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吃姜肉不用姜皮的人亏大了!
原标题:光吃姜肉,不用姜皮的人亏大了!国家级中医一年四季用姜皮,身体老毛病少
一片生姜三味药,姜在我们中国中医界、食疗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中医泰斗级老师都会不约而同的用姜作为日常保健的食品,这是因为:
随着年纪的增大,人多数都会走向阳气亏虚、体质虚寒的方向,此时用上姜,不但是驱寒避免感冒,更加是对体质变化的一种补益。这种调理,可不是打一针、吃点药、开下刀能够比得上的。
今天我们请来的是《杭州日报》养生道专家、杭州市红会医院中妇科主任,中医妇科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鲍严钟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丁彩飞老师,她对这小小的一片姜的用法可是物尽其用了,因为这不光是姜肉,姜皮还能单独用哦~
▲ 丁彩飞老师,图片来源:《杭州日报》养生道,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专刊本文。
吃姜的人不少,想吃出不同功效的朋友一定要看看本文了,这估计是微信上最好、最科学、最有效的吃姜文了。
生姜(供图/东方IC)
有人说,这生姜泡脚还要你教啊,我不会啊?其实,您可能还真的有没注意到的地方,比如这泡的时间、时机、泡的位置。
“冬天手脚酷寒,在女性中较常见。从中医的角度讲,虚是引起四肢酷寒的首要原因,如脾肾亏虚、阳血亏虚。从西医的角度讲,是因为四肢末梢神经循环不好,再加上缺乏锻炼,不注意保暖引起的,这在青年女性身上最多见。”
多年来,丁主任有个习惯,就是用生姜泡脚,除去洗澡的日子,一年四季不间断。为什么要用生姜泡脚,她说这样可以驱寒防感冒。
“我家里经常会买许多生姜,我把生姜皮剥下来,把生姜肉密封在盐罐子里。每天晚上,倒好热水,就取一些生姜皮放到水里。有时候还会把家里没喝完多下来的中药,一起倒进水里。
“脚是我们的第二心脏,体内各个脏器都能在脚上找到相应的穴位。睡前泡脚不但能改进末梢神经循环,还有助于身体健康。”
丁主任说,生姜性热,有很好的驱寒功效。泡脚时撒一点生姜皮,既可以快速驱寒,又能提防流感,
丁主任泡脚比较讲究,一定是睡前泡,水要没到小腿的三分之一处,要烫,而且要用木桶,保暖性能好。泡的时候,她会拿块毛巾盖在脚背上,然后刷刷微信、看看书,这样泡上半小时,脚也不会冷。丈夫和儿子受她影响,也经常泡脚。
剩下的生姜肉,她会拿来做菜。女同志怕冷,吃姜可以散寒,一般烧鱼或者烧肉,都要放点进去。
“说到吃姜,我受我婆婆的影响很大。她以前常做冰糖生姜,把生姜去皮切碎,将冰糖先煮化,然后放入生姜滚一滚,再装到瓶子里冷藏。平时每天吞勺冰糖生姜,一年四季都很少感冒。”
丁主任还有个小秘诀,就是刚出现感冒症状时就戴上口罩。一般上午戴上,到了下午感冒就会好转。她说,口鼻保暖,对防治感冒有好处。
没有专门品种叫伏姜,伏姜一般是用鲜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伏天太阳下晾晒后而得名。
这种姜晒干后,备冬季吃或直接吃。因吸伏天阳气,伏姜格外辛辣,散寒效果非常好,夏天做了,冬天可以泡伏姜汤吃。
鲜姜又叫我们的紫姜(仔姜、子姜),鲜姜水分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相对老姜(干姜)对脾胃刺激没那么大。直接用来吃健运脾胃。
干姜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姜,“姜还是老的辣”这句俗语大家都听过,足以证明它的补阳功效,对难以通络的肾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选老姜的时候可以稍微尝一点,味道辛辣,吃上去有些纤维感的比较好,选大的。
这里的泡姜也不是特殊的品种,特指醋泡姜,用的也是鲜姜(仔姜),但要浸泡一周。
中医上讲这鲜醋泡姜后有点红色(紫色),同心脏的红色是同一种类别的,因此泡姜对心脏特别好,可以温补、振奋心气。
夏季人特别容易出汗,但夏季对一些阳虚人群而言实际上很危险。因为如果汗出得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
