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必虎古村落 【思考 · 古村落】吴必虎:旅游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动力

2017-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对话: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和青山绿水间,曾经散落着数以万计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描绘了一幅幅"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的农耕文明的美妙画卷.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它们一度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加速消失.由此引发了无数国人对无处寄托乡愁乡思的感叹.让人欣慰的是,在社会各界的呼吁和努力下,现如今,"中央财政计划用3年时间集中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一步步落实.12月25日,本报记者

对话: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和青山绿水间,曾经散落着数以万计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描绘了一幅幅“桑叶隐村户,芦花映钓船”的农耕文明的美妙画卷。但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它们一度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加速消失。由此引发了无数国人对无处寄托乡愁乡思的感叹。

让人欣慰的是,在社会各界的呼吁和努力下,现如今,“中央财政计划用3年时间集中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正一步步落实。12月25日,本报记者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组获悉,继2014年面向第一批共计327个中国传统村落的16.8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后,被列入201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273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日前也已正式公布。

“就传统村落眼前面临的各类复杂问题而言,落到每个村的平均约300万元的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也仅够用于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不再于一朝一夕,而应更多考虑其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我认为发展旅游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动力所在。

也许相关文物保护等专家会反驳我的观点,但我有足够的理由佐证它的科学性。”国际旅游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就“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现代性是传统村落重要特性之一”

中国建设报:据我观察,你一直在呼吁要用旅游的视角看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你的理由是什么?

吴必虎:首先要提一个学术专用名词“现代性”,其含义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它一直都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价值观选择。之于传统村落而言,依托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环境而存在,也是历史不断演变的结果,反映的是时代变迁的痕迹,因此必须与现代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既然是时代变迁的产物,那么中国的传统村落就应该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仿造复制的,有些核心元素及文脉内涵确实需要保护,但在发展问题上,只要其能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协调即可,没有必要强调它一定要原封不动。

当前就传统村落问题,国家层面提的是“保护发展”四个字,所以既要讲保护,也要谈发展。就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现实而言,就算城镇化率在某一天达到70%,在剩余30%的乡村里面,顶多不到5%的传统村落有值得保护的价值,物以稀为贵,所以,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些地方注定会变成旅游区。

同时,正在持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本身就需要充分尊重市场本身,按市场规律办事,靠市场来解决问题。发展旅游这种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方式是广大农民不抵触的一种方式。

“需充分考虑传统村落村民的发展权利”

中国建设报: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上,用旅游的办法也好,其他的办法也罢,如何处理好跟传统村落村民们之间的关系?

吴必虎:这个问题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上尤为重要。不管是保护,还是发展,相关方案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传统村落村民们发展现代化和自我发展的选择权利。

传统村落所依托的乡村环境正不可避免地面临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历史不可能静止不动,时代在不断发展向前,如果都是文物界所想要的明清时代的历史遗存,很多时候都是不大现实的。

何况,我们的很多专家都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们去一些偏远落后的乡村考察一圈后定是觉得很新鲜,然后就强调要原模原样保护,这样的人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官享受,却没有舍身处地为村民们考虑。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同样处在现代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凭什么城里人可以开小轿车,这些传统村落里的村民就不可以,一定得保留马拉车、牛拉车?

当然,如果一些传统村落至今还保留有最原始的生活状态,确实很珍贵,政府或相关市场力量可以去跟村民们商量,让他们延续下来,但前提是应给予农民平等进入市场的权力及权利,农民宅基地可以进入流通、抵押贷款、与外来资本以股份折算方法合作、取消对小产权房的歧视性法规、文物保护范围的传统村落可以进行经营性使用等,让村民从土地本身的占有及发展获得实打实的利益。

“村级规划不应全面一刀切地实施”

中国建设报:除上述之外,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村镇规划近年来被得到重视,当然也存在一些争议,你怎么看?

吴必虎:据我了解,“一户一宅、拆旧建新”是目前已确立的村镇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人长期已久的毛病就是喜欢搞一刀切,如果乡村里都要建新房,就会给传统村落带来毁灭性灾难。

总体而言,村镇的确需要规划,但就传统村落而言,不应该受到此原则限制,甚至可以说,村一级的规划不需要出全国统一的标准跟规范,在一些必要的强调和监管基础上,应允许村民们自然发展。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跟农民个人所有并存,所以,应充分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这样才能让传统村落形成特色。

不容忽略的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往往会高举新农村建设的大旗,盲目进行拆村并镇,为的是要腾出更多的土地指标,以吸食“土地财政”。 这种冲动和心态已经遍布全国,甚至侵入到云南边远地区,连佤族传统村寨也在一夜之间被推平变成奇丑无比的“新农村”。所以,这个问题必须时刻警惕,老打农民土地的主意,老侵占农民利益的行为应该坚决阻止。

政府到底应该管什么?应多做公共政策研究,而不是死盯在建设规划上。公共政策其实才是城市规划和乡镇规划的着眼点,现在该建的已经建的差不多了,公共政策应该研究哪些应该归还农民,哪些基础设施投入需要加强,以及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各种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均等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