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事件结尾 【范跑跑近况】看《一虎一席谈》的范跑跑事件

2018-10-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范跑跑:"全中国的老师要是我不称职的话,就没有一个称职的老师了!"(范跑跑凤凰节目中的发言)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时任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老师的范美忠正给国际文凭一年级班上语文课,不过,他丢下学生先行逃生,从此获得"范跑跑"的称号.但当时,他既没有被解聘,也没有辞职.近日,"范跑跑"被学生玩手机气跑了,正打算辞职.范跑跑事件结尾 [范跑跑近况]看<一虎一席谈>的范跑跑事件范美忠感受到当下学生们对手机的痴迷远高于学习,"我拿

范跑跑:“全中国的老师要是我不称职的话,就没有一个称职的老师了!”(范跑跑凤凰节目中的发言)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时任四川都江堰市光亚学校老师的范美忠正给国际文凭一年级班上语文课,不过,他丢下学生先行逃生,从此获得“范跑跑”的称号。但当时,他既没有被解聘,也没有辞职。近日,“范跑跑”被学生玩手机气跑了,正打算辞职。

范跑跑事件结尾 【范跑跑近况】看《一虎一席谈》的范跑跑事件

范美忠感受到当下学生们对手机的痴迷远高于学习,“我拿着工资都有愧”,他觉得,没有把分内的教学完成好,工作得“很没成就感”。离职后的“范跑跑”准备去另一所学校当老师,不过不教文学改教历史。

去年,在汶川大地震过去五年后,范美忠曾跳出来大谈道德,称“确实内心有愧,但谴责我的人本身就不道德。”近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韩国沉船事件,并不忌讳有人把自己比作同样丢下乘客(多为学生)逃跑的韩国沉船船长……

范跑跑事件结尾 【范跑跑近况】看《一虎一席谈》的范跑跑事件

“难以忍受学生对手机的痴迷”

“我还是得当老师,干其他的,还不如老师有意义”。他称,离了光亚学校到新校任教后,他改教高中历史而不再教文学。北大历史系毕业的他,称自己“拾回老本行”。

这个学期结束后,范美忠称,自己将结束在都江堰光亚学校历时9年的教学生涯。6年前汶川地震时,他被冠以“范跑跑”的名号,争议是非纷至沓来,令很多颇感人意外的是,他既没被解聘,也没有辞职。争议平息已多年,如今他却要选择离开。

范跑跑事件结尾 【范跑跑近况】看《一虎一席谈》的范跑跑事件

5月6日晚8时,记者找到了正在河边喝茶乘凉的范美忠。他告诉记者,自己将在本学期教学完全结束后,也就是6月下旬提出辞职。他给出理由是,他无法忍受缺乏学习热情的富家子弟,也难以接受当下学生们对手机的热情远高于学习。

但离开后,范美忠依旧没有打算离开教师岗位。他称自己将去一所成都的“民营但非私立”的学校继续教书,因为“干别的不如老师有意义”。

“我拿着工资有愧”许多富家子弟没法好好学习

最近的范美忠一直在苦读历史书。他称,离了光亚学校到新校任教后,他改教高中历史而不再教文学。北大历史系毕业的他,称自己“拾回老本行”,但由于多年搁置,还是要“拼命恶补”。

辞职,在他心中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去年11月,范美忠就曾在博客上发文称自己将在该学期结束后辞职。为了保持教学学年的完整性,范美忠将工作延长了一个学期。如今,他已不再忌讳向同事甚至媒体坦言辞职的决定。

“许多富家子弟没法好好学习”,这是范美忠辞职的理由之一。他说,其实自己挺喜欢教书,但近些年“这里的学生不爱学习了,课都很难正常上”。他认为,“大多富人都不会教育孩子”,使得孩子完全意识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他们也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要独立,而不能只去依靠家中的财富”。而这一点,在他看来却是私立学校的通病。

此外,范美忠还难以忍受在信息时代,学生对手机的痴迷。自从智能手机出现后,范美忠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自持地沉溺于手机,影响正常教学的同时,他更难以忍受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我拿着工资都有愧”,他觉得,他没有把分内的教学完成好,工作得“很没成就感”。

“干别的,还不如老师有意义”

