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逊人品 图书张宗逊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
我于1908年2月7日出生。少年时期,是在我的家乡陕西渭南县的赤水镇堰头村度过的。 我的家庭属于富裕农民,祖父、父亲都没有念过书,一直参加农业劳动。叔父张浩如毕业于西安的高等学堂,后考进了广东韶关云南讲武堂。
我的胞兄张宗适,比我大两岁。他自幼聪慧,全家都器重他,认为他有天赋,前途无量,想方设法供他上学读书。
我六岁那年,母亲病逝。外祖父家境小康,他没有儿子,只有我母亲这个独生女。我母亲的去世对外祖父的打击甚大,他老人家对我们兄弟俩特别疼爱。每逢母亲的冥生日,外祖父都要接我俩到他家,设母亲的灵位祭奠她。
宗适很懂事,为了安慰外祖父,他常用毛笔在墙上写字画画,使外祖父开心。外祖父为了散心,还常常带宗适和我去官路(潼关和西安之间的驿道)上看过往的洋人和行旅。
回家的路上,宗适要我和他一起学洋人的动作逗外祖父高兴。我们兄弟俩自幼非常友爱,宗适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是无微不至的。 我的家乡渭南县地处关中平原,位于渭水之滨,历来物产丰富,交通方便。
但是,在旧社会,因为受军阀的黑暗统治,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比北京、天津和南方各省份较为缓慢,文化教育也比较落后。我七岁开始在本村的私塾念书,读的是《三字经》、《小学韵语》、《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书。
只有一个先生,教年龄大小不等、程度参差不齐的二三十个学生,光教认字背书,不作讲解。 这时候,在我的家乡,民主革命思想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在民众之中传播,当时发生的许多事件,使我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对我寻找人生的方向起到很大作用。
1918年,我十岁的时候,我们村里发生了一件不平常的事。
民国初年,关中一带曾经种植罂粟,生产鸦片烟土。以后,人们就陆续不种鸦片,恢复粮食和其他作物生产了。那年清明过后,突然县里来了几个什么“查烟委员”,他们在地里巡视一番,拔了几棵过去留下的零星粟籽冒出的小苗,就说村里有人偷种鸦片,要罚款。
人们被逼急了,三人一堆、五人一伙在一起议论:“查烟委员”不讲理,欺负人。有几个不怕事的硬汉子,把村里的狗都赶拢来,以撵兔子为名,把狗轰向“查烟委员”,还喊着:“赶‘查烟委员’!
‘查烟委员’滚蛋!”一下子就把他们撵散了。后来,听说村长被县里传去了,但是村民没有人挨罚,人们为此乐了好久。这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人们心齐,那些压迫人民的官儿都不可怕,可以把他们轰走。
1919年,我的叔父张浩如从广东韶关的云南讲武堂毕业回乡,他在亲友中宣传五四运动和南北军阀混战的情况,我在一旁听到这些新鲜事,很感兴趣。
1920年,张浩如在赤水镇法济寺小学当教师,我跟他到这所小学读书。法济寺小学比本村的私塾规模大,学生多,并且是按学生不同程度分班教课,教员连张浩如在内共有三人。张浩如发扬五四精神,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采用新法教学,经常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
这一年的5月9日,学校举行了一次“国耻纪念日”活动,张浩如带领全校师生,到赤水镇的街上游行,同学们手持写有反帝爱国口号的三角小旗,沿途高呼“反对媚外军阀!
”“反对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等口号。那天正逢集市,围观的人很多。张浩如就站在板凳上向赶集的群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听众都很受感动,同学们的心情也很振奋。
这件事轰动了赤水镇,一时在群众中传开,人们好久还在议论。 这一年,宗适随在武昌中华大学学习的王尚德到湖北武汉学习。宗适当时只有十四岁,高小还没有毕业,到武汉以后,王尚德请李求实帮他补习英语,并介绍他到浚新小学补习数学半年。以后,宗适就考上了董必武任校长的武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