原因。
2、教育背景是富人的身份标签。
正如很多美国总统、政客出身耶鲁、哈佛等顶尖学府,英国的贵族精英都出身贵族公学一样,教育背景的差异已经划开了阶层的界限。
真正的上流阶层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这种精英教育的特点是,学术与人文并举。它们不仅仅重视学科水平的培养,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同时还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安排各种人文、艺术、运动、活动,着重锻炼学生的演讲、社交、处事等等多方面的能力。
所以,接受过精英教育的人,不仅在智识上远超普通人,他们的思维与格局也早已划清了与你我的界限。
在电影《起跑线》里,拉吉与妻子想把女儿送进德里的贵族学校,他们有钱,也有人脉关系,但是依然进不去。
在朋友联系下,他们找了一家培训机构帮助通过他们面试。
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很自信,认为孩子很优秀学校没理由不收。机构负责人也不解释,直接找了一个小男孩演示。小男孩落落大方,用了好几种语言跟他们打招呼,把夫妻俩惊呆了。
差距一目了然。女儿的竞争对手早已领先他们不知多少。
这个机构负责人明确告诉他们,好学校面试都要看父母的学历。
因为学校认为,父母的教育背景不够好,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会好。
(这句话虽然残酷,但也是事实。举例说明:模拟面试时,负责人问“你的孩子不愿去上学你会怎么做?”拉吉的回答是,“如果你去上学,我就给你一根棒棒糖。” 负责人大惊,贿赂孩子是不对的。这就说明了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方法的优劣。)
她暗示,他们开始的太晚了。因为夫妻两人都是公立学校毕业,基本没什么希望了。
负责人进一步说,这不是孩子的错,竞争从怀孕就已经开始了。
确实,竞争早就从父母这一代就已经开始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其实是自欺欺人,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已经输了。
除非孩子的竞争对手,是那些同是低层的孩子。
这也是拉吉夫妻的女儿不能进贵族学校的主要原因之一。
3、你的品味透露你的阶层。
位于中产阶层的人自以为是的臆想着上流社会的生活。但在真正的上流人士看来,却是一个笑话。
夫妻买了一套学区房,搬到一个上流社区。并在家里办了一个派对,邀请邻居参加。
衣香鬓影、往来嘉宾的优雅宴会上,忽然放起了一支动感的民族舞曲。
拉吉顿时手舞足蹈起来,所有人都带着鄙夷的笑看他,妻子生气的走出门外,拉下了电闸。
妻子因为丈夫丢脸大发脾气,拉吉却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因为见识有限,他不知道上流阶层的审美和品味,是脱离世俗气息,与低调优雅相伴的。
夫妻再一次丢脸,是机构负责人要求他们改造下自己的形象。
于是,夫妻两人一身大牌logo,走起路来,土豪的气场三米开外。
负责人看到两人后,顿时笑场了。
真正的上流阶层不爱炫富,炫富的都是暴发户。
负责人把他们推荐给了一个高级造型师。经过改造的两人,看起来就高级了许多。
培训机构对他们俩的第二大改造就是语言表达--谈吐。
夫妻俩的语言表达能力实在欠缺,申请表填的让人不知所云,没有说明白女儿的优点,听起来全是字词堆砌。
负责人没办法,只好推荐了一个作家帮忙写申请表,又教夫妻面试时的标准回答套路。
然而,这一切并非来自自身能力修养,所以夫妇俩在面试时漏洞百出,最终搞砸了面试。
所以说,有钱也买不了品味,因为高级的审美不是一天养成的。
只有长期浸润在上流阶层,随着见识的增长和沉淀才能形成。
也因此,很多伪"名媛"只有浮华的表象,却根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4、制定规则的能力。
从航海时代开始,西班牙、英国、美国陆续掌握了世界上的话语权,拥有制定规则的能力,全世界的国家唯它们马首是瞻。
一般来说,制定规则者拥有财富、占有资源,遵守规则者努力做事、争抢资源。
电影里,家长们凌晨12点甚至更早就去排队报名,只为去争取有限的名额。但是,学校却给富人阶层留着内定名额。
作为规则的收益者,女校长更是直言不讳,只有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开放给富人阶层,她才能持续从中收益。
这也是她不接受低阶层贿赂的原因。并非她不爱财,只是她更看重长远的收益。
在电影的结尾,拉吉因为假扮穷人,为女儿赢得了以贫困生入学的名额。因为良心难安,他决定让女儿退学,并发表了一通演说。
他先是陈述了自己的经历反思己过,又痛批教育资源的既得受益者,把教育变成了一门生意,剥夺了穷人的受教育权利。
但是说实话,这个演讲并没有什么力度,也没有引起多少共鸣。自始至终,只有妻子为他鼓掌。
因为,在场的大家都知道,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只有规则制定者才有话语权。拉吉的演说,并不能影响规则,充其量只是小人物无力的泄愤。
以上四个门槛,决定了孩子们的起跑线早已划好,甚至跑道都早已经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原作是印地语,中文却译名很有意思,而且寓意深刻 :
教育这条起跑线,究竟是孩子的起跑线?还是家长的起跑线?
答案显而易见: 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啊!
事实就是这样,有时候不是你得不到某些东西,而是你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获得这些东西。
然而,这些残酷的事实,并不是让我们妥协放弃的理由,而应该是你我前进奋斗的动力。
不要太早说放弃,当你奋斗到足够的高度,与普通人拉开足够远的距离,当你掌握了话语权,你会顺理成章地看到那公平又美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