还去学校教书 不教文学教历史

虽然范美忠已不忌讳对人说起将要辞职的消息,但他却唯独不敢跟校长卿光亚提起。“等到要走那天再说吧”,他觉得,校长对自己太好太包容,让自己难以开口。

虽然对现有的校园教育诸多不满,但范美忠终究还是不打算离开讲台。他的去向已经定好。今年秋季,他将去一所民营学校教高中历史。但并非正职,而是兼职。他称,这样他才能闲出更多时间忙自己的事。所谓自己的事,他在三圣花乡附近开起了一家书院,半公益性质,组织沙龙和讲座;他还在朋友开的一家培训机构讲国学课;更重要的,他说自己还要抽时间写作,完成自己的一本国学书。

但对于本职工作,“我还是得当老师”。范美忠告诉记者,放在以前,自己早就不打算再当老师了。但如今,自己已在社会上转了一遭,也做过不少其他工作,早已看出“干其他的更没意义,还不如老师有意义”。

“现在仍有朋友开玩笑叫我‘跑跑’”

距离汶川地震已有六年。但每一次范美忠的名字出现,被人忆起的仍是那个大难临头“不顾学生死活”的“范跑跑”。

当时,声讨“范跑跑”的声音在网络上、媒体上此起彼伏,也传出了许多让范美忠辞职的呼声。“风头正紧”时,校长曾口头通知“将范美忠解聘”,并对范美忠说,如果有媒体采访就说自己被解聘了。但范美忠告诉记者,其实他一天都不曾离开工作岗位。

这些年,范美忠回过头来看,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那一个瞬间的下意识行为。“本是有愧疚的”,但看到人们将英勇牺牲当做应该的时候,却“反而激起了自己的逆反心理”。

但2008年后,他认为自己已经逐渐包容。因为受了太多谴责,而不再喜欢谴责他人。直到现在,仍有朋友会在开玩笑时叫他“跑跑”,他也不会生气。有个别的学生也会这样叫,曾有个女生叫我“跑跑兄”。

谈沉船:不忌讳把自己比作韩国沉船船长

范美忠还是没有脱离“跑跑”的光环,范美忠最近一次出现在媒体,是韩国岁月号船长临阵逃跑的新闻事件出现后,有报刊对他进行了采访,以“范跑跑”谈论韩国逃跑船长的话题,长篇幅地出现在一篇专访中,试图呈现一个“逃生者”眼中的另一个“逃生者”。

在这次采访中,他毫不忌讳把自己同韩国船长相比较,他坦承“我当时的想法是,一定会有人将我的事和这件事结合起来谈。因为当初谈论我的事就有人把我比喻为船长,这件事也同样涉及学生,而且当初我也跑了嘛。”

他评论韩国沉船事件时说,“因为人性有很多弱点。我们往往认为,一个人应该负什么责任,但我们很少去想他能不能负起某个责任。这就跟我当时一样,因为缺乏逃生经验,地震来临时我和学生一样都会惊恐。等后来再有余震,我们就很平静了。”

首先,关于范跑跑,他应不应该跑,我认为无所谓,他可以跑,也可以不跑,这是个人行为。没有人有为了别人利益而去牺牲自己利益的义务,尤其是这两个利益平等时,因为没有谁比谁更尊贵。并且义务是要和利益对等的,很多人都在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又有多少想过要给那些伟大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们相应的利益(粗略上就是待遇和尊重)吗?

还记得在八九十年代,那些教师们的生活是多么拮据,也许现在国家在几轮调涨工资后他们的待遇会好点,但相对于其他公务员来说,他们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而且这说的东部地区,我们从新闻上也了解了不少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那些教师是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下?这是说的物质待遇,再说精神上的,有谁现在还把老师当一回事?尤其是政府,请你们扪心自问。

其次,我听到了那个《未成年人保护法》。我认为这个法是万恶的。凭什么就要给你未成年人以特殊保护?而且是在牺牲别人的权利的前提下。而且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想大多数人都是知道的,我们年轻时代也是就是所谓未成年的时候是很叛逆的,做事很多不按套路来,这个时候我们的国家说要保护这些未成年人,现在老师们都不敢大声批评学生了,因为学生会说“精神”上受到伤害。

你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时候老师已经被你们这些所谓的道德高尚者伤害了?再说所谓未成年人,他们也是人,为什么他们可以得到特别保护?我们现在都说什么垮掉的一代,草莓族,这是什么原因?还不是因为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现在都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我们还不去纠正,难道非要等这些“花朵”都枯萎了才采取行动?

