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成佛而武松不能 杀人放火的鲁智深为什么会成佛
鲁智深是水浒里的莽和尚,乍一看,此人和黑旋风李逵相仿,一样的又高又大。但鲁智深又和李逵不同,此人不好杀生,端的是行侠仗义的典范。比如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因为那家伙见流落的女子翠莲和她的父亲软弱可欺,就口头许下三千贯钱,硬买了翠莲做小老婆,后来又把她赶出门,还强迫父女俩归还那根本没给过的三千贯典身钱,逼得他们走投无路。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金翠莲讨回了公道,自己却无家可归。
鲁智深是个天生的好人,帮了金翠莲却被逼出家当了和尚。鲁智深本身是一个不守清规戒律的人,此时却每天参禅打坐。因此刚开始每一天都不耐烦,闹出了很多笑话,不只是笑话,而是众人所不容。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
上下肩两个禅和子推他起来,说道:“使不得;既要出家,如何不学坐禅?”智深道:“酒家自睡,干你甚事?”禅和子道:“善哉!”智深喝道:“团鱼酒家也吃,甚么“鳝哉?””禅和子道:“却是苦也!”智深便道:“团鱼大腹,又肥甜好吃,那得苦也?”上下肩禅和子都不睬他,繇他自睡了;次日,要去对长老说知智深如此无礼。
首座劝道:“长老说道他后来证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只是护短。你们且没奈何,休与他一般见识。
”禅和子自去了。智深见没人说他,每到晚便放翻身体,横罗十字,倒在禅床上睡;夜间鼻如雷响;要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此时的智深不要说成佛,连当个正经和尚都做不成。可见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不过智深的确是个人物,他确实杀了许多人,但所杀者都是该杀的坏人。“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行动的信条,他从来不考虑个人得失,甚至置生死于度外。鲁智深虽然穿着一件僧衣,但却不守佛门戒律的约束,照样喝酒吃肉。
因为他并不是信佛才出家,也不是看破红尘才遁入空门,而是打死了镇关西后,为了躲避官司才到五台山文殊寺院当和尚的。但正是因为他喝酒吃肉的旧习难改,最初收留他的智真长老也不能再包容他了,叹着气对他说:“你连累老僧了!我这五台山文殊寺院有千百年的历史,是个清净之处,怎么可以让你胡来呢?”
别人都看不起鲁智深,鲁智深仍旧我行我素,当鲁智深跟着宋江接受“招安”后,梁山英雄一个个死去,他却能无疾而善终,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对他特别“开恩”,也符合这个人物处世为人当有的结局。
鲁智深是个智者,他的大彻大悟源自潮信。施耐庵先生惜笔如金,可对于鲁智深成佛却泼墨如水,可见对鲁智深的酷爱。鲁智深在征方腊以后,与武松在杭州六和寺歇马听候。有一个晚上,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两人正在僧房里,睡到半夜,忽然听到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大汉,从来没有见识过浙江潮信,还以为是战鼓敲响,又有敌情了,连忙从床上跳起,摸了禅杖,大喝一声,便冲了出来。
众僧都很吃惊,过来问道:“师父有什么事吗?赶到哪里去啊?”鲁智深说:“洒家听得战鼓响,准备出去厮杀。”众僧都笑了起来:“师父搞错了!这不是战鼓响,而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吃了一惊,问道:“师父,什么叫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子,指着那潮头,让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次到来,从不耽误时刻。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为它从不失信,所以叫‘潮信’。”鲁智深听了这话,心中忽然大悟,想起师父智真长老在自己离开五台山时,赠与的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想到这里,鲁智深不禁拍掌笑道:“俺师父曾经嘱咐与洒家四句偈言,如今看来全都应验了。‘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厮杀,活捉了夏侯成;‘遇腊而执’,俺在茅庵里静候,生擒了方腊;今日既逢潮信,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合当圆寂。众和尚,什么叫‘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难道不知道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叫作‘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麻烦你们替俺烧桶水来,洒家要沐浴。”
寺内众僧都以为他说着玩的,又见他这种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烧了水来,让鲁智深洗浴。鲁智深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命令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哥哥,来看洒家。”他又向寺内众僧要了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端了把禅椅,当中坐下。
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上,自然天性腾空。宋江得到报告,急忙带着众头领来看鲁智深,但见他已坐在禅椅上不动了,身旁放着他刚写就的颂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