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酥饼 改变命运

2018-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酥饼 徐朝林是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分水岗村人.1987年,16岁的徐朝林初中毕业,因家里无力支付升学费用回家务农.两年后,为了让其学一门手艺糊口

酥饼

徐朝林是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分水岗村人。1987年,16岁的徐朝林初中毕业,因家里无力支付升学费用回家务农。两年后,为了让其学一门手艺糊口,哥哥介绍他到金华府上街一个开酥饼店的朋友处学做酥饼。

徐朝林说,当时酥饼作为金华主要的点心食品,家家户户都会做,但真正把酥饼做好,做到酥脆可口,是门技术活。他说,当时与他一起学手艺有好几个人,没学几天都认为自己已掌握了这门技术,告辞回家。而他潜心学习,用勤快赢得店家欢心,并研究改进店家酥饼的制作工艺,结果使得店家的酥饼声誉雀起。慢慢地他心中涌动一个崭新的梦:拥有属于自己的酥饼店。

当时开一家酥饼店只要几百元,但对于经济困难的徐朝林来说却是一个大数目。在亲戚帮助下,徐朝林带着刚刚初中毕业的弟弟和借来的600元钱,走上自己开店的道路。

徐朝林开的第一家饼店,选择在偏远的浙江临安,理由很简单,为了减少同行竞争。上世纪80年代末,他和弟弟抬着两个酥饼炉子来到临安,找到一条小街的一间临街小店铺,以每月50元价钱租了下来。小店在兄弟俩的张罗下开张了。

这是当时临安唯一的一家酥饼店,加上酥饼做得好,酥饼店的生意相当红火。一年后,兄弟俩就小有积蓄,于是在临安县城的闹市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临安的生意虽然不错,但徐朝林发现,临安人主要买现烤的热酥饼当点心吃,要外出送礼,还是会买临安当地的土特产,很少有人会买金华酥饼作礼物。而真正喜欢酥饼的人又觉得正宗的金华酥饼要到金华才买得到。所以,要做大酥饼生意,必须立足金华。经过权衡,徐朝林毅然关掉生意不错的临安酥饼店,回到金华。

1993年4月1日,回到金华的徐朝林在金华默相街找了一间八九平方米的小店面,开起酥饼店。这时,为了区别金华遍地都是的酥饼铺子,徐朝林开始考虑给他的酥饼起个名。徐朝林借开店的默相街名,把“相”字改成“香”,既点明了店铺位置,又使得这个酥饼牌子有意味。“默香酥饼”很快就有了些知名度。1995年,徐朝林向当地工商申请注册了金华酥饼行业首个注册商标——“默香酥饼”。

考虑到酥饼是手工产品,有时免不了会质量不稳定。为了让顾客放心,起先,徐朝林请人设计了一张质量跟踪卡,向顾客承诺:如果吃到有焦、油、不酥不脆的酥饼,或给默香酥饼店提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的顾客,将给予加倍的赔偿或奖励。这一举措,很快赢得顾客信赖,甚至出现排队购买酥饼的现象。

企业发展过程中,徐朝林发现,金华酥饼虽然名声在外,但金华上千家酥饼店的经营者,没有谁能想到给这个行业定个产品生产标准。1995年,24岁的徐朝林到杭州向大学教授讨教如何制定产品质量工艺标准,对酥饼的水分、脂肪、微生物等含量规定了具体数据,制定并通过金华酥饼“企业产品标准”。这一招使得徐朝林被当地同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