再次,在那个视频中我们看到郭先生一边一边地指责范,不断地打断别人的话,这是很不好的行为,缺乏对别人的尊重,这个观点是郭先生们教育我们的,但他自己没有做到,所以我对他说的他一定会在灾难时现去救学生表示怀疑,而且这是有事实的方面教材的:克拉玛依大火。

范跑跑:“全中国的老师要是我不称职的话,就没有一个称职的老师了!”(范跑跑凤凰节目中的发言)

其实我觉得那位姓郭的评论员说话是有点反感,他的言语太过激烈,或者说他当时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在发问,站在人们传统道德地线的基础上在发问,这样的情况在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心中的怒火释放出来;

但有一点,如果说范跑跑没有错,而我们仅仅是针对他后来在博客上这个一个帖子[文章]来证明自己跑的没错,跑出了自由的话;那我真的无语言了,举个例子,我现在说2个如果,仅仅是如果;

1:如果那天他跑出来之后楼房塌了,那些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下,在有余震的情况下,他会去救那些学生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因为他自己也说了对于这样一个灾难所表现出来的胆小和懦弱,那他所说的也不会去救他自己的孩子,人本身的生命高于一切不是吗?这些不是某些支持者给他最大的辩护理由吗?

2:且不说如果发生那样的情况在他的班上有没有你的学生,我看了凤凰卫视的那个节目,完整的看完了;很显然,节目安排那个激动的郭某人做PK嘉宾,在冷血且冷静异常的范跑跑面前会显现出那种弱,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节目组有这样的故意安排,而范跑跑恰恰抓住这个机会和郭某人的弱点,把自己看的很无辜,驳得大家人认可和同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希望所以的老师都象范跑跑学习?但灾难来临的时候,那些学生是不是都该自生自灭呢?

他提到了2个问题,他的学生平时都不怎么听他的话,在他的课上很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觉得自己没有错,是个合格又称职的老师;我就很奇怪了,这种说话会不会很矛盾??

在灾难面前,连自己的亲生母亲[父亲]都不救的人[他会选择救他女儿是因为小,他能抱的动],这样的人只能说连动物都不如;如果他的女儿长大了在遇到灾难的时候说出同样一句话的时候,不知道范跑跑先生还会不会为当初救她而后悔? 又会不会自己现在这番不要脸的言论呢?

我很佩服节目中最后一位老者[忘了他的名字]说的句话:我们可以理解和宽恕范美忠这个人,因为我们批评和谴责的是范美忠这个老师,因为他不配做老师;

首先范美忠先生在地震当时的行为作为自然人来说没有不恰当之处,但是如果从职业身份来说是违背职业法规的,比如《教师法》,但是这个法规的操作性有待商榷。其次,范先生在地震十天后通过博客公开宣布自己的“先跑”事件,对国内救灾的整体氛围,至少是士气民心方面来说,是很错误的。

当然,范先生的诚实是这个时代最缺少的,虽然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在道德呈现乱象时,我更倾向于制度的健全和实施,比如社会契约论。作为自然人的范先生在自愿成为老师时就同时达成了一个契约,这个契约就是成文的《教师法》。但是对于社会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为一个自然人在成为教师时不但要达成法律的契约,还应该默认关于此职业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但这种默认对于以范先生为代表的少数人来说,这是一厢情愿的,他们只接受法律层面的约束,这没有错,法律之外的选择,是个人的自由。如果《教师法》规定“遇到自然灾害时,教师应当以保护学生为重”,那范先生现在应该被取消教师资格,如果《教师法》没有规定,或者规定的缺乏可操作性,那倒不至于讨论范先生的教师资格问题。

比如一个无业青年加入了军队就成为一名士兵,那么他在战场上的临阵脱逃就是违反了军事法规,该枪毙该坐牢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他子弹打光投降了,成了战俘,几年后才回国。在美国,他会被视为英雄,因为他坚持活下来了,在中国,他不会被军法处置(但军法规定如被俘后泄密将被惩罚,而国际法规定不得逼供战俘),因为我国军法没规定被俘就要自杀谢罪或关押,但他在国内就是一个天天被人白眼看的投降兵。

