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骅会方言 演员马少骅:邓小平远比林肯精彩
导语:与邓小平朝夕相处的112天不仅让演员马少骅“爱上了”这位领袖,更因他的重塑而让更多人走进这位伟大而平凡的老人和他身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念祖 实习记者 赵冰洁身为贵州人的演员马少骅演过很多四川人。这次,他出演了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在近日央视热播的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下称《邓小平》)中,马少骅一改往日观众熟悉的孙中山形象,出演了1976年至1984年的邓小平。
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提起这次演出经历,马少骅至今又爱又怕。与邓小平朝夕相处的112天不仅让他“爱上了”这位领袖,更因他的重塑而让更多人走进这位伟大而平凡的老人和他身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从“怕”到“爱”
2013年8月,经中央办公厅批准,《邓小平》正式立项;9月就马不停蹄地开机了。当时60岁的马少骅接到拍摄邀约,忐忑中做出出演邓小平的决定,甚至他身边的人至今看播出都觉得提心吊胆。这部反映中国与邓小平8年巨变的电视剧在112天中拍摄完成,112天后,马少骅发现自己很爱小平同志。
“他有普通人的感情,但又是干大事的人。战争年代,即使在二野那样一个虎将云集的地方,邓小平都非常有威信。原因就是他是个有原则的人,是个‘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的人,是个“只要对国家人民不利的就不行”的人。”马少骅深情地说。
拍摄期间,马少骅电话不接,电视不看,天天研究中央文献室提供的材料,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邓小平。那段被他称作“拼得有点亡命”的日子里,马少骅将邓小平从年轻到老的二十多张照片摆在桌子上,边看材料边看照片,让照片“活起来”。
经过一点一滴对材料的积累与感受,马少骅逐渐形成了自己对邓小平内心状态的理解。以至于现在演完了,角色带来的影响还是扔不掉,“我家人说我怎么最近说话老是蹦出四川话。”马少骅无奈地一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与邓家人在一起
在《邓小平》中,给瘫痪的儿子端水擦身成为邓小平在银幕上出现的第一个镜头。之后,当邓家搬新家,回忆起与卓琳生活的点滴,邓小平情不自禁地拥抱了妻子。这些对邓小平家庭生活的细致描绘是前所未有的。
该剧的总编辑、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透露,邓小平曾发出家庭是个好东西的感叹,而支撑这位70岁高龄老人继续工作的也正是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马少骅在出演邓小平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这个家庭的温暖。邓小平大女儿邓林则在得知马少骅因拍戏犯了糖尿病后,亲手配制药与配方送到剧组;剧集试映时,邓小平小女儿邓榕对马少骅说我们抱一下吧,拥抱的刹那邓榕的眼泪流了下来。与邓家人相处的瞬间都曾让马少骅十分感动。
在将近四个月的拍摄中,马少骅经常与邓家人电话沟通邓小平的生活细节,以求表演更加精准。比如邓榕曾告诉他:“我爸爸走路都是手背朝前。”这么一个小提醒,一下子让马少骅找到了感觉。
据马少骅介绍,除了关心演员并给予表演建议外,邓家人还提出建议完善剧集创作。比如在近期引发热议的用“再干二十年”代替“安度晚年”,就是邓家人建议的结果。对于这个修改反映出的邓小平的心境,马少骅不但很理解,同时感慨道:“小平同志真的不简单啊,70多岁了本来是可以如剧中一样说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是为了人民和国家,他豁出去了。”
否定与肯定并存
在拍摄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繁忙的拍摄让马少骅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你看嘛,早上4点半开始准备、化妆,从早7点出发一直晚上拍到10点,回去背词到12点……”马少骅扳着手指头给经济观察网记者算。
即便如此,这个邓小平还是受到了一些质疑。有人提出素来给人少言寡语印象的邓小平这次在银幕上话多情绪多,这种演绎是否失真。马少骅用自己认真研习的成果回应:“小平同志16岁在法国的时候就有‘小钢炮’之称。
话不多不代表小平肚子里面没有话。”小平的儿子告诉他“爸爸没有那么多泪”,但是没有泪不代表没有感情,邓小平80多岁第二次南巡握着农民的手说的话让马少骅觉得“他内心情感非常炽热,火一样烧,你说他是内向型的?我看不是。”
也正是由于对角色深入的了解,所以相比于质疑,马少骅获得的更多的是肯定。在拍摄现场,马少骅的精湛演出常常引得工作人员围在监视器旁观看,演完了导演一句话不说,头都不抬地就直接伸大拇指;剧集试映,邓家人看完第一句就对马少骅说:“这就是我们家老爷子。”;待剧集播出后,马少骅接到叶剑英儿子电话,上来就问:“你认识老爷子么,老爷子从前常在我家玩儿,我对他太熟了。你怎么把他抓的那么准啊!”
来自各方的肯定让马少骅稍稍放心了,“当初答应演就是觉得要通过我们的真实展现,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那一段岁月,这件事交到我们手里,那就责无旁贷”,但是他又略显遗憾:“如果能放开了拍成电影,小平这个人物形象一定能拿奥斯卡,远比林肯或者撒切尔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