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院体”画家 马远的残山剩水

2018-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杭州)。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很难查考。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

其曾祖马贲善画花禽、人物、佛像,形成“马家”风格之后,为北宋徽宗朝宣和画院待诏。祖父马兴祖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师,精于鉴别古代文物,工花鸟,亦擅画人物。叔父马公显与其父马世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无一不工,绍兴年间任职待诏,并获“赐金带”。其兄马逵也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画,造诣颇深。其子马麟工人物画、 山水、花卉,曾为画院祗侯。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人称“马一角”。

马远《春景山水》

马远的独创性风格首先体现在山水画方面,一般认为,他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也以山水画为最高。马远山水源出李唐,从他早年作品《春游赋诗图》(又名《西园雅集》卷,图2)中,可以看出和李唐《江山小景图》卷有一脉相通之处,但已显示出马远的匠心:在局部取景中,上画根,下画梢,比李唐更进一步,后来,马远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在构图方面,李唐、马远虽然都是局部取景,但总体来说,马远更为简约、概括,画面烘托的气氛和表现的意境更具特色。

马远绘画常把主景置于一隅,其余则用渲染手法逐渐淡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烟岚雾雨,并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向旷远的空间,勾起人们无限遐思。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马远作品是“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

”确实比较恰当地描述了马远的山水画构图特点。五代、北宋荆浩、关仝以来的山水画,常作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布局以近、中、远景层层重叠,常要求远景也清楚写实。

马远的画却无中景,远近直接对立。近景以胸中丘壑驾驭画面,或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远景则减到不能再减,画面上常留出大片空白,以表示空旷渺远的气氛。这在中国画构图上是新的创造,似虚而实,虚中有实,如司空图论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雪景》卷便是这种构图的典型范例。此图由四段横幅集合成一卷,写阴霾天色中江上雪景,皆取“边角”之景,简赅传神。第一段,画面集中在左下角,右端仅伸出一带孤丘,细长如一白练。左端相叠两座雪山,山右侧一群建筑物中高耸着一座殿阁,青松等绕于四周。

建筑物上面覆盖厚厚的积雪,下衬树叶极浓重。对比之下,空旷处愈显空旷。整个画面给人以荒凉幽寂的感觉。第二段,仅在画面上端偏右部分,用方直的线条勾出重重叠叠隐约可见的山岭,如露在水面的一线鱼背。

山峰上稀疏地点着几株小松。山峰之下皆隐于氤氲迷雾之中,水天山雾一色,尤如混化的世界。画的左下角寥寥几笔勾出一叶小舟,二人拨桨,舟前仅三道波纹,舟后拖出一条水浪。全图着墨处不到画面的十分之一。第三四段亦极简练空寂。此卷以少胜多,所谓“清古数笔而神致完备”,充分体现了南宋画的艺术特色。

马远《雪滩双鹭图》

马远也有一些表现“全境”的作品,描绘的景物也很丰富,但在构图设想上和南宋以前的山水画却有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鸟瞰式俯视法,改用平视和近视、远视来取景,多用烟云遮断为前后数层,不作实满之景,使远景清淡旷远,近景凝重精整,对比强烈,暗衬出无限广阔的空间。

如他的中年力作《踏歌图》,画面中间是一片云烟,云烟上部左半高峰直耸,似剑插空。偏中,云层上一片树林映出楼台殿阁。偏右的远处亦画两高峰,和左两高峰相对。画面下部左边两大巨石,右边一株疏柳。烟云掩映中,显示出辽阔的空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