所以说,范美忠在八级的巨大灾难面前的处境就和一个弹尽粮绝的士兵一样,本能的选择保护自己的生命,这没有错,但范的性质比投降士兵稍微严重了一点,毕竟《教师法》里有些缺乏操作性和情境性的“老师要爱护学生”之类的话(但没说在八级地震时也要牺牲自己拯救学生)。

而且,如果一个投降回来的士兵大肆宣扬自己投降的合理性,在战时肯定是不恰当的,过分了,依然有法律制裁,没过分,道德上受谴责也是应该的。

范美忠,正是一个投降归来的中国士兵,而且还在战争还没结束时就大肆宣扬自己投降的合理性。

法律上他没触犯,行为上他不高明,道德上他非常诚实但是缺乏勇气。仅此而已。

拿我来说,我在重庆电视台的18楼亲历了地震,6级的样子。我但是没有想过帮助谁,包括女人,甚至孕妇,我只想尽快脱离险境。那个时候人的脑子(至少是我)是空白的,完全是求生本能。对于我来说,当时我会冒着危险帮助一起脱离的人,也许只会是自己的父母和恋人。

极端一点说,如果帮助他们我自己也会死的话,甚至我的判断是我去救有可能一起死的话,我甚至不会。我们看很多电影里都是一个人救受伤的另一个,结果双双死了,我们作为观众不都在心里骂这人傻吗?

但是,每个人选择不同,也有优秀的,比如我从大楼里冲出来时,门口的武警就一直坚守岗位。有人返回去锁门关电源,也是好样的。我们褒扬他们的时候,没必要贬低只是想保全自己生命而已的胆小者。

在灾区做志愿者,我第一次见尸体,两具,装在袋子里,高度腐烂的味道,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跑开了100米,因为我怕尸毒,也因为第一次见腐烂的尸体。后来在医疗队一起工作后习惯了,我依然怕尸体,却好歹不怕了高度化脓溃烂的断肢。

医疗队16日晚上在广济听说洪水来了,几个医生和护士马上开车跑走,车都开完了,结果还落下另外几个医生和护士。次日大家在成都相见,只是抱着哭,没有指责,因为都理解当时的情境。但是队长赵军在危险中坚持清点了医疗物资,因此之后大家齐心的支持和服从他。

就是这样,没有经历过危险,就很难去指责危险中的怯懦者,也只有经历了那样的情境,对危险中勇者的尊敬才更真实。在空调房里安全地坐而论道者,也就只是坐而论道而已。

17日夜,医疗队进入山区,山体随时要滑坡,大家赶紧撤出,但解放军依然在往里面冲,因为里面有灾民。解放军往里冲,因为他们高尚、勇敢,我们撤退,因为我们怕死。但怕死没错,因为我们是志愿者。除非《志愿者法》规定“志愿者面临危险撤退要枪毙”。但是有人会说,山区里可能就有灾民因为你们的撤退的得不到医治而死了。如此循环,就没有真理了。

再说个极端的例子,我一个从灾区归来的记者朋友私下跟我说的——被埋在废墟下的几个孩子,有几个是靠喝昏迷的同学的血活下来的。人们救出他们时,发现他们那个被吸干血而死的同学身上全是小小的牙印。

回到范先生,他有错,但错在危险过去后,不在危险发生时。

需要思辩的不是范先生的个案,而是以下几点——

1、重视学校员工和学生的灾难疏散训练,进行制度建设并加以演习操作。

2、没必要拿职业道德说事儿,职业道德就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不违法的前提下好好干工作。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大部分人都没觉得自己的老师们是自己灵魂塑造的主力军。

3、多元文化的社会,首先要进行言论环境的营造,其次才是言论本身。也许很多人一看到范先生在电视里,就有想拿刀砍的冲动,但是如果这么想,自己就已经是思想上的杀人犯了。骂别人是粪,粪却先是从自己口中喷出的。道德是滋润干涸灵魂的泉水,而不是利器。

任何谈话和辩论,先定规则,“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虎一席谈》的开办主旨,其实也是编导制造的收视陷阱。我们看这个栏目,往往正是暗藏着想看吵架甚至打架的心态来看所谓的“辩论”,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做不到。我们怀着想看吵架甚至打架的心态当观众,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吵架与打架的节目。

