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司马徽 司马徽:三国是他下的一盘棋

2019-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今社会局势比起春秋战国与三国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要想预判东方巨龙的崛起与腾飞,必定要把握历史的脉搏.我们相信: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供我们一窥管豹.古云,圣人,不先动.不偏执一己之见,天时未到便不预先谋划.而天时到了也不可失去时机,不谋求索取.而福祥来至也不可放过,要因顺上天的法则.三国司马徽 司马徽:三国是他下的一盘棋做为君主,如果失去天道他的国家就会灭亡;做为大臣,欺蒙主上就会戮死;做为小民,轻蔑上司就会危险.天子御下的方法,是因顺人的天性,不人为地去扭曲它.如果

当今社会局势比起春秋战国与三国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要想预判东方巨龙的崛起与腾飞,必定要把握历史的脉搏。我们相信: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供我们一窥管豹。

古云,圣人,不先动、不偏执一己之见,天时未到便不预先谋划、而天时到了也不可失去时机,不谋求索取、而福祥来至也不可放过,要因顺上天的法则。

三国司马徽 司马徽:三国是他下的一盘棋

做为君主,如果失去天道他的国家就会灭亡;做为大臣,欺蒙主上就会戮死;做为小民,轻蔑上司就会危险。

天子御下的方法,是因顺人的天性,不人为地去扭曲它。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最牛的人是谁,这可真难回答。但有一类人,确实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隐士,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再比如三国时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他们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他们的学生们却个个牛哄哄,比如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司马徽的学生徐庶庞统诸葛亮,都是些搅动一个时代的大人物。

三国司马徽 司马徽:三国是他下的一盘棋

从某种程度来说,鬼谷子、司马徽这类大隐士曾引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但又顺应着天地法则!

一、第一牛人:三国高层智囊的导师

称谓:

司马徽,字德操,又称水镜、好好先生。

生卒:

东汉末年?-208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三国司马徽 司马徽:三国是他下的一盘棋

简介:

著名名士隐士,据说是三国军事家司马懿的叔父。精通经学,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据说,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但笔者看来并非其然。

提到三国,大家可能会想到曹、权、备,卧龙、凤雏、徐庶与冢虎司马懿。

而卧龙、凤雏、徐庶皆可说是司马徽的徒弟,司马懿是司马徽的侄子,由此可见,三国之事乃司马家“家事”而已。司马徽作为长辈不便出山乃明智之举。

一部名著《三国演义》描绘了不知多少的鲜活人物,这其间既有帝王将相,也有才子佳人;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英雄豪杰;既有当世名人,也有山野之士。真可谓群星璀璨,正如小说作者在开篇所列的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这浩瀚的群星中,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全书着墨也很少。但是对整部小说加以回顾和品味,你就会开始对这个人物渐渐产生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三国时期的神秘大隐士好好先生司马徽。

先生有三位大名鼎鼎的徒弟徐庶、诸葛亮、庞统。其中,徐庶最后被曹操骗去,虽说是因为母亲的关系,可是母亲去世之后也没有见到其回到蜀汉;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去,未出隆中已三分天下;而庞统呢,最初投奔的是江东孙权,孙权嫌弃丑陋没有给与重视,入蜀汉未几就在落凤坡送命。就此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三位徒弟选择的是加入魏蜀吴三方阵营。

有人说三国就是先生下的一盘棋,一切都是他安排好了的,先生推荐诸葛亮给刘备时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他在评论徐庶离开刘备之前走马荐诸葛这件事时所说的另一句话“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简直已看透了一切。

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

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如有人向他求问,也不品评高下,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德操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今日的“好好先生”,典故便从此出。

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上面提到的,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问天下大事,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琮率荆州降曹,司马徽也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水镜先生司马徽墓死后葬于阳翟,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余王村潘庄的东侧。司马徽墓墓冢巍然屹立,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汉司马徽先生之墓”八个大字。“文革”中此碑佚失,现已找到,存放在潘庄。

二、好好先生的朋友圈

好好先生如此的才华横溢与审时度势,一在其饱读经书,愔知世事,另外,也可以说是他的“高层朋友圈”提升了他的高度。朋友圈的不断来往使得源源不断的国家高层机密时局划分充斥着这位饱读“经”书的闲云野鹤,从而,成就了其坐观天下乃至举棋若定的大格局。

三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中,荆州在东汉末年战乱时期是学术中心,这里相对安宁的环境为培养杰出人才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最有名的学术领袖便有庞德公、司马徽、宋仲子等人,庞德公是当地士族领袖,司马徽视德公为兄长,被德公称为水镜先生,两人亲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因此认识这位士族领袖,可以说好好先生的朋友圈扩展到了高层。

