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是怎么成仙的 唐代名将李靖 为何变成了天界的托塔李天王
“毗沙门”为梵语,意为多闻,也即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之一,在唐代它又是密宗供奉之神。唐玄宗开元四年,中天竺人善无畏东来,创立密宗,后传至不空,不空在玄、肃、代三朝被奉为国师,使密宗在民间广受信仰。其供奉的神佛多奇形怪状,其中就有毗沙门天王。今天我们在敦煌唐代壁画中看到的毗沙门天王形象多是雄踞在侧壁,全身武士装,左手托一宝塔。世俗称之为“托塔天王”。
不空假借“托塔天王”的威力,“战胜”吐蕃兵,取得皇帝宠信,正史有据。据《旧唐书·王缙传》称,“(唐代宗)每西蕃入寇,必令群僧讲诵《仁王经》,以攘虏寇。苟幸其退,则横加锡赐。胡僧不空,官至卿监,封国公。”此后,安禄山、史思明被儿子杀死,名将仆固怀恩谋乱暴死,吐蕃某次犯阙又突然不战而退……
这些偶然现象都与“托塔天王”的帮助有关,让唐代宗“信之愈甚”。在玄宗、代宗父子的大力推崇下,各道州府及营寨并设天王相供养,甚至连军旗上也画上天王像以鼓舞军心,这让“托塔天王”在唐代中后期名声大震,香火极盛。到了宋代,军中供奉毗沙门天王之风更盛,几乎每支部队的驻营地都建有天王堂。“托塔天王”也被尊为军神。
“托塔天王”与李靖合为一体绝非偶然,它不仅是官方推崇,也是文学艺术加工及佛教汉化的共同结果。
开元十九年,唐玄宗把李靖请进武成王庙进行供奉,以怀念李靖力擒突厥颉利可汗,扫除边衅的伟大功绩。在对吐蕃屡屡用兵不利的情况下,唐玄宗希望身边能出现似李靖一样神武的将领,辅佐自己重现先祖唐太宗“天可汗”的荣光。李靖配享武成王庙成了其被神化的资本。而李靖被神化的加速却得益于唐中后期兴起的新的文艺形式——唐传奇。
唐代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徒流行用通俗地演唱佛经故事即“变文”招徕听众、宣扬佛法,对唐传奇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也促进了“唐传奇”在民间广为流布。这一时期出现了如郭湜的《高力士外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王定保的《唐摭言》等唐传奇以及笔记小说。
而诞生于晚唐的《虬髯客传》,对李靖、红拂女、虬髯客“风尘三侠”的精彩演绎,印证着唐代社会已经开始把民间有关李靖的传说进行文学加工了。明代戏曲家们延续了这一永不枯竭的题材进行创造,如明代张凤翼《红拂记》、张太和《红拂记》、凌蒙初《虬髯翁》等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
此外,佛教形象为更利于民间信仰,往往会有一个汉化的过程,如观世音在民间逐渐被女性化,原来的十六罗汉也变为唐代习惯的十八罗汉了。于是“托塔天王”的原先的外族形象在民间迫切需要一个汉人来扮演,李靖依靠他在官方及民间的出色口碑成了不二人选,水到渠成地摇身变为“托塔李天王”,之后,在明清戏剧、话本、小说中他不断被艺术家加工创造,其形象多变、性格饱满并且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