对于参加此次辩论的六位嘉宾,除了那位令我退出阵营的郭跳跳先生,其他人都可圈可点。范跑跑老师的同事讲述了当时发生的具体情况,范跑跑虽然第一个跑到了外面,但在冷静后迅速和其他老师组织清查学生及其他工作,而他本人在平时工作和学生们的交往中都是很不错的老师,当然他在网络上的言论确实难以让人接受;心理学家的分析很到位,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存在本能,而每个人的本能层次不同,有低级本能和高级本能之分,低级本能让有些人先跑,高级本能让有些人舍己救人、英勇献身;另一位老知识分子说话更严谨,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有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我们不应过分批判,但作为一个老师身份,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一分为二地对待事情);亲历抗震救灾现场的记者同志讲得很真情,任何一个生活在幸福祥和的正常人、任何一个没有切身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都无权去对范跑跑做出这样的批评和指责,因为我们未必做得更好,我们也无法真正体会灾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对于范跑跑本人,我很欣赏他的过分诚实和坦诚,电视上的本尊远比网络上的他要有血有肉的多,尤其是结尾他诚恳的道歉,正如胡一虎说得,拿捏地恰如其分,彰显他本色。而那位所谓的“道德卫士”郭跳跳先生,虽然我不清楚他什么来路,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可能是?貌似?),他的言论毫无逻辑可言,满嘴谩骂,如一只疯猴子紧抱着一棵树拼命地摇,又如一只疯狗紧咬一块骨头狂吠,本身素养其差无比(不停地抢别人的话不说,居然半途欲抛下节目拂袖而去,甚至毫无凭证地指责别人说得是假话!

如果你有证据请拿出来,如果你仅仅是怀疑不相信请注意你的措词!用事实说话!),我为中国社会有这样的道德卫士而悲哀!

正是由于有郭跳跳这样的人存在,才会有那么多的人从范跑跑的反对阵营中退了出来,现场的观众就是最好的例子。请这位所谓的“道德卫士”好好检讨检讨,你究竟想干什么?!

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社会应该感谢范跑跑老师,是他这样哗然的言论令社会兴起了一股健康的思辨,重新来讨论我们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单方面地去宣扬英雄事迹和精神,毕竟世界不是一种颜色。

最新一期的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邀请时评家郭松民对阵被骂称为“范跑跑”的地震中先跑老师范美忠。在节目中郭松民先生公开对骂,在历经激烈的口水战的过程中,他气急败坏,拂袖而去。

应该说评论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性,在许多时候,字里行间里也需含情。评论之所以成为评论,是因为其包纳了自己的思想见解和独到的观点,但我相信理性和感性也决不是对立的,理性在与感性很好地结合之后会盛放出更美的思想的花朵!只有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才有了感性的张力,情才有了理性厚实的支撑!

一个知名的时评家之所以享有社会给予他的声誉,是因为他的评论能够得到大多人的认同以及其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肯定!语言是充满力量的,它像山涧的溪流一样充满着活力!语言能够彰显出一个人内在的素养和修为,一个时评家在职业身份上所拥有的最大魅力是来自于语言的信服力!

然而,在那个节目里,我们却听到了不好的声音,也许抱着这样为道德再一次申辩的初衷;也许抱着呼吁崇高行为的,多树立一个榜样的目的,但是在忘却了以理性支撑主观美好愿望的口舌交涉的过程中,客观事实上却走向了它的背面。。。

我们从来都没有反对在说理的过程中可以动情,甚至我们也看到在呼吁评论追求完善文风的时候主张“理性”与“感性”良好地结合,以打破生硬刻板的文风。然而,这次我们听到了“畜生”、“杂种”、“无耻”之类的字眼出自于一个知名时评家之口,闻之令人大惊!

现场的辩言交锋当然是激烈的,但是能仅因为激烈,就让你在当下“澎湃”的情感淹没你所需要彰显的理性吗?你就能任意口无遮拦,口出脏言?我们能理解现场对阵的紧张,我们也能理解掌握辩言主动权的重要性,它是你持续辩论的力量支撑,但是这样的话语又能为人争取什么?不!它让你丢失了你平日在人们印象中留下的语言魅力,丢失了一个知名时评家所拥有的权威的信服力!