而好好先生与宋仲子的学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

先生的学生在《三国志》中,比较有名的诸葛亮与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等,诸葛学有大略,志向高远,司马徽也赞赏他的才略,把他与庞统并列看待。庞德公子庞山民与徐庶、石韬、孟建等都入魏。庞山民任黄门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韬典农校尉、孟建征东将军。诸葛亮追随刘备,庞统首先担任了周瑜的功曹,后来追随刘备战死,是入蜀的主要谋士,蜀国先生学生中,向朗品德最高。

《襄阳记》载:朗师事司马德操即先生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亲善,他主张和为贵,在蜀国任特进、左将军等职,诸葛亮南征时,他留守主政。诸葛亮北伐时任长史,受马谡牵连免职。延熙十年去世,他是深受蜀国上下尊敬的长者,逝后十五年蜀国灭亡。

由此可见先生的徒弟及交际圈都已深入到了三个政权的高层,其信息的机密性与高度便可想而知。在封建社会不同的政治集团的对抗中,形势错综复杂,没有所谓单一集团能强盛,只有兼容、联合众多力量才能统一,杰出的政治家都深谙此道。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先生朋友圈里举重若轻的几个人物。

诸葛亮

先生的学生。(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蜀汉丞相,三国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庞统

先生的学生、凤雏、庞德公从子。庞德公让其去见教先生,先生赞誉为南州冠冕。其首先担任了周瑜的功曹,后来追随刘备战死,是蜀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刘备悲痛万分,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亲自为其挑选墓地,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

庞山民

庞德公儿子,他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诸葛若雪为妻。为曹操所用,任曹魏黄门、吏部郎,西晋太康年间为牂牁郡太守。

黄承彦

诸葛亮岳父。故居襄阳黄家湾,是汉末三国时期荆州襄阳沔南的名士。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德公、先生司马徽、庞统、徐庶等交好。

诸葛瑾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胸怀宽广,温厚诚信,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潘濬

宋仲子学生,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汉末三国时吴国重臣。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后被刘备辟为荆州治中从事,孙权得荆州,拜潘濬辅军中郎将,领兵。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徐庶

先生学生,先为刘备所用,后被曹操赚走,颍川郡长社县。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福,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被同党救出后改名徐庶,求学于儒家学舍。

后中州兵起,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先生、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这件事被艺术加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称赞。

石韬

先生学生,颍川人,南客荆州,仕魏,官拜典农校尉、郡守。诸葛亮之友,颍川人,刘备二顾茅庐时遇到过他。

与诸葛亮、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为友。刘备二顾茅庐,韬与孟公威凭桌对饮,备欲请二人同往卧龙庄上一谈。韬以己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请备自上马,寻访诸葛亮。

后来诸葛亮伐魏时获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时,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为徐、石二人仕途不畅而鸣不平。

孟建

先生学生,为曹操所用。诸葛亮在荆州,于建安初年,与颍川石广元(名韬)、徐元直(名庶)、汝南孟公威等一同游学,孟、石、徐三人求学皆务要精熟,只有诸葛亮能观其大略。每至晨夜闲时,常共抱膝长啸,诸葛亮谓三人道:「卿等三人的仕进,官位可至刺史、郡守。」三人反问诸葛亮能至何位,他只笑而不言。后孟建思乡里,意欲北归,诸葛亮道:「中国甚多士大夫,要四方遨游,又何必归故乡呢!」

在《三国志·魏书·温恢传》,裴松之引《魏略》注:诸葛亮在出祁山时(这是第二次出祁山,第一次出祁山时司马懿在担任荆州都督),在回复司马懿的回信中,希望司马懿请杜袭替他向孟建致意。

崔州平

后与诸葛亮、徐庶、石韬、孟建等人相善,与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为“诸葛四友”。之后徐庶、石韬、孟建三人均在魏国为官,诸葛亮则为蜀汉丞相。

向朗

先生学生,为刘备所用。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后随刘备入蜀,仕于蜀汉。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后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诸葛亮北伐。

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勋,转左将军、特进,封显明亭侯。曾代理丞相册封张皇后及太子刘璿。晚年专心研究典籍,诱导青年学习,家中藏书丰富,受到举国尊重。延熙十年(247年)去世。有一篇《遗言戒子》收录于《全三国文》。

刘廙

先生学生,为曹操所用。刘廙yì(180年-221年),字恭嗣,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汉末魏初名士。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先生、丁仪等名流相齐。黄初二年(221)卒。著书数十篇,皆失传。

司马懿

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

据考证为先生司马徽之侄。司马懿虽然师从胡昭,但是也敬重荆襄高才,现存史料中,司马懿是曹魏集团中最重视荆襄地区的,与曾在这里避难侨居士大夫杜畿、司马芝、杜袭等共事。他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主要涉及的也是荆襄地区事务,而且长期驻守南阳宛城,控制荆襄。

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诸葛亮、庞统、姜维与司马懿合称“卧龙凤雏幼麒冢虎”。

庞德公

先生与襄阳名士庞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庞统,字士元,少年纯朴诚恳,无人知道他是奇才,唯德公甚为器重。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德公之名前往颍川拜见先生,二人交往,十分投机。最后,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这之后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

