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活化吴必虎 国际旅游专家吴必虎谈世遗活化:运河可成旅游典范
中新网杭州10月21日电(记者 施佳秀)“所有的世界遗产都得用起来,遗产一定要活化,允许大家使用,包括商业使用,国家级的(遗产、文物)最需要社会化。”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吴必虎21日于浙江杭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大运河国际高峰论坛”上如是说道。
吴必虎现场表示,现在政府的几个观念需要改变,首先是不可移动文物不能重建,他认为,历史上就有很多重建的文物,比如岳阳楼,其次是修旧如旧,在他看来,武汉的黄鹤楼就修了很多次,而且每次都不一样。“(文物)不是一定不能重建,重建也不用跟原来一模一样。”
除了改变对待文物、遗产的修建态度,吴必虎认为,文物、遗产还应该活化,文化遗产来自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现在文物保护的价值观却是排斥生产和生活。“现在都强调保护文物,好像利用文物,它马上会塌掉一样,恰恰相反,不利用才会塌掉。”
“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活化的程度,生产与生活是文物的来源,所以把文物还给生活和生产是符合遗产发展规律的。”吴必虎说,“活化是非常重要的,用才是最好的办法,中国的房子全是土木结构,如果没有人在里面过日子,马上被虫、蚂蚁蛀掉,台风吹掉。”
吴必虎表示,文物、遗产活化的方法很多,包括进行实景再现或者舞台活化,比如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旅游是所有活化当中最普通的方法,但是在所有的活化过程当中旅游是负面影响最小的一个活化方法。
“大运河是一个不同于故宫或者莫高窟的遗产,它是一个露天的遗产,它的活化更容易做一点。”吴必虎认为,中国大运河可以尝试作为一个大遗址、线状遗产进行活化,它有条件变成一个世界遗产旅游的典范。
吴必虎介绍,大运河枢纽、漕运、区域文化整个体系要进行整合开发,大运河的民宿产品、特色小镇、乡村以及运动产品等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区域的沿线城市要各有特色,经营业态不仅有观光还要有度假。
“过去的生活情境已经变了,新的使用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遗产传承的同时要允许内部功能的变化。”吴必虎说,很多文物、遗产都是商业化的结果,不用太担忧遗产的过度商业化,“市场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