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为老师 "灯火传承"林君选、李小如、王志敏师生书法艺术展
碑韵帖情开新风 梁根祥 明代梁巘在总结历代书法特点时有“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说法,那么近代书法尤其是岭南的书法又有什么特点呢?陈永正先生所著的《岭南书法史》前言中曾说:“近代成功的书法家往往先植根于帖学,再参以北碑之法,运刚入柔,以期自成面目。
碑帖合流,已成为岭南书家努力的目标”。佛山现代书法名家林君选、李小如、王志敏的书法正是在运碑入帖的长期探索中,继往开来,自成面貌,给岭南书坛带来了缕缕新风。
林君选是李小如、王志敏的老师,林君选先生深受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影响,故他们三人在广义上说可称为康氏的再传弟子。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书法家,1889年写成的《广艺舟双楫》更是书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书中提出“尊碑”之说,而“变者,天也”是全书的中心思想。
他的书法多以“圆笔”作书,运帖入碑,飞逸雄强,雍容大度,史称“康体”。在康氏求变求新的书学观指引下,林君选和李小如、王志敏的书法艺术在各自的领域中博取兼收,不拘一格,均有卓越的成就。
林君选,1908年生于佛山,终于1995年,祖籍新会,笔名崑邕,别号圭峰山人,庇颜楼主。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佛山市文联副主席、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先生对篆、隶、楷、行、草都研究有素,尤其擅长楷书和行草。他主张:“尊碑重帖”,其楷书得北碑的精髓,采用逆入平出、笔笔中锋的书写方法,逸韵俊骨、秀而不纤。其行草“融碑于帖”,所用纯鸡毫笔锋长而极柔,形成了苍劲恣意、节奏强烈的书风,在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
先生更以“采花酿蜜”作比愉,要求后学融汇百家之长,成自己面貌。显示出一位老辈长者“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宽广胸襟。郭沫若先生对他书艺极为推崇,为他题赠“庇颜楼”匾额。
董必武先生亦亲笔和诗相赠:“与君同荷一尧天,主义遵从马列坚。君字君诗足名世,何期齿录到衰年”。 李小如,1955年生于佛山。他的书路甚广,各种书体齐头并进,其行书以碑入帖,方园兼有,拙中见巧;其草书笔力雄健、气势豪迈;其水墨丹青,有文人画气象。
他尤以楷书名世,其小楷以二王为根基,兼习文征明并融入晋唐敦煌写经,下笔先轻后重有草情,短横平入重顿见隶意。
其以帖为肉、碑为骨的小楷书风,静穆秀美、沉着端庄,在中国书坛上别开新面。广东书坛前辈欧广勇先生赞其小楷:“清丽中见浑厚,结构率直自然,随意写来,草情隶意,寓于其中”。书法名家曹宝麟先生亦赞其作品:“意象简古,置于寰中亦称甲观”。
王志敏,1962年生于佛山,祖籍新会。他书、画、印、文皆精,著有《金文书法摭谭》。在书体上擅长金文、隶书、行书。尤以金文书法为世人瞩目。他的金文书法不为传统金文的线条圆曲内敛、布局行列整齐的束缚,融汇山水画的笔意,突出书写的感受和金石的韵味,走出了一条以草入篆、以意为写、以柔济刚的新路子。
故他的作品,古而不板、拙而不滞;有规矩而不俗格,有传统而出新意。这种“王氏语言”之美在全国金文书法创作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综上所述,林君选和李小如、王志敏作为康有为书学的追随者,他们的书法成就各有不同,修养各异,但正如康有为所言:“夫书道犹兵也”,他们在创作中均如行兵布阵一样能以有限之点画,运个性之笔墨,成无穷之布白,显神思之意象,展现了一个成熟的学者型书法家的聪明才智和社会担当。
新会是陈白沙、梁启超的家乡,白沙心学体系对后世书坛影响既深且远,白沙先生喜用的茅龙笔,也是三位书法家经常乐意使用的创作工具;而康梁哲学思想同脉,禅邑曾属同一地区。
所以这次与林君选先生的后人共同襄办的 “林君选、李小如、王志敏师生书法艺术展”在新会举行,除有书艺交流之意,更有寻根溯源、灯火传承之情。正是情意相融、书艺相通、难能可贵。 是为序。 (本文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佛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