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胡适 余英时:胡适百年谈

2019-06-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1年,辛亥七十年,美国历史学会在芝加哥开会,胡绳领大陆团队来.胡绳说:胡适在学术上进步,政治上是落后的.代表官方的观点.我说:海外看法刚好相反,他学术上落后,在政治上至今是最进步的.他是启蒙人物,这样看最合适,中外都这么看.余英时胡适 余英时:胡适百年谈费正清在中国做研究生,见到胡适.丁文江,说"中国的伏尔泰",非常恰当.终身不是什么专家,什么都搞,样样都摸一点,开风气的人,"但开风气不为师",博学而无所成名,一个非常现代性的人.今天看他,国学极好,按传统标准

1981年,辛亥七十年,美国历史学会在芝加哥开会,胡绳领大陆团队来。胡绳说:胡适在学术上进步,政治上是落后的。代表官方的观点。我说:海外看法刚好相反,他学术上落后,在政治上至今是最进步的。他是启蒙人物,这样看最合适,中外都这么看。

余英时胡适 余英时:胡适百年谈

费正清在中国做研究生,见到胡适、丁文江,说“中国的伏尔泰”,非常恰当。终身不是什么专家,什么都搞,样样都摸一点,开风气的人,“但开风气不为师”,博学而无所成名,一个非常现代性的人。今天看他,国学极好,按传统标准,老一辈人看不起他,未受经学训练。戴东原是连《十三经》注都能背的。胡不是经师,他是批评人物,批评多于建设。

政治上他一生失败。他是一个liberal(自由派),终身守住自由派不变,中国唯一不变的人,丁文江都一时拥护过专制。1917年提倡民主,至死与官方格格不入,守自由主义节操最完整。他对民主的信念,比如1947年8月1日他在北平广播,认为社会主义阵营是极权的,是小小的逆流,站不住的;民主潮流两百年,是站得住的。

当时的反应是嘲笑他,尤其年青人,左倾,认为社会主义不可以讨论的,许多人抗议他。他第二次演讲又重申这种看法,影响很小,对天津一个大学生陈之藩有影响,陈后来有一本《在春风里》,赞扬胡适晴明的理性,“文章里看不到火花”,胡适说这是对他最大的赞扬。

从今天看,他是先知,他有真信心,苏联崩溃如此之快,出人意料。胡适的意义在这里。

胡适的声望,自1917年一直往上走,五四以后更如日中天。毛泽东对胡适很仰慕,胡与毛有密切接触,支持“少谈主义”,“自修大学”章程是胡帮毛改的。毛讲实际,是受胡的影响。1949年以后胡变成共产党的敌人,他很奇怪,一生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一直视他为大敌。1940年代,共产党已经说他是洋奴、卖国贼、蒋介石走狗。郭沫若要办7本杂志批胡。

胡自诩“过河卒子”。胡适1938年在美国做小诗:“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郭曲解此诗。对胡有一个几十年的毁灭运动,一直到他完全变成一个反面角色。李泽厚也说胡“无人格”,可见宣传之厉害,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胡有缺点。比如他不懂宗教,研究佛教也为了证明其不是学问,对古典文学批评过火。他有很多偏见,他对庄子的解释是浅的。他是一个唯物论者,看不起唐君毅。他有他的信仰,科学万能,说进化不进步,改造人生观,是他早期接受教育的痕迹。

他是全盘西化的代表,但不完全否定传统,尤其是在英文中,提倡中国文化的好处,要与中国文化根基结合。1917年讲先秦名学(博士论文),说不论中西两样,大的相同。没有认为中国文化要不得。他在芝加哥的演讲(1933年)说:一般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崩溃,是一个必要过程,然后才能兴盛。

中国的文艺复兴,慢慢的、静静的成为实际,再生的结果看起来是西方,但把表面的东西揭开,你马上可以看到,基本的素材还是中国原来的东西。有一个人文、理性的传统,经与科学、民主的文化结合,就复活了。

撇开政治偏见,胡适并非反传统,特别是在生活态度上,如他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恰是很传统的中国人之一,做人采用的是儒家的一套。他虽然讲言行一致,实际并不一致。他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