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更新君君是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说错了吗?

2018-10-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离不开研究者的当下情怀,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对以往历史的研究工作,很难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和现实需求.由此观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上的词句在流传过程之中,往往会被打上重重的时代烙印,加入种种政治.感情.人为色彩,甚至会渐渐失去原意.今天,我们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历史演变为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林更新君君是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说错了吗?≡ 孔子: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离不开研究者的当下情怀,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对以往历史的研究工作,很难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和现实需求。由此观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上的词句在流传过程之中,往往会被打上重重的时代烙印,加入种种政治、感情、人为色彩,甚至会渐渐失去原意。今天,我们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历史演变为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林更新君君是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说错了吗?

≡ 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处】《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白话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林更新君君是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说错了吗?

可以看出,在孔子思想中等级观念的相称和相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相称、相应的辩证思考问题,这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在孔子看来,君和臣、父和子的义务是双向的,并不仅仅是单方面付出。君有君的义务,然后才能要求臣对你忠;父有父的义务,然后才能要求子对你孝。

林更新君君是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说错了吗?

第二,"君君""父父"在"臣臣""子子"之前,孔子把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交给了君和父,把更重的担子放在了强势者身上。也就是说,孔子不但不像后世人想象的那样,更多地要求下层人民尽义务,恰恰相反,他更多地要求上层社会做得好。

≡ 董仲舒: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到了西汉,董仲舒把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三纲"的思想,"纲"就是支配的意思。

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体现出高贵与低贱之分。

≡ 明清小说、戏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受宋明理学的影响,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中,而在清代小说与戏曲中更为常见。

小说作者提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时,前面通常还冠以"常言道""古语云""自古道""俗话说"之类的前缀,表明它可能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句俗语。至于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句俗语,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此语的流行,应该跟明清两代皇权专制的高涨、愚忠思想的渗透有关。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不少人眼中,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代名词,是封建糟粕思想的典型代表。

事实是这样吗?不是。在孔子的观念中,他并不赞同臣对君绝对效忠与服从,也不赞同子对父盲目"愚孝"。可以说,孔子的思想是比较自由的,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当时也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但是,这句话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被后来的儒生扭曲变形,渐渐地,孔子思想不再是孔子思想,而是被异化成了巩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

孔子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应是相互要尽到的责任和义务,各尽其责,各尽所能,不仅要讲道德,更要守纪律,讲规矩。这是值得我们当代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