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灭北齐 为何说北周迅速灭亡北齐事出偶然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率大军进驻邺城。存在了27年的北齐帝国宣告灭亡。提到周武帝宇文邕,许多人脑海里恐怕立马会浮现出:明君、灭佛、锐意进取等字眼,仿佛北朝进行到这个历史阶段,必然会由周武帝担当起统一北朝的大任,而且北齐也理所当然要被北周灭掉。
这种看法恐怕失之于简单化。
在6世纪中后期,北周国政清明、国力上升,而北齐却在走着相反的路,周强齐弱,从大的历史周期看是没错的。但军事与政治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军事实力的强弱,有时与政局好坏并不完全同步。
北齐灭亡前夕,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政治军事已经全面朽坏,只等外敌入侵,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覆其社稷、灭其国家。从军事上看,北周灭齐更像是偶然事件。
一、北齐的国防形势到底如何?
论者以为,北齐末年国防形势甚坏,屡屡败于陈朝之手,似乎完全无力应对北周。事实也非如此。
北齐西与北周沿河东、豫西一带对峙,南与南陈沿长江对峙。南陈于573年发动北伐,史称太建北伐(以陈宣帝年号为名),此战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军出长江进攻江北诸郡,不到半年拿下淮河以南大片土地,沿淮要塞只剩寿阳未被攻克。
第二阶段陈军出淮河向北进攻,拿下淮北朐山(今江苏灌云)、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北徐州(今山东临沂),形成对重镇彭城的战略夹击之势。
太建北伐的辉煌战国,似乎说明北齐不堪一击。但细细观察,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古代公务员能每天享用免费工作餐,而且菜品非常奢华
三国时,吴国的陆胤在他编纂的《广州先贤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名叫疏源的官员,为官非常清廉,但家里很贫穷,有时到了就餐时间,别人的饭已经送来了,而他的家人却还没送饭来,同事们请他一起吃,他却拒绝了。
在机要部门工作的公务员,还要值夜班,而宋朝以前的夜里是实行宵禁的,家人无法前去送饭,要是饿了,就只能随便找点能吃的东西充饥。《后汉书?钟离意传》记载,东汉时,汉明帝有次到尚书台夜巡,看见有值班人员在吃糟糠充饥,皇帝见了很是不忍,第二天就下诏,为尚书台值夜的公务提供免费的夜宵和早餐。
这种情况到唐朝终于有了改变,唐太宗不愧是一代明君,他体恤下情,设立了工作餐制度,解决了公务员们工作期间的吃饭问题。
唐太宗登基后,由于天下刚刚安定,诸事繁多,唐太宗也是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为了更好地处理朝政,他把早朝时间从卯时延长到了辰时,这样一来,公务员们的用餐就更困难了。唐太宗于是下旨,在退朝后,于金銮殿的廊庑下赐大家“朝食”。由于进餐是在廊庑下,所以这顿饭又叫“廊餐”。
皇帝赐的这顿“廊餐”,虽说是“聊备薄菲”,其实却是十分丰富,绝不是“四菜一汤”那么简单,其规格则根据官员的品级而定。在《唐六典》中,对不同品级官员能享用的菜品种类和数量有详细记载;比如一个四品官员标准是: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菜肴七盘,羊肉三分,瓜两颗,余酱、醋、盐、豉、葱、姜、葵、韭等调味品各存差;可见“廊餐”品质高,量也很大,一个人根本吃不完,怎么处理这些剩下的食物就很能显现一个人的品格。
有的人或因家境富裕,不屑于这些食物,也有的人怕被笑话不愿意把这些食物带走,而那些节俭顾家的人就会将食物带回去与家人分享,不在乎别人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