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陈经纬 人行正道 经纬天下——记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

2018-0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行正道 经纬天下--记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磨砺上世纪七十年代,即便是在有着重商传统的潮汕大地,商路之艰难,都是令如今的创业者所难以想象的

人行正道 经纬天下——记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

磨砺

上世纪七十年代,即便是在有着重商传统的潮汕大地,商路之艰难,都是令如今的创业者所难以想象的。出生于广东潮阳的陈经纬,并不认为自己当年走上的是一条创业之路。他更倾向于认为,那是一次“自寻出路”。

当时的汕头,还没有设立“特区”,商业发展缓慢,外来投资少,工矿企业也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并不轻松。而更难的则是就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时期,年轻人很难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如果想做点小买卖,可能还要面临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的风险。

计划经济时代,政策的改变,是催生机遇的唯一可能。陈经纬的“出路”同样来源于此。那时的广东,放开了街道工业和乡镇企业。所谓街道工业,就是一个集体所有制的企业,由街道组织和管理。当然,街道无法提供场地和资金,只能给出一个经营上的许可。

而这个许可与机会,正是陈经纬所渴望的。他叫来了几十位亲朋好友成立了街道塑胶厂,自己担任经理,并和大家一起凑钱,一起生产,一起找业务……

在几无商业环境可言的情况下,这家街道塑胶厂的起步之路,绝对称得上是步履维艰。凑够了几百块“启动资金”,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仍是个头疼的事,因为没有市场和渠道可以购买。没办法,陈经纬只好去找那些老国营工厂,设备用人家退下来的,原材料干脆就用人家的边角料。

这一干就是八年。

这八年,陈经纬几乎天天都要求人——买原料要求人,卖产品也要求人,机器坏了那更是要求人,因为没有一位技术过硬的技工愿意到他的街道小厂来工作。困难的时候,这家小小的塑胶厂,常常半年都发不出工资来……

当年那一道道的坎,是如何迈过去的,可能陈经纬自己也说不清了。但回首这段艰难的创业起步期,他却无怨无悔,甚至还倍感庆幸。正如宝剑都是在磨砺中获得锋芒,此后的陈经纬之所以能够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开拓属于自己的商业疆土,自然也与那段艰难岁月对其磨砺密不可分。陈经纬说,经历过那么多困难,“让我磨炼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的人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起步。”

契机

1979年,陈经纬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到香港去。此时的香港,商业氛围和创业环境当然要比内地好得多。但正如陈经纬在一次访谈中所言,香港那时在职业经理方面并没有现在这么成熟。如果只想在香港做一名小商贩,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想寻找更大的创业机会,将生意做大做强,在没有多年的家族资本积累的情况下,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资本的瓶颈,商业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对于今日的90后创业者来说,用英语交流、制作PPT似乎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对于年过三十才从内地来到香港的陈经纬而言,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香港汹涌奔腾的商海大潮中,从内地街道塑胶厂起步的陈经纬,此时还能求助于谁呢?

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陈经纬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能够在香港创立经纬集团,并发展到如今的规模,首先要感谢的正是祖国的“改革开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对内地的了解和认识都十分有限,但改革开放却让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往来,成了当时最大的商机。但不管大时代给予了我们何种机遇,能抓住它的,当然还是那些已经准备好了的人。

刚从内地来港又有过办厂经历的陈经纬,就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内地的商品需求,各方面我们都非常了解,比香港人了解。当时内地的很多出口生意,非常需要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来转口,卖到国际上。所以我利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台,也利用熟悉内地的这个优势,从两地贸易做起来。”

大时代造就了大企业。

1986年,陈经纬创立经纬布业,生产、经营经纬牌情侣商标各种化纤布。1991年斥巨资在汕头开办经纬纺织。1992年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成立经纬集团有限公司,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括胚布织造、后整理加工、染色、印花在内的大型纺织企业,其分公司遍及上海、广州、浙江、江苏、天津等地。

1993年,陈经纬再斥巨资在潮阳峡山兴建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华南贸易广场。时至1996年,陈经纬在上海投资成立了经纬置地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中国内地的商业及住宅产业的开发,项目遍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三大核心经济区域的多个城市。

抉择

当然,大时代也好,大企业也罢,终究靠的是大气魄。纵观经纬集团三十年的发展之路,198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就在这一年,陈经纬再次作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重大决定,为经纬集团其后的高速成长,埋下了最为重要的伏笔。

1989年下半年,部分外商对中国内地的投资环境信心有所动摇,而陈经纬此时则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能取得伟大成功,对祖国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因此,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的时候,陈经纬却毅然决然地一次性投资上亿美元在家乡汕头经济特区兴办大型纺织印染实业,同时还将集团业务中心从香港移至内地发展,成为中国外商投资企业首批集团性公司。

事实证明,陈经纬的选择是明智的。他的印染企业在1991年正式营业后,就一举赢得了全国市场的龙头地位,带动了内地整个化纤布后整理产业的迅速革新和升级。上世纪九十年代,经纬集团多次在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00家最大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统计评选中名列前茅,成为汕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

能够先人一步看清时局,除了对商机的敏锐嗅觉,更多的还是来源于陈经纬基于个人经历与愿望而形成的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诚信念。就如放开街道工业给了陈经纬一条出路,改革开放也是中国的“出路”。陈经纬坦言,那时,他已经十分明确地感觉到,如果改革开放走回头路,那一定是一条死路。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把经济搞好,让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是谁都无法改变的既定方向。

