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易经大师王玉川 国医大师王玉川:中医养生7论
养生不拘法,尽在生活中--王玉川中医养生七论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3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首都国医名师"。2009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对于中医养生,王玉川教授可谓大家,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医养生学》作为高等医药院校的试用教材,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王老既是自身养生理念的实践者,同时又是受益者。他虽已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中医前线,这与他自己的日常养生是分不开的。
王老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就是淡泊名利,以平衡的心态面对社会。他在一篇关于养生经验的文章中写道:"人的一生,弹指一挥间,瞬间即逝。人活着是为了奉献,而不是为了名利。人生几十年,没有必要去争名利。什么地位呀,金钱呀,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何必为其争夺呢!
我在老家当过小学教员、中医教师,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到了北京,因讲课口音重,学生听不懂。怎么办?那就埋头做研究,一本王冰注的《黄帝内经》翻烂了,书上批注的字密密麻麻。
我还自学生物学、物理学,自制图表。虽然清苦寂寞,却乐在其中。"总之,王老强调在生活中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以便养神治身。对外界的名与利,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淡泊平和,明辨是非,保持和谐稳定的心理状态。
除此之外,王老还以《黄帝内经》为立足点,对自己的养生理论进行了一番概括,具体包括七点,下面我们一一解读:
1.作息要规律
《黄帝内经》告诫人们,如果"起居无节",便将"半百而衰"。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作息起居不规律,任意而为,"逆于生乐,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就会导致早衰,甚至折损寿命。因此,我们的日常起居要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
比如,清晨阳气从阴开始生发,到了日中则阳气达到最盛,黄昏时阳气又渐虚而阴气渐长,到深夜的时候阴气达到最盛。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白昼阳气隆盛之时从事日常活动,到夜晚阳气衰微时则要安卧休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精神要保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一个人精神愉快,则脏腑功能正常,气血通畅,正气旺盛,邪气难以侵入人体。如七情过激,精神上长期受到不良的刺激,或长期忧郁不乐,都足以导致脏腑功能的紊乱,气血不和,阴阳失调,以致早衰减寿。
3.体质要锻炼
《内经》认为,正常的体力劳动和锻炼,能增强体质,防御疾病,所以它提出既要"和于术数",进行气功、导引等锻炼,又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进行一般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应注意锻炼,所谓"去菀陈莝,微动四极"(《素问·汤液醪醴论》),就是既要治疗,又要活动四肢。
然而,这种锻炼必须"形劳而不倦",适可而止,做到劳逸结合,因为过劳或过逸都会伤形耗气,损害健康,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宣明五气》)。
4.饮食要调节
《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不要"以酒为浆",因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尤其对食物的偏嗜喜爱,更容易引起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导致各种病变的发生。"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素问·五脏生成》)因此,在饮食上必须"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适中"(《灵枢·师传》)。此外,还要调节品种,做到不偏不嗜,不辛不热,不燥不腻,粗细结合。
5.性欲要节制
《素问·金匮真言》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肾精的盈亏,决定一个人的生长发育以至衰老死亡。如果善于节制性欲,则肾精经常盈满,年虽老而不衰。反之,"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素问·上古天真论》),就会未老先衰,此时外邪极易乘虚而入,导致百病丛生,甚至死亡。
6.病邪要防避
《内经》对于防避病邪的论述,有"未病先防"与"已病防变"之分。所谓"未病先防",就是除了经常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正气之外,还要防止邪气的侵犯。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注意防避,"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二是利用药物、针灸的作用,如常灸足三里,能促进胃肠消化,有利于身体健康。
所谓"已病防变",是根据疾病传变的规律,进行有效的早期治疗。"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当病邪还很轻浅的时候,就要及时治疗,这样既易祛邪又不伤正。如果等到病邪深入内脏,形成正虚邪实的局面后再治疗,则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7.四时气候、地理环境要适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外界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春温夏热,是阳气旺盛之时,人体阳气趋于外而虚于内,所以要"春夏养阳",不使宣泄太过;秋凉冬寒,是阴气旺盛之时,人体的阴气外盛而内虚,因此要"秋冬养阴",保护好阴精,不使耗散太过。
同时,还要根据各个地区气候的差异以及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采取适当的保养方法。例如,西北地高多寒燥,穿宜厚衣而食宜温养滋润;东南地低多湿热,穿宜薄衣而食宜辛凉芳化,这样才能保持正气充沛,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