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联清龙岩市委书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讲话
引领国饮新潮 打响茶都品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秀丽的西子湖迎来了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这是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的一大盛事,更是倡导“茶为国饮”的一件大事。
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共杭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650万人民,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早些年,就不断有茶界有识之士提出“茶为国饮”。
在去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同志专门撰写了倡导“茶为国饮”的提案,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次举办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设论坛,就是要为倡导“茶为国饮”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载体。
下面,我围绕倡导“茶为国饮”这一主题谈三点想法,权当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一、倡导“茶为国饮”合乎国情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发现和利用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从栽茶、制茶、饮茶延伸开来,形成了茶礼、茶俗、茶风、茶谚、茶德等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茶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如今,全国每年消费的茶叶近50万吨,可以说茶已成为举国之饮。倡导“茶为国饮”,顺乎历史,合乎国情。它有利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族的身心健康,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有利于壮大茶产业、发展茶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约8000万茶农的收入,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具有深远意义。
对“茶为国饮”的深刻内涵,学术界可以作更深入的探讨。我认为,起码要有三方面特征:(一)要有兴盛的茶文化。
饮茶是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与农耕社会古人以茶为饮不同,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已有很大提高,“茶为国饮”应该在文化层面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日本已将茶道列为国礼,韩国提倡全民饮茶。我们更应该积极引导广大人民以茶为饮,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好生活方式,从娃娃抓起,倡导人人饮茶,使饮茶、爱茶成为全民族风行的生活习惯,使茶饮料的消费量超过碳酸饮料和咖啡,使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要有强大的茶产业。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茶国,但单位产量与效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应该在栽茶、制茶、售茶、饮茶、茶旅游、茶科研、茶教学、茶制品等方面,整体推进,深度开发,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使我国的茶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之一,使我国的重要产茶区成为世界知名的茶旅游目的地。
(三)要有响亮的茶品牌。响亮的茶品牌,是拉动茶产业、弘扬茶文化的“引擎”,也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增强“茶为国饮”氛围的有力抓手。要把实施名茶品牌战略作为茶业发展的方向,使茶文化内涵在品牌中得以定位并发扬光大。
不仅要有“十大名茶”那样的传统品牌,更要有一批茶叶深加工骨干企业,打造出能与可口可乐、雀巢咖啡、立顿红茶等齐名的茶饮料、茶制品世界名牌。二、倡导“茶为国饮”杭州大有作为杭州的文明史,如果从跨湖桥文化算起,已经有8000年时间,杭州建城也有2226年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城市竞争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
杭州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与茶有着不解之缘,至今仍然是全国重要的茶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理应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重要作用。
杭州的优势和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茶历史悠久。唐时,茶叶已在杭州境内广为栽培,陆羽所著《茶经》就有天竺、灵隐两寺产茶的记录。
李肇记载,唐朝贡品名茶有15目,淳安所产“睦州鸠坑”就是其中1目。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曾与在灵隐修行的韬光禅师结为诗伴茶友,并留有“烹茗井”遗迹。宋时,龙井茶区初具规模,灵隐下天竺香林洞所产“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所产“白云茶”,葛岭宝云山所产“宝云茶”被列为贡品。
杭州饮茶之风日盛,大街小巷茶馆林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载:“今杭州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四时卖奇茶异汤。”元时,龙井茶已被视为佳茗。明代,龙井茶与虎丘、天池、阳羡、六安、天目茶并列为六大名茶,“龙井”和“天目”被选为贡茶。明末清初,杭州和淳安威坪已成为浙江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每年新茶应市,四方商贾云集,成千上万吨茶叶经此销往外地。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龙井,写有龙井茶御诗六首,并亲封“十八棵御茶”,奠定了西湖龙井的至尊地位。(二)茶文化深厚。在杭州数千年的栽茶、制茶、饮茶、艺茶历史中,人茶相融,人茶相育,涌现了一大批爱茶、学茶、事茶之人,积淀了极其深厚、独树一帜的茶文化。
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是陆羽在杭州余杭隐居期间写的。唐至清1200余年间留下的120余种茶书,杭州籍作者有8人,著书10种。
历朝历代在杭为官任职的文化人中,嗜茶吟诗好泼墨者为数众多,留下了许多旷世墨宝,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居易、苏东坡、陆游、吴昌硕等人。现代的杭州人民,仍以对茶的钟爱,谱就了一曲曲茶之赞歌:周大风创作的《采茶舞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民歌教材;王旭烽创作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荣获茅盾文学奖。
龙井茶、鸠坑毛峰、九曲红梅,关于杭州名茶的优美传说,无不寄托着人们对亲情、爱情的美好向往;“女采茶、男炒茶”、敬元宝茶、献青豆茶,杭州的茶俗、茶礼、茶艺、茶联,无不折射出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龙井寺、虎跑泉、烹茗井,遍布杭城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不蕴藏着深邃的人文内涵。
宋时,日本高僧来径山寺研学佛道,并将径山茶种引种日本,将径山茶宴传到日本,成为现今日本茶道之一宗;高丽王子僧统义天曾遍游龙井寺内八景,喝龙井茶,品龙井泉。璀璨夺目的杭州茶文化,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中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三)茶品牌响亮。被誉为“百茶之首”、“绿色皇后”的西湖龙井,源于唐,发于宋,闻于元,兴于明,盛于清,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天下,历来是茶中极品、朝廷贡品、国家礼品。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毅、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临过龙井茶区。周总理五到梅家坞,并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龙井茶区建设的十年规划。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主席访苏,西湖龙井茶被作为馈赠礼品。