网络的世界里,语言暴力现象可以说司空见贯,无处不在了.也许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个泛滥世界里的脏物,因为毕竟人的修为和素养不一,而这样一个“自由”的平台又注定给喜欢大放厥词的人以狂言滥语的“自由”。也许因为习惯,因为无力改变,所以我们理解。

但是作为一个知名的时评家,因为其声誉决不是靠一时的努力而拥有的,因此我可以丝毫不怀疑他的素养。我想要说的是他应该在现场具备和他在纸上一样理性深刻的思考,他只需要把这样的观点用现实的论据去支撑,而不是对对方进行不良语言的攻击!

这次是郭松民先生失控了,我也相信有过失控的可能不仅仅是他,也许还有潜在的,这可能不再是个案,恐怕的是它是许多人在评论中会犯的病。所以借此希望评论中少一点语言暴力,多一点权威的信服力!

中国江苏网讯 12月7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无锡新针剂生产线正式启动运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会见英国卫生大臣杰里米·亨特、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女爵士一行,并共同为生产线运营启动剪彩。省卫计委主任王咏红、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王磊分别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副市长王进健参加相关活动。

李小敏对杰里米·亨特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阿斯利康无锡新针剂生产线正式启动运营表示祝贺。他说,英国拥有先进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两国在减少贫困、重大卫生政策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传染病防控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有效提高了两国人民健康水平。

阿斯利康在无锡的蓬勃发展,就是中英两国在医药卫生领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缩影。作为世界500强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在无锡已实现了总部化、基地化发展,特别是去年底推出“加速中国”战略以来,阿斯利康新药开发及供应大楼项目奠基、阿斯利康中国物联网战略备忘录签约仪式等相继在无锡高新区举行。

这不仅体现了阿斯利康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病患医疗需求的高度重视,也表达了公司总部持续投资中国、投资无锡的战略眼光和信心决心。

李小敏说,当前我国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无锡市也正在积极推进“健康无锡”建设,这是我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将为无锡与阿斯利康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衷心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这不仅有利于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增进人类福祉。

无锡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为阿斯利康在无锡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推动双方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杰里米·亨特说,无锡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也是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近年来,无锡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产业升级、物流和制药行业发展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是英国在华投资最为合适的城市之一。作为全球著名的医药企业,阿斯利康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已与江苏、无锡建立了长久的成功合作伙伴关系。

此次阿斯利康无锡新针剂生产线启动运营,是中英双方并肩协作、致力于满足病患医疗需求的生动实践。我们期待并将推进双方进一步深化在医疗卫生领域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王咏红在致辞中说,近年来江苏与英国的卫生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在医疗服务、社区服务、公共卫生、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江苏正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希望双方能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建立稳定的卫生政策层面上的交流机制,加强人员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

阿斯利康作为全球医药龙头企业,多年来扎根江苏、扎根无锡,是中英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标杆。希望阿斯利康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在医药、医疗、互联网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在江苏的投资力度,为建设“健康江苏”注入新的动能。

总部位于英国的阿斯利康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自1993年进入无锡以来,累计投资超5.55亿美元,先后投资设立了亚太区最大的包装和生产基地。上月,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首个重磅成果——阿斯利康中国物联网战略备忘录签约仪式暨中国商业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无锡高新区举行,阿斯利康将联手跨界的合作伙伴,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把无锡打造成全国健康物联网示范基地。

此次启动的新针剂生产线总投资达7500万美元,采用顶级技术、配备尖端设备,三倍于现有设施的设计产能,将为中国患者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王水福:感谢主持人,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主要是来学习的,我们主要冲着后危机时代的话题来学习的。危机以后我有两个想法,供大家交流,也希望在座的各位给予指点。

第一,中国经济的复苏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复苏了,美国的失业率没有回升,信用卡的危机,包括商业房产、出口等还是没有回升到顶部。假如真的复苏了,我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中国经济的复苏可能不是对所有的行业都有好处。特别是浙江的民营企业,产能过剩对浙江民营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怎么产业升级,怎么样加快产业升级的时期。原来是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的时期太短了。

像我们这种企业,主要走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但是在品质上面还不优,也存在着转移升级的问题。所以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开放对民企来讲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什么是零关税,为什么原来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从无到有已经干得很开心了,但现在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的特别快,很多人希望有高品质的商品、高品质的食品来满足30年以后中国人的需求。

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要跟上去还有一个过程,所以这次我主要是来学习了解怎么样应对后危机时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