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的文章 故文重拾 | 冯骥才:巴黎的历史感
欧洲的名城全都浓浓而优美地充满着历史感。尤其是雅典、罗马及巴黎。
巴黎的历史感,并不仅仅来自于艾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和圣母院。那是旅游者眼里的历史,或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巴黎真正的历史感是在城中随处可见的那一片片风光依旧的老街老屋之中。
在这里,墙壁差不多全老化了,斑驳,脱落,生苔,并将大片簇密又婆娑的常青藤覆盖;阳台上美丽的铁栏大多绣红;铺在地上的方形石块也已经磨圆,走在上边更像大鹅卵石;那些石头台阶仿佛睡了一夜的枕头那样,中间部分生生地被踩得凹陷下去;又窄又弯的街巷,很少阳光通明,而总是被斜射下来的光束切割得一段明媚而灿烂,一段塞满黑黑的阴影。
可就在这阴影里,常常会埋伏着一家老店,是面包店、酒店、鞋店还是书店?咖啡店总是香味四溢;店铺上书写的年号只有在历史书上才能找到。至于店里陈设的瓷盘、画片和早年的遗物等,就是这家老店独有的迷人的见证了。
不要只用旅游者的眼睛去看,找一位这街上的老人聊一聊,也许他会告诉你毕加索曾经常和谁在这里会面,哪一盏灯传说来自凡尔赛宫或爱丽舍宫。这时,你会忽然明白,巴黎那浩大而深厚的文化,正是沉淀在这老街老巷——这一片片昔日的空间里,而且它们不像博物馆的陈列品那样确凿而冰冷,在这里一切都是有血有肉、活灵灵的,生动又真实,让你永远甭想弄清它的底细。
如果这些老街老巷老楼老屋拆了,活生生的历史必然会失散、飘落、无迹可寻。从城市保护的角度来看,文物与文化并非同一概念。文物是指名胜古迹,多是历史上皇家与宗教遗产中的精华,显示着一个城市文化创造的极致。文化的内容丰富广泛,更多表现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个生活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真正的独特性之所在。
文物之间可以划分品级,文化之间却是完全平等的。各个民族、地域、城市的文化都是自己一方水土独自的创造,都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己贡献。失去自己的个性特征,乃至一种精神。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节选内容,详情请见2006年6月“名家专栏”栏目
杂志2006年6月刊“名家专栏”栏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