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来职往最成功求职者 《职来职往》改版必然 但难掩求职节目落寞的事实
时隔半年,全新改版的《职来职往》重新回归,而且这一次的播出平台也从之前的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转战到了江苏卫视。其实熟悉《职来职往》的朋友应该知道,在节目开播初期,《职来职往》曾以重播的方式登陆过一段时间江苏卫视,所以这一次可以算是重新回归。
而对于这档走到第七年的节目来说,中间的调整也有过很多次了,但这一次绝对是最为彻底的改版。
之所以冷眼君说是“最为彻底”的改版,相信看过新版第一期的朋友都会明显感觉到,除了节目还叫《职来职往》之外,其它所有元素和环节全都变了,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档全新的节目。
具体来说:
坦白讲,走到第七年的《职来职往》确实不容易,而改版,其实也是一种必然。但是冷眼君想说的是,求职类节目无论再怎么改,也难掩其落寞的事实。换句话说,那个演播室求职类节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其实本篇再去纠结于改版之后的节目效果和逻辑已经显得意义不大了,当看到所有面试官和100家企业雇主代表都是坐着的时候,冷眼君就认为,节目最初的那个“魂”没有了。
所以,冷眼君还是决定从《职来职往》这个节目的初心出发,去说说一档走到第七年的节目背后,究竟有哪些成功的因素和之后导致节目落寞的不可抗原因吧。毕竟,冷眼君作为《职来职往》最早的主创团队成员之一,见证并参与了节目的从无到有,相信对这档节目还是有很多发言权的。
《职来职往》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在当年策划这档节目时,团队就一直在思考,当然不是思考成功的原因,而是在想什么才是节目的卖点和可持续的元素。可能当时由于深陷节目其中,现在抽离多年之后,冷眼君反而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职来职往》的第一版节目logo
原因大概有这几点:
1、天时地利。《职来职往》于2010年12月10日开播,由于有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联手,再加上借助刚刚开始火爆的《非诚勿扰》,左手求职、右手婚恋,组合拳方式一下子让《职来职往》这个节目脱颖而出。
2、定位精准。《职来职往》一直坚持定位在大学生群体,其实当时对于这一点,在内部一直都有争议。因为在校大学生就意味着选手经验严重缺乏,同质化的看点比较多,相比同时期的《非你莫属》,后者的选手有不少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之后再次寻求新机会的求职者。所以对比来看,《职来职往》的专业度就会相对弱一些,选手和达人之间的交流感也会弱。
但是最终还是坚持定位在了大学生,至少绝大多数的求职者都是在校生,这就使得节目因为选手的简单,而变得非常真实。更重要的是,节目的主力受众除了在校大学生之外。还有大量的高中生。于是《职来职往》就成为了伴随高中生进入大学、大学生毕业步入职场的伙伴,7年,当年的高中生观众都早已大学毕业步入职场,当年的大学生,如今也都在事业上有了不小的成绩。一档求职节目,居然做成了一档陪伴式节目,成为了一群人的集体记忆。
3、见证每一个人的成长。《职来职往》除了有求职者的成长故事之外,其实还有主持人与那些行业达人的成长故事。
李响从一开始的用力过满和主观情绪过多,再到之后的温暖、从容、有理有节,观众见证了一位主持人在节目里的自我蜕变。各位熟悉的行业达人也从表达拘谨到之后的金句不断,再到自身职业路径的改变,观众也在见证每一位行业达人的成长演变。
从《职来职往》里走出了刘同、杨石头、陈默、马丁、唐宁、郑艳、刘希平、申晨、尚涛、夏骄阳、岳屾山等一众职场达人,所以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职来职往》其实也是在塑造人物。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也正是因为这些行业达人,快速给观众创造出了职业榜样,再跟先前定位的大学生群体结合,一切就都变得合情合理了。
4、平等。其实这就是冷眼君前面提到的那个“魂”,《职来职往》可能是唯一一档让所有行业达人或老板全程站着录制节目,始终保持与求职者平等对话状态的求职节目了吧。这一点其实有必要告诉大家,这真的是节目创意初期就坚持的一个设计,追求与求职者的平等对话是我们最初设计节目时就希望表达的内容。
所以基于这几点,《职来职往》从2010年诞生,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最好的2011年,还获得了“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综艺节目”奖项。节目也走进了很多学校的课堂,成为老师的教材辅助,也成为传媒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
《职来职往》走下坡的原因又是什么
冷眼君离开《职来职往》是在2012年上半年,应该说经历了节目最好的一段时间。但是节目走下坡路也是很快到来,微调节目也在经常进行,那原因是什么呢?
冷眼君认为:
1、模式陈旧。1VS18或者1VS24的这种站位方式,显然随着当时大型季播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显得有些陈旧和落后了。但是《Take me out》这个模式的可改动空间其实非常有限,比如最近《非诚勿扰》的改版,就是在打破原有的站位方式,通过规则去增加新的看点。但是回到求职这件事上来,很难有特别大的空间突破,因为职场话题还是相对专业和冷冰,比起婚恋话题,缺少了一些感官刺激。
至于最新的这次改版,坦白说,虽然改动很大,但是在一些逻辑上还是没有解决,比如面试官和100位企业雇主的关系。算了,就不展开说了。总之模式陈旧使得新鲜感降低,行业新的季播真人秀兴起,使得《职来职往》愈发的边缘化。
2、求职的可视化问题。当时导演组最烦难的事情就是求职者要找的这份工作,究竟该怎么用电视语言去呈现。如果枯燥和极其专业,就很难看懂,于是就只能选择大量好展现、可互动的求职选手。
这个必须坦诚,《职来职往》毕竟是一档节目,所以还是得考虑节目呈现的问题。冷眼君记得曾做过一个学物理专业的大学生选手,现场的专业技能考评就愣是让一位达人给他出了一道计算鸟巢钢架结构压力的物理题目,想想也是可怕。所以,求职选手的类别范围越来越小,丰富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3、同类型节目泛滥。其实这是一个外部环境的原因,但是也很重要。当时跟《职来职往》对标的是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但很快,一系列的求职类节目出现在了各大卫视平台,这是一种对节目一个类别的过度消费,当制作成本和话题热度不敌对手时,即便你再真诚,也会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观众对这个类别的节目产生了厌倦感。相信这个情况,在当下的真人秀领域大家是非常熟悉的。
所以基于这几点,《职来职往》走下坡也就成了必然。即使今天大幅度改版调整,观众也不再会对求职这件事产生太多兴趣,因为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李响作为《职来职往》固定主持人的第一次录影
最后,借此机会,冷眼君也试图公布一点可能很少人知道的一个幕后故事,也算是一个怀旧ending吧。
2010年5月,《职来职往》在南京《非诚勿扰》的演播室录制了第一期节目样片。由于《非诚勿扰》是24位女嘉宾,为了配合《职来职往》的18位达人设置,拆掉了6个席位。很多人都知道《职来职往》最初的两期是喻恩泰主持的,之后都是李响。可是,那一次样片的主持人是李好。
好了,怀旧到此结束,希望新版职职还能继续,但是那个时刻留在冷眼君心里的职职已经不在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