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简介 清学“开山始祖” 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及史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在我国历史上,顾炎武对教育治学的贡献非常之大。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顾炎武,生于1613年7月15日,卒于1682年2月15日,汉族人,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顾炎武故居所在地)。顾炎武生活在明清交替的年代,当时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为人,对顾炎武的影响很大。后来,改名炎武。又因其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作为"人师"的顾炎武,在道德理想和文化实践两方面,都为后代读书人树立了不朽的人格典型。
顾炎武一生博学多识,著述无数,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及经济学家,其涉猎广泛,学术著作很多。
顾炎武的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1、学术思想
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的鲜明旨趣,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创辟路径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众多学术领域的成就,终结了晚明空疏的学风,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路,给予清代学者以极为有益的影响。
2、经学济理学
晚明以来,阳明心学以至整个宋明理学已日趋衰颓,思想学术界出现了对理学批判的实学高潮,顾炎武顺应这一历史趋势,在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中,建立了他的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思想。
3、博学于文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分别出自《论语》的《颜渊》篇和《子路》篇,是孔子在不同场合答复门人问难时所提出的两个主张。顾炎武将二者结合起来,并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成了他的为学宗旨与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