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糜烂怎么引起的? 盘点子宫糜烂的临床表现

2019-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是过去对宫颈的一种正常表现的错误认识。 临床表现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正常生理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的表现,但只是宫颈的个体差异,就象有些人嚼点硬东西,牙齿或者口腔就会出点血。

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时,则是宫颈炎症的表现。宫颈那囊和肥大,也是宫颈慢性炎症的结果。

治疗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现在诸多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都是错误的。但对于有症状的宫颈炎,需要进行治疗。急性炎症用栓剂药物治疗,慢性炎症可以采用激光或者冷冻等物理治疗的方法。

预防

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以联合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宫颈糜烂早已不是病

在美国,你说宫颈糜烂不会有人明白你指的是什么?而在中国,尽管2008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已取消“宫颈糜烂”病名,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那么什么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呢?女性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上生长,至宫颈外口与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女性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发育增大,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的间质成分到达宫颈阴道部,使原始鳞-柱状交接部外移。原始鳞-柱状交接部的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柱状上皮异位。由于肉眼观察似糜烂,过去称为“宫颈糜烂”,实际并非真性糜烂。

宫颈健康不能以肉眼观察判断 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异位的程度和宫颈癌没有直接关系,也不用治疗。现在对于所谓的“宫颈糜烂”存在着过度治疗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一些误导外,也和女性医疗知识欠缺有关。有的女性错误地认为,宫颈光滑才是健康的。女性的宫颈与外界相通,是经窥阴器检查可以看到的,但宫颈是否有病不能依靠肉眼观察下诊断,“仅仅肉眼观察宫颈便下诊断是不准的,光滑的宫颈也可以得宫颈癌,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

如果怀疑自己的宫颈有问题,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正常女性1到2年就要做一次细胞病理学检查、病毒检查,有问题再进行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糜烂”并非宫颈癌前兆

一直有将“宫颈糜烂”看做是宫颈癌前兆的说法,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医学上讲,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但有高危型HPV感染不一定都发生宫颈癌,可经过自身的免疫力自动清除,反过来说,宫颈癌患者却99%都有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糜烂无需特别治疗 按照目前的医学概念,“宫颈糜烂”只是一个症状学描述,而不是一个临床诊断,医生所要做的是根据这个症状来判断它究竟是与宫颈病变有关,还是只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

对于后者,医生会通过询问月经周期来判断,完全不需治疗;而如果是前者,则需要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查是否有炎症、癌前病变等等,若发现问题,再做组织学诊断,确认问题的严重程度。

同时,针对HPV的病毒学检查也是一定要做的。如果仅仅是炎症引起,那不用大惊小怪,因为就像鼻炎、咽炎一样,宫颈那里偶尔发生炎症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对某些特别的不适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就好。

宫颈疾病的预防还是要定期做体检

有“糜烂”不等于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没有“糜烂”也不代表不能患宫颈癌。对于宫颈疾病的预防还是要定期做体检,多关爱宫颈,多关注健康,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