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平民教育 民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2019-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晏阳初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父亲是个私塾先生,挺能接受新事物,送晏阳初去洋学堂学习,来到四川保宁求学.在保宁学习四年,给晏阳初打开了眼界,他没有回家,而是又去四百公里外的成都继续学习两年,觉得自己应该自立了,就在成都的中学教授英语.晏阳初平民教育 民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晏阳初(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在成都这段时间,晏阳初还跟着一位西方传教士史文轩做公益,他的办事能力深得史文轩赞赏,觉得他今后能成就大事,就鼓动他去香港念大学.晏阳初在香港得到了史文轩一个朋友的资助,在圣保罗书院修习政治学,26岁那年

晏阳初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父亲是个私塾先生,挺能接受新事物,送晏阳初去洋学堂学习,来到四川保宁求学。在保宁学习四年,给晏阳初打开了眼界,他没有回家,而是又去四百公里外的成都继续学习两年,觉得自己应该自立了,就在成都的中学教授英语。

晏阳初平民教育 民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晏阳初(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在成都这段时间,晏阳初还跟着一位西方传教士史文轩做公益,他的办事能力深得史文轩赞赏,觉得他今后能成就大事,就鼓动他去香港念大学。

晏阳初在香港得到了史文轩一个朋友的资助,在圣保罗书院修习政治学,26岁那年,他觉得在香港学习找不到感觉,视野开始转向海外。他自己做了规划和准备,来到美国耶鲁大学求学。

晏阳初平民教育 民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在耶鲁求学期间,正值一战爆发,当时中国派出二十万华人劳工,主要在英国和法国战场提供修桥补路等非军事服务。耶鲁大学基督教会组织了志愿团到欧洲战场提供服务,晏阳初正好本科毕业,就跟去法国为中国劳工提供志愿服务。

晏阳初平民教育 民国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中国劳工大多数不识字,精神生活贫乏,加上语言不通,跟外国人没法沟通,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晏阳初本职是来做翻译,但很快发现主要工作成了替不识字的劳工给家里写信。

时间长了,他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干脆教会劳工们自己写信呢,这能让他们多出一份自尊,有自尊的人,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改善自己的形象。说干就干,晏阳初在法国的劳工营开始了自己一生平民教育的征程。

晏阳初用当时的报纸作为汉字样本库,再用劳工日常语言做筛选标准,精心挑选出一千个左右最常用的汉字,勉力动员了四十多人参加首期识字班,结果四个月下来,三十五人真的能自己给家里写信了。

这一下报名的人多了,惊动了劳工营的英国长官,他对晏阳初的工作极为赞赏,决定在二十万华人劳工里推广。为了巩固所学,晏阳初等人为劳工编印了《华工周报》,撰写一些简单易懂的文章给华工看,深受欢迎。

晏阳初说推动他人生理念的是“三C”:confucian(儒学),christian(基督教),coolie(苦力)。儒学在精神上给他一种谦和,基督教给他面对艰难时的执着。让人敬佩的是,晏阳初一生推行平民教育过程中,从没有强行推销信仰,不论是儒学还是基督教。

在法国创办劳工识字班成功后,晏阳初又回到美国,拿到硕士学位。晏阳初没有选择继续钻研学术,而是迫不及待的想回到中国,加入社会改造的潮流。

晏阳初有远大的目标,也有务实的态度,他深知要搞一个面向全国底层民众的教育工程,与法国劳工营不是一个概念了。为此,他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资助下,花一年多时间,游历十九省开展调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方案。

接下来,他在湖南长沙搞试点,他多方奔走,不到两星期,全城52个教学点全部开课,四个月下来,有1200人参加毕业考试,967人合格。

首次尝试,效果好的惊人,工作组迅速向其他城市推广。到这个时候,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已经有了全国性的声誉,他们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继续在华北广泛开展平民教育,同时,晏阳初又有了新的想法。

几年的扫盲,成果很好,但晏阳初逐渐意识到,当时的中国国民四大病:愚、贫、弱、私。就是知识贫乏、穷困、体质弱、缺乏公德心。他要用一整套的计划来应对这四大病,改造底层社会。

他在河北定县展开实验,但这个工程比识字班庞大太多了,实际上是对一县政治的重建,必须要有真正的专家。没想到各界学人响应热烈,其中很多都是当时的名人,比如做过美国众议院议员、当时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陈筑山,著名学者孙伏园、瞿菊农、李景汉等,还有很多海归博士。工程启动后,这些大学问家都跟着晏阳初举家来到定县定居。他们在定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晏阳初在定县推行的乡村教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推行四大教育,就是: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其中主要的是文艺教育和公民教育。晏阳初有一个认识:“没有任何一国能超越其民众而强盛起来的。只有这许多大众———世界上最丰富的尚未开发资源,经过教育而发展……否则将没有和平可言。”可以说,晏阳初所做的一切,指向的都是这个目标。

晏阳初(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定县实验的很多成果都得到了全国推广,还有很多国家前来考察,赢的了国际声誉。可惜1937年之后,日军步步深入华北,定县沦陷,定县实验被迫结束。

晏阳初带领平教会来到重庆,在这里继续开平民教育,可惜由于战争干扰,再也没有取得定县那样的成就。1949年后,晏阳初经台湾来到美国,60岁的晏阳初又选择在菲律宾开展他的平民教育工程,他为此花了30多年的时间精力,98岁还从菲律宾飞到加拿大募捐。1990年1月17日,晏阳初在纽约逝世,享年99岁。他一生工作七十多年,积蓄仅二十余万美元,都捐给了菲律宾的国际乡村改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