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以西湖龙井茶相赠。江泽民主席也曾用龙井茶招待来访的英国女王。可以说,龙井茶是杭州又一与西湖齐名的“金名片”。除了名贯古今的西湖龙井茶、余杭径山茶之外,杭州还涌现了其他一大批优质名茶。
(四)茶机构众多。目前,设在杭州的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就有8家。它们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
全国一半以上的顶尖级茶叶研究专家集聚在杭州。全国唯一的茶学院士陈宗懋同志就工作在杭州。
(五)茶产业发达。目前杭州13个区、县(市)有11个产茶,茶园面积近45万亩,去年茶叶总产值突破10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8%。市区大小茶馆遍布,总量达700家。特别是“娃哈哈”和“顶津食品”等企业生产的茶饮料,年产值已达20亿元,在中国茶饮料市场占有的重要地位。
西湖乡和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龙井茶之乡”。我市还先后建成开放了梅家坞茶文化村、中国茶叶博物馆、龙坞休闲茶村、龙井山园等茶文化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已成为杭州休闲游的一个重要门类。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从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到茶综合利用、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建设、社会化服务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总之,像杭州这样集悠久茶历史、深厚茶文化、响亮茶品牌、众多茶机构、发达茶产业于一身的大城市,可以说在全国独一无二。小小茶叶和一座城市有着这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提出要打造“杭为茶都”,在倡导“茶为国饮”中发挥龙头作用。
我们还把龙井茶作为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内容。三、打造“杭为茶都”的主要举措所谓“杭为茶都”,就是要充分发挥杭州在茶领域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确立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展示、培训、服务、信息、交易“五个中心”地位。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茶业、打造“茶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茶园改造力度,加强龙井茶保护,建设梅家坞茶文化村,启动龙井村整治工程。
去年一年内,市委、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工作。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形成倡导国饮、打造茶都的浓厚氛围。主要举措有:(一)保护好杭州名茶这个大品牌。
这些年来,经保护、开发、整合、宣传,我市形成了西湖龙井、余杭径山茶、千岛玉叶、雪水云绿、鹳山龙井、天目青顶、千岛银针、云石三清茶、长河桂花茶、九曲红梅等“杭州十大名茶”。
他们是杭州茶业的主力军。保护和提升这批名牌,打好杭州名茶这张大品牌,是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前提和基础。最近,根据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的规定和西湖龙井茶的品质,我市在国家特级龙井茶标准基础上,制定了“精品龙井茶”标准,在西湖产区范围内生产的龙井茶通过认定才能获得“精品西湖龙井”称号。
“精品西湖龙井”的认定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采用专家评定、产品检测、电子远程监控等方式,对从鲜叶、炒制到包装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监督和论证,并统一使用特定的防伪标志。
同时,坚决打击假冒西湖龙井茶,全面提升西湖龙井的品质。我市各区县(市)也把打响各自的名茶品牌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努力形成杭州名茶“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局面。
(二)搭建好茶博会这个大平台。今年起举办的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是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坚持把茶博会作为“发展会展业的平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老百姓和中外游客的节日”,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办会方向,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办会方针,把茶博会与一年一届的西博会和2006休博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茶博会办得一年更比一年好,真正成为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的大平台。
(三)建设好龙井茶文化区这个大项目。杭州发展茶旅游基础好、前景广。我们将在继续搞好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管理和经营的同时,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抓紧抓好由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寺、龙井村、龙井山园四大板块组成的龙井茶文化区建设,启动龙井八井建设,重建龙井寺。
抓好龙坞休闲茶村建设。并与西湖杨公堤景区有机结合起来,与全市各区县(市)的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茶旅游产品,使茶旅游成为大杭州旅游的重要特色。
(四)发展好茶制品这个大产业。我们将立足杭州的产业基础,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支持“娃哈哈”、“顶津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茶饮料、茶食品、茶用品等产业,打响品牌,领先全国。
目前,“娃哈哈龙井绿茶”饮料蓄势待发,即将全面铺向全国市场,最迟到明年就可达到100万吨产量,后年达到100亿元销售产值。我相信,有“娃哈哈”这样的骨干企业担纲,我国的茶制品特别是茶饮料市场很快会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同时,我们将抓紧建设高档次的茶叶市场,不断增强杭州在全国茶界的影响力。(五)做好弘扬茶文化这篇大文章。我们将结合举办茶博会、西博会、休博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举办论坛、开办讲座、舆论宣传、茶艺表演、提升杭州茶馆档次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优秀民族茶文化。
我们准备通过在中小学开设有关茶课程、普及茶知识,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浓厚氛围,使茶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六)办好战略合作这件大好事。去年9月,我市与8家在杭国字号涉茶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们将把这8家机构的发展纳入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调整和重点工程建设中支持他们的重点项目,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还将推出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家茶机构以及省内外、国内外其他茶机构、茶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合力打好“杭州牌”、“浙江牌”、“中华牌”、“国际牌”,共同倡导“茶为国饮”、打造“杭为茶都”、建设“五个中心”。
前不久,我市出台了百余条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所得税减免、技改项目资金支持、重点企业政府奖励、无形资产作价出资组建企业、转化技术成果一次性创业资助、专业人才特别贡献奖、驰名商标和名牌给予政府奖励等20项代表性政策。
这些政策以及杭州招商引资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都适用于各家茶机构、茶企业,以鼓励支持他们在杭投资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倡导“茶为国饮”,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作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我们肩负着重大使命。我相信,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茶一定能风靡全国、走向世界!我国一定能以茶产业强国、茶文化名国、茶旅游大国的姿态走向世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