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余建春 百感交集的温暖——读蔡天新《小回忆》(余刚)
“假如一个人的童年形只影单、乏善可陈,可以通过回忆和写作,使之得以充实丰盈,并获得百感交集的温暖……”
上面这句话出自三联书店出版的新书《小回忆》,是作者蔡天新对他在文革度过的整个童年的总结和概括。他后来成为浙江大学的数学教授、诗人和随笔作家,周游世界,举办个人摄影展,都与他童年的不幸遭遇有很大关系。最典型的就是他小时候在七个村庄和一座小镇较为动荡的生活,单调和简单的、缺少情感的生活(书中有许多生活和自然场景的回忆和细节描写),成为他后来人生的动力。比如,尽可能多地走得远一点,尽可能多地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包括阿拉伯人、以色列人、非洲人,参加各国数学会议,诗歌节和文学节。作者也因此百感交集,认为一个形只影单、乏善可陈的童年也能造就许多温暖。
不仅如此,作者时常把所写的故事和事物无限放大,放在世界的背景之下,有时寻根溯源,有时理性分析,有时又变成了一次情感之旅。事实上,书中存在两个视角,即童年的视角和成年人的视角。这后一种视角,使本书获得了应有的高度和思想。我们可以表述为,小回忆,大联想。反过来,这种注重片段和细节的法国新小说派写法,又促使童年的细节被放大,被分析,被反复摹写,使故事充满可读性。此外,我很愿意提及书中许多泛黄的旧照片,非常直观,又特别珍贵,总给人以一种时间凝固的感觉。
据说作者保留了所有手绘的旅行图(始于尼克松首次访华和露天电影的启示),我曾在他初来杭州时看到过。借此他从内心规避了文革的动荡生活,包括亲眼目睹亲人所遭遇到的不测,以至于营造出了一道缝隙,使其安然无恙地度过童年。令人惊奇的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地图会延伸,到温州、杭州、山东,再到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他在过去的7年里5次造访了非洲)的86个国家和地区。至少在我看来,作者写作的动力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于他童年开始的手绘地图,也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旅行图,构成了这本书的骨架,构成了他周游世界的丰富人生,包括在多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显而易见,作者自己十分看重这段经历,因为这是他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他甚至这样说,“假如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愿意回到从前,在文革期间度过童年。当然,必须有后来的对外开放作为前提条件。”我的理解是,童年自有童年的一方天地,它是不可替代的。与此同时,这也是对当今教育体制的一种批判,因为它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或者说,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了的孩子反而没有了真正的童年。
“有一种力量始终支持和引领着我,无论是童年的漂泊,还是后来的游走。”“有一种力量始终支持和引领着我”,这也是我阅读《小回忆》后的一种感受,她会让你珍惜生活的美好(虽然这种美好夹杂了太多干扰的因素),抗拒无论来自任何方向的困难,并且勇于直面人生。而在“文革”的缝隙中的生长,又使本书获得一种别样的高度。我可以这么说,这个关于“文革”难以复述的记忆的文本和上述有关“文革”缝隙的论断,将丰富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