另外,在蜀地先生司马徽的学生还有李仁、尹默等,尹默担任了诸葛亮的军谋祭酒,太中大夫等职。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到荆州从先生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三、好好先生与他的三个徒弟的故事

提起好好先生,就不得不说他与三个徒弟广为流传的故事。

这日,先生把众弟子都叫到堂前来说道:“你们今日要好生准备,师父明日在这里要考考你们,凡能过关者就可以出师了。”众弟子听了先生这番话或兴奋不已,或紧张抱怨,唯孔明、庞统和徐庶不动声色。

经过一天的辛苦准备,众弟子如约都来到堂上,个个踌躇满志。只见先生已经早早端坐堂前,他见众人到齐后便不慌不忙地说道:“师父今天就出一道题,你们可都要听仔细了。”边说他边走下堂来,两旁弟子躬身听题,“今天午时三刻之前,凡能得到我的允许离开水镜山庄的,都算满师了。”

众人昨晚都苦苦背了一宿,不想今天师父却出了这么一道题,个个埋怨在心,却又无可奈何。先生出完题后,又回到堂上闭目端坐。正在众人乱糟糟相互耳语之际,忽然,徐庶嚎啕大哭地从堂外跑了进来,他一下子扑跪在地,爬趴在师父腿上,泣涕满面地哭诉道:“师父,方才弟子的表兄前来送信说,家慈病重又思儿心切,故前来向师父辞行,请师父应允!

”先生听完依旧不动声色地说:“家母病重理当探望,允你午时三刻后回家探母。”徐庶又要言语,却被先生拦下话来,“不必多言!”无奈,徐庶苦着脸看了看正在偷笑的孔明,而后走进堂下众人群中。

少顷,只听堂外有人高呼道:“大事不好啦!山洪来了,山洪来了!”话音刚落,就见一个浑身是水的泥人跌跌撞撞地闯进堂来。那泥人刚到堂前就累倒在地上,众人慌忙将他扶起,一看,原来是庞统!只见他哆哆嗦嗦地说道:“大家快跑啊,山洪来了,我差一点就被洪水卷走了。

快,快跑吧,要来不及了。”众人一听都慌了神,纷纷欲起身逃跑。先生一开始也被这阵势唬住了,但再细心一想便笑道:“众弟子不必担心,山洪既来,为何这里了无声响?”听这话后,众人觉得有理,又有几个走上前来说要出去打探一番,先生一口否决。庞统也失手了。

孔明见时机成熟,就猛然站起身来,搀起一身烂泥的庞统,满怀同情地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翻。而后,孔明指着好好先生的鼻子,怒气冲冲地破口大骂道:“你这先生好不像个先生样子!我们跟随你学习诗书礼仪,到头来你却出了这么一道古怪题目来刁难我们!

”先生听罢,权若不闻,依旧纹丝不动。孔明将庞统安顿下来后,竟然径直走到先生身边,怒视道:“再跟着你这老头学,也是个不学无术!算我有眼无珠拜错了师父。”水镜一听这话,着实恼火,顺手操起戒尺就要打孔明。

不想,孔明居然抢先一把拽过戒尺,嘻嘻哈哈地在水镜面前的桌上敲得砰砰作响,还把先生的胡子都扇乱了。先生终于忍不住了!他站起身来,命令众人道:“来啊!把这个没教养的逆徒给我拉出去!”

就这样,孔明被赶出了山庄。孔明在庄外摘下一根柳条后,就又返回庄上,走进堂前。只见他叩首跪地,双手捧上柳条,请师父责罚。先生还一直怒气未消,但一见到孔明手里的那根来自庄外的柳条,先生就全明白了。

我在堂内想不出来办法,如果老师愿意让我在堂外思考的话,不出一刻,我定能想到出去的办法!(小聪明)水镜当然识破!

诸葛亮的办法也不变,但是水镜刚好是喊庞统和徐庶拖他出去的,庞统和徐庶就去劝诸葛亮,结果诸葛亮趁水镜不注意,反“拖”着二人往外退(够义气)聪明的诸葛亮还折了一个树枝作为出去的证据(心细啊)

最后先生允许诸葛亮出师下山,诸葛亮提出来刚才庞与徐也出来,所以最后先生允许他们三个都下山了,这个在形势中,我看来最贴切的答案是。司马微想考研弟子看谁能够过得了心术这个出山的考研。庞统用孙膑的请师法其实在表达上告诉先生自己出山的原则和态度,徐庶在重孝之道的表达上告诉先生的是家睦兴合在他心里更重要。在对比孙膑出山的念想上。孔明最后的方法,其实在向先生请示可否下山。

怎么赶诸葛也不出去,最后是元值凤雏把他抬出去的,结果唯一合格的也就这三个人。此故事与和大家相熟的修道成仙的故事版本不同,但仍然广为流传。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来看,好好先生司马徽这类大隐士确曾引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但他们不会刻意改变格局,坐观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