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的记录片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真的是因为人有情绪,所以才被称为‘有情’吗?
答:众生皆‘有情’,有情众生都是有情绪的。人因为有思想、会记忆,除了考虑当下的问题,还会想到过去的状况。此外,人也会想象,会对未来进行揣测,因此情绪的状态比较丰富。
就像有人失恋或是失去爱人时会觉得很痛苦;或是单相思,单方面想象着要追求的对象是这么完美,费尽千辛万苦也要把对方追到手。像这样的情绪始终牵挂着,怎么都放不下。
除了感情,其它如事业、家庭、健康及生活上所造成的失眠、忧郁症、躁郁症等,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也都可能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人的一种情绪病症。
问:情绪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情绪常有起伏?
答:情绪的本质是自我的追求,也是自我的安全及喜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一种执着心。因为没有安全感,或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就产生了情绪。此外,自卑或是因自卑而产生的自傲,也是一种情绪。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所有的情绪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的。
就像佛法里讲的,我贪、我嗔、我痴、我慢、我疑等种种的‘我’,这些都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如果放下自我中心,就不会有情绪。
任何众生都有自我,但是人的自我意识比其它的动物强,其它的众生只会在事情发生的当下,以本能保护自己求生存,而人除了保护自己、保护家族,还会保护名誉,甚至维护死后的名誉。这些围绕着自我中心的要求会跟环境起冲突、与人发生争执,甚至产生自我矛盾的情况,情绪也就因此产生了。
问:请问‘情’一定是苦的吗?
答:‘情’是围绕着自私的自我中心发展出来的,所有一切的‘情’,无论哪一种都是苦中有乐,而且苦多乐少。苦,是开始、结束都苦;乐,则只是偶而出现一下。大家常为了追求短暂的乐,便一直苦下去。我们要知道,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先苦后乐、先乐后苦等情况,都说明了苦和乐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无论苦的磨难或乐的享受都是情绪,因为乐很短暂而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只要跟‘情’牵连在一起,多半是苦的。
我们看到许多赚人热泪的戏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茱丽叶》等,这些剧情都非常凄美,既然凄美,就表示是苦多乐少,彼此之间都是苦的,乐的时候非常少,剧中人为了追求终究的乐,最后仍是以苦为果,所以是悲剧。
许多像这种以情为出发点的名作,真可说是人间的写照,人生真正快乐的事情不多,而痛苦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原因是什么?是‘情’。父母子女之情也是一样,儿女就是感情的寄托,男女的爱情也是一样,甚至非常亲密的友情,也会有这种问题。所以,凡是‘情’,大概都是苦的,乐是有,但很少。
所以佛说,要从‘有情’而成‘菩萨’,如此就成为‘觉有情’了。
问:有医学研究者认为情绪是一种身体的能量,当我们有很多情绪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减少我们的能量?
答:这必须看情绪发出的是什么能量。我们的体能是一种能量,心力也是能量,而体能跟心力往往有互动的关系。如果体能不好,心力也不容易提起来,身体健康的时候心力比较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心力则比较弱。
活人有体能可以影响心力,心的力量会产生影响人的力量,死去的人则没有办法。假使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很强,也只能在生前发挥,死后力量是不存在的,一个已经没有身体的死人不可能发挥能量。所以,情绪跟体能确实有关系。
当一个人病得连话都讲不出来,是没有办法发脾气的。我们会听到有人以‘炉火纯青’来形容老人,这不是因为有修养,而是因为上了年纪,体能不行,即使要发脾气也发不出来了。因为心的能量弱,没有本钱发脾气,要吵也吵不过人家,只好得过且过了。
一个生前非常健康的人,如果突然间死了,他的魂、灵还可以继续用身体里储蓄的能量产生某种功能。而已经年老色衰的老人已经没有体能了,如果就这么死亡,是没有办法再运用身体的能量。所以,人的情绪跟体能有互相连带的关系,如果没有体能,情绪也不会出现。
问:既然情绪和体能相互影响,我们要如何善用?
答:脾气很坏的人,有人会用‘肝火很旺’来形容。但也有人身体很弱肝火却很旺,这样的人如果把身体上的能量全部耗尽后,就会面临死亡的到来。所以,生病的人最好能够休养,不要发脾气或闹情绪,否则只会死的 越快。
对于生病的人,我都跟他们说要多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多往好处想,打开心胸不要闹情绪,也不要忧虑担心,更不要太执着自己的身体。反正有了病,就面对事实、接受事实,还是好好的静养,该看医生就看医生,这样活着的时间就会比较长一点,能量也不会消耗得那么快。
有的人得了癌症,知道活不久了,就拼命用他的能量做这做那,好像想把这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在几个月之内全部做完,结果只会更快抵达生命的尽头。所以,还是要细水长流慢慢的来,这样就可以活长一点。如果一下子把能量用完了,那体能没有了,心力也就没有了。
所以,情绪最好能控制、管理。不管理、不控制、不珍惜情绪能量的话,那就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