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而阳虚人群最怕的就是心阳虚,心阳虚容易导致心梗的发生。
心悸而痛(心脏乱跳)、胸闷气短、自汗,动则更甚、面色惨白、神倦怯寒。
鲜姜切成片,放进干净的容器里,将醋倒入容器中,一定要没过姜片,密封于容器中,储存1周以上。
每天午时(11点~13点)以前佐餐服用个半片。有胃溃疡的病人慎食。
夏季由于气候炎热,人们易食生冷,贪凉,往往会伤害到脾阳,导致脾阳虚。
许多夏季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严重了转为慢性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疾病,往往都是由于脾阳长期失运而产生的。
砂仁姜汤可健运脾阳,意思是说健康的运化:不论是有点寒湿的,还是脾胃平时有点阳虚的,这个可以又暖胃又祛湿,没有特别的禁忌。
在这里要用到的是鲜姜和砂仁。砂仁味辛,性温,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能,用于湿浊中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制作方法
将凉水倒入锅中,鲜姜切丝加入锅中,煮10分钟,如果想要功效强一点可以切成姜丝;
出锅前5分钟加入五六克的砂仁,因为砂仁很容易挥发,下早了就没效了,作代茶饮服用。
中午、晚上喝小半杯就可以了。20~30毫升就可以了。
肾阳虚这个情况特别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它有一个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肾衰。
如果提早就注意到一些小症状的严重性,在生活中巧用姜来进行调理,是可以补足肾阳,避免问题发生的。
神倦乏力、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膝盖冷、背心冷)、腰膝酸痛、腰背冷痛。
干姜加入一种粗颗粒的大盐,加热成热敷包,贴敷穴位以达到补肾通阳的功效。
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神阙穴在肚脐附近。两个穴位热敷各一次,到热敷包没有温度为止。
制作方法
1、干姜(老姜)切片加入大盐(不是精盐,是大粒的粗盐,海盐也行),盐是咸的,入肾;
2、装入布包扎紧,加热后直接放对应穴位上,或者平常也可以按揉穴位。
夏季可别小看了咳和喘的一些现象,痰多白色吸痰,咽喉还有发紧发痒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气不接续的情况。
除开风热感冒(鼻塞黄涕)和风寒感冒(鼻塞清涕)感冒两种外邪引起的咳和喘,以及本身有器质性疾病的情况,多半都与肺阳虚脱离不了关系。
捣姜益肺和阳
和阳就是说调和肺气,如何和阳呢?这要配合一味药物和在一起,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了。
制作方法
1.姜捣烂榨汁,取姜末和姜汁混合物;
2.白芥子打成粉末;
3.两者和成泥状,用来做成药贴包,外打胶布固定。
白芥子有化寒痰的作用,贴在膏盲穴和肺腧穴上,以达到益肺和阳的功效。这个方子适用于有慢性肺病以及肺阳虚人群日常调理,一次贴六个小时左右。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寸,肩胛骨内侧中点;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两个穴位比较近,可以两个穴位交换贴,比如今天贴膏盲穴明天贴肺腧穴。这个穴位自己可能无法操作,可以请家人帮忙。
上面几种方法都是不去皮的。平常我们吃姜只要记住一点: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
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一般做菜用姜,肯定是带皮吃,以免偏性。
小小一片姜,胜过药千方!只要用对了姜的种类、用法,就能获得很明确的解决效果~姜皮泡脚,姜肉做菜,把这姜的利用最大化,就能获得最好的健康哦~
赶紧相互转告这种新的使用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