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四大家族”之陈果夫陈立夫\余仁杰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四大家族”,大家都知道是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氏兄弟(陈果夫、陈立夫)。一九七九年版《辞海》称之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买办统治集团”,“他们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至于一九四五年陈伯达奉命编写的《中国四大家族》中,更把他们说成歷史罪人。但内地自一九八○年代以来,对蒋、宋、孔、陈都有较客观公正的记载与评价。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在此简介一下陈氏兄弟。
陈果夫、陈立夫是浙江吴兴(湖州)人,父名陈其业,其弟即辛亥革命功臣、上海光復后被任为沪军都督的陈其美(一八七八至一九一六,字英士)。也就是说,陈氏兄弟是陈其美的亲侄子。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有陈果夫(一八九二至一九五一)条目:“早年和蒋介石一起在上海作投机买卖,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
一九二四年被蒋招往广州,积极参加蒋的反革命活动。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监察院副院长、江苏省政府主席等职,与其弟陈立夫成立中央俱乐部(即CC)和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进行反革命特务活动,残酷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是国民党CC系首领之一……一九五一年死于台湾。
”这显然摘自此前官方史书。因为《辞海》收录的人物条目都是已去世的,一九七九年版就没有陈立夫的条目。笔者从收集到的近期资料中,有一则对他的客观简介是:
“陈立夫(一九○○至二○○一),名祖燕,号立夫。陈立夫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大半生纵横政坛。曾歷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所谓“CC系”,是指国民党内以陈果夫、陈立夫为首的一个派系。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授意两陈于一九二八年扩大“浙江革命同志会”的组织,在南京成立“中央俱乐部”,培植其在国民党组织和文化教育界中的亲蒋势力。
一般称此派系为“CC系”,一说“陈”字英文拼音Chen的第一个字母是C,CC就是二陈的意思;一说CC是“中央俱乐部”英文译名Central Club的缩写。歷史都有一定的复杂性,歷史人物尤其如此,都要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歷史功过及个人品德,不能“不是好就是坏”地下简单结论。
陈果夫与蒋介石的关系特殊,他追随蒋忠于蒋;如今史学界对蒋介石早年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过后领导北伐、推倒北洋军阀,领导全国抗战,一生坚持“一个中国”,都给予应有的肯定;其实这之中也有陈果夫的一份功劳。
一九二四年陈果夫应蒋邀去了广州,就参与北伐,为推倒北洋军阀出力;面对日寇侵华,他深明民族大义,坚定站在抗日这边。
他与陈立夫控制的“中统局”,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八月,是由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演变而来。它在抗战期间的主要任务是清查党内亲日投靠日伪的分子(包括汪伪);当然也清查一切反蒋势力和地下中共人士,确实杀害了不少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陈果夫一生的主要过错是反共,这也是歷史事实。
作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和监察院副院长的陈果夫,在个人品德上算得上国民党员中楷模。他生活严谨,夫人姓朱,湖州荻港人,是个旧式家庭主妇,双方从一而终,从无绯闻和负面新闻;与贪污也似不沾边。“四大家族”中陈氏兄弟是最“穷”的。
至于陈立夫,一九二五年获美国匹兹堡大学採矿学硕士学位。本来回国拟任採矿工程师,却被大哥陈果夫劝邀去了广州,到蒋介石身边工作,从此踏上政坛。抗战爆发不久,他临危受命出任教育部部长,主持大学内迁创造奇迹(西南联大)。特别是为战时贫困学生创设的“贷金制度”惠及十二万多人,像杨振宁、李政道都靠此完成学业。
一九五○年起陈立夫受排挤离开台湾流亡美国,靠银行贷款和朋友资助办了小型养鸡场生活,但在一九六四年养鸡场被森林大火延及烧毁一空。一九六九年陈立夫全家回台定居。他在晚年主持翻译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并致力于振兴中国传统医学,弘扬儒家学说。
更关注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一九八八年与其他人一起向台湾当局提出两岸互信合作、促进祖国统一的提案,得到大陆方面肯定。周恩来曾赞许陈立夫“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