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贫血与哪些营养素有关 告诉你3个日常注意事项
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命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以及胃肠道等疾病所致营养物质吸收较差的患者。
病因编辑
缺铁性贫血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二、铁的吸收不良:
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三、失血:
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出现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摄入不足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肝、肾、肉类较多,奶类含量甚少。叶酸以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含量较多。维生素B12主要需要量成人为每日2~3g、婴儿为每日0.5~1g。叶酸的生理需要量成人为每日50~75g。婴儿为每日6~20g。如不及时添加辅食、或年长儿长期偏食,易发生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二)吸收和利用障碍
在慢性腹泻小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肠结核等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吸收,肝脏病、急性感染,胃酸减少或维生素C缺乏,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代谢或利用。
(三)需要量增加
未成熟儿,新生儿及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如摄入不足,则易缺乏。反复感染时,维生素B12吸叶酸消耗增加,从而需要量增多而易导致缺乏。
(四)先天贮存不足
胎儿可通过胎盘,获得维生素B12叶酸贮存在肝脏中,如孕妇患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则新生儿贮存少,易发生缺乏。
临床表现编辑
缺铁性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贫血表现
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精神神经症状
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三)消化系统症状
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营养性贫血日常注意事项编辑
1、贫血病儿需改善营养,缺铁性贫血的婴儿应添加含铁多的辅食,如蛋黄,肝,
瘦肉,豆制品、菠菜等。大细胞性贫血的婴儿应多喂新鲜绿叶蔬菜,动物的肝,肾瘦 肉等。改善哺乳母亲营养,婴儿及时添加辅食,年长儿要防止偏食等可以预防营养不良性贫血。
2、营养不良性贫血导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并非少见,应引起人们的重
视。所以要注意营养平衡,切忌饮食单调,以免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或其他营养不良性
疾病的发生。
3、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小儿,应适当控制活动量,同时因为贫血小儿抗病能力下 降,父母要注意居室温度,及时增减衣被,严防感冒,避免合并感染以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