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市场不是法外之地
新华社发 朱慧卿作
这个农历春节,记者回乡过年时发现,很多孩子把时间泡在各类网络游戏上,要么捧着手机玩《王者荣耀》,要么叫上朋友到网吧“开黑”(即组队玩游戏),一些孩子甚至把压岁钱、零用钱用来购买各种游戏装备。
网络时代,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但是如果网络游戏走了歪路、邪路,就会演变为乱象,产生“恶果”。
网络游戏这些年存在的很多问题逐渐凸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很多网络游戏在防沉迷设计方面能力不足,导致其主要使用者——很多自制力差的青少年罹患网瘾,不仅消耗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其生理和心理健康也受到严重损害。再比如,一些网络游戏低俗化问题严重,用带有色情、引诱意味的形式、内容设计吸引青少年玩家,造成了极坏社会影响。还有,一些网络游戏公司通过售卖游戏“皮肤”、特效、小助手等,赚取巨额利润。青少年玩家为购买装备,不惜铤而走险。此外,一些网络游戏肆意曲解、解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歪曲历史、恶搞英雄,宣扬封建迷信,传递错误历史观,触碰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由此造成的文化伤害与文化安全问题更为严重。
从规模看,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收入达2036.1亿元,同比增长23%。从玩家看,中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目前约达1.6亿,其中很多是网络游戏参与者。这意味着,让网络游戏市场回归理性发展轨道,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春节前夕,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部署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标志着网络游戏告别“野蛮生长”,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但是,要让《意见》真正严起来,让网络游戏市场真正强起来,还需下好几着“后手棋”。
针对新情况要有更多新手段。对于像《王者荣耀》等新兴手机游戏,应尽快依托各方力量,对相关网络游戏给社会和未成年人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做出全面预估和评价。同时要加快推进游戏正向价值研究,并从立法角度考虑构建符合新时代主流文化要求的网络游戏作品评价体系、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系统、用户账号交易规范等。
在海外,韩国青少年注册游戏必须获得父母同意;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游戏分级制度;芬兰的手游公司则通过指南,教会家长如何管理或关闭游戏程序内购买等问题。这些海外的有益经验启示,精耕细作,才能收获好庄稼。一个成熟、规范的网络游戏市场要建立起来,需要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长期努力。
网络游戏市场要进行合理规划。业内人士呼吁,下一步,相关部门应以落实《意见》为契机,加紧在网络和移动平台拟订保护青少年的规范,同时督促网络游戏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在未成年人保护上采取能见实效的行动。相关行业专家则应加强对网络游戏文化批评、文化含量、价值观念融入等方面的研究,并推动其融入产品中。总之,要建成一个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联防联控、综合治理体系。
网络游戏市场不是法外之地,而应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新增长极。通过规范整治、精耕细作,相信中国网络游戏行业能走上一条更加健康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