当然,作出把业务中心迁回内地的决定并不容易,执行起来就更加困难重重。有人不理解,有人不支持,但陈经纬没有动摇过,他用自己的魄力与魅力征服了全体员工和管理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纬集团实现了业务中心和战略重心的大幅转移。

随着传统业务的成熟,今天的经纬集团逐步增加投资领域,扩大投资区域,进行产业升级,到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业务范围涉及房地产、金融、产业投资、跨境电商、仓储物流等领域,覆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和东盟等地区的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

正道

曾经有人总结过陈经纬的成功经验,发现他的每一次极具远见的重大决策,都可以落实在那著名的“人生经纬线”之上——如果说“人行正道”是企业家的立世根本,那么“业走正路”则是企业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陈经纬说,放眼三十年改革开放,尽管从局部、短时间之内来看,投机者可能暂时得利,但是从全局、从长远来看,成功一定只属于那些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行得正、走得好的人。任何企业想要有长足的发展,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而且,往往正是那些不过于计较眼前利益得失,关注项目社会效益的付出,最终才能够收获成功。

从支持教育事业到争创放心地产质量工程,再到连续六年独家赞助中国国际信用和风险管理大会,陈经纬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企业融入了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公民”。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的地产商们都为楼市的冷暖忧心不已之时,陈经纬却更乐意去讨论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太热衷的问题:我们的城市正站在一个经济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上。

陈经纬认为,当今世界,受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影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正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并需迫切采取措施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早已多次向国际社会和全体人民宣布,中国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这既是庄严的承诺,也是巨大的责任。贯彻落实这个重大方针是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艰巨任务,其中企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房地产开发商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与实施者,承载着建筑节能、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家园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体现在对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响应和贯彻,也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真正使消费者从中获得实在的利益,从而起到促进认同、引导消费的作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陈经纬深深地体会到,建筑企业一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住宅建设开发中积极执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方针,在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

直言

在潮汕籍商人中,陈经纬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最敢说话”的潮商。而这一名号的声名远播,则源自于他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那一次次切中经济社会发展肯綮的大胆提案与建议。

事实上,从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开始,陈经纬就以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屡次递交政协的“重磅”提案建议,成为了每年“两会”期间媒体竞相报道的“红人”。

2008年,他提交了《关于持中国国籍香港居民享有国民待遇以自然人身份申办内资公司的建议》;2009年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了《大力加强我国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大会发言,同时提交了《关于在上海世博会设立中国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馆的提案》;2010年提交了要加快企业所得税率改革,撤销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中对企业职工再教育培训费用的有关限制,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再教育培训力度的提案;2011年则提出:国家应充分利用外汇储备,并借助香港这个国际化平台及其专业团队,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

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上,陈经纬再次成了“引人注目者”,他联合10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调整区域结构,设立广东“潮汕新区”或将汕头特区扩大到潮州、揭阳为“潮汕特区”的提案》。提案提交后,国家发改委在回函中充分表达了对相关建议的重视,表示“国务院正在研究对国家级新区的一个新规定,规定出来后,会再根据规定进行调研、研讨和可行性方案的研究”。

紧接着的2014年全国“两会”,陈经纬又在上份提案的基础上,再次提交了《关于潮汕地区三市合并,合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平台的提案》,建议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并设立“潮汕新区”,或是三市合并为“潮汕市”,合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平台。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15年全国“两会”上,陈经纬则再次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提交了《关于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团作用的提案》,被列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政治决议中关于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建议之一:“发挥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独特作用”。

然而,说起这些曾引起广泛关注的提案,这位“最敢说话”的潮商却十分谦虚:“每年的提案都是基于我平时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的观察和调研而提出的,希望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府的相关决策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今,“香港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只是陈经纬众多头衔中,并不那么惹人注目的一个。2014年全国“两会”时,媒体都正热衷于探究委员们的“时间去哪儿了”,而陈经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坦言,他已经很少关注经纬集团的具体事务了,企业的操作与运转都早已交由儿子和女儿去打理。

那么陈经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原来,他把自己70%的时间,都用在了各种不领薪水的社会工作上。

采访接近尾声时,这位已近悬车之年却仍为中国经济发展奔走不已的智者,还在不断“深化”着,那条从他起步创业到功成名就再到反哺社会的过程中,一直坚守不移的“人生经纬线”——只有认清正道,走正路,才是企业家的立身处世之道。

他语重心长地说,这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新常态下,任何企业想要有长足发展,都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进行,遵纪守法,遵守道德,诚信经营,科学谋划。一个持久行正道、走正路的企业必将赢得同行和消费者的敬畏,才能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所谓“经纬天地,行者无疆”,诚哉此言。

小贴士:

扬名·载誉

陈经纬,香港经纬集团创办人、董事局主席,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香港智库主席、“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

他同时也倾力支持中国的教育事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对外经贸大学校董会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同济大学校董、中国外交学院校董、暨南大学校董、东华大学校董。

作为一名港商,陈经纬始终不忘对香港的社会责任。他广泛联系、团结香港爱国爱港社团、人士,身任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会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首席会长、泰国中华总商会荣誉主席,还是香港特首选举委员会委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在2012年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陈经纬被甄选为香港回归15周年15位杰出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