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慈为什么不帮诸葛亮 左慈和诸葛亮谁厉害

2019-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左慈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术士,根据葛洪<抱朴子>的记载,左慈是葛玄的师傅.左慈小的时候就遍读五经六艺,懂得夜观天象.在汉灵帝的时候,左慈夜观天象,看到紫微星星光黯淡,就预见到了汉王朝国祚将尽.既然不能安心的炼丹学道,左慈就开始走上了戏耍各路诸侯的道路.左慈为什么不帮诸葛亮 左慈和诸葛亮谁厉害诸葛亮图在左慈准备戏耍各路诸侯的时候,突然横空出世了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叫做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是师从水镜先生学习,但是从没有学习水镜先生的道法,因为在诸葛亮看来,道法是旁门左道,不能够长时间的运用,不然会折寿的

左慈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术士,根据葛洪《抱朴子》的记载,左慈是葛玄的师傅。左慈小的时候就遍读五经六艺,懂得夜观天象。在汉灵帝的时候,左慈夜观天象,看到紫微星星光黯淡,就预见到了汉王朝国祚将尽。既然不能安心的炼丹学道,左慈就开始走上了戏耍各路诸侯的道路。

左慈为什么不帮诸葛亮 左慈和诸葛亮谁厉害

诸葛亮图

在左慈准备戏耍各路诸侯的时候,突然横空出世了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叫做诸葛亮。诸葛亮虽然是师从水镜先生学习,但是从没有学习水镜先生的道法,因为在诸葛亮看来,道法是旁门左道,不能够长时间的运用,不然会折寿的。而左慈却是最喜欢道法的,就这样,左慈和诸葛亮之间,还发生过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左慈为什么不帮诸葛亮 左慈和诸葛亮谁厉害

话说一日水镜先生正在一处凉亭内给诸葛亮讲课,左慈在经过的时候正好听到了。水镜先生知道有人偷听,就高声说:“哪里来的朋友,竟然不学好学偷听”。左慈一听可来气了,大声说:“我虽然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但是我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却做不到”。

左慈为什么不帮诸葛亮 左慈和诸葛亮谁厉害

诸葛亮一听,觉得此人口出狂言,要么是一位隐居的高人,要么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狂徒,就笑着说:“我能宰割天下,你能吗”?左慈那时已经学会了各种道法,会隐身,会炼丹求药,变化无穷,听到诸葛亮如此狂妄,微笑道:“我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宰割天下的”。

之后,诸葛亮便辞别水镜先生,探听到了刘备军队的驻扎地,故意跑到那里去,在当地的士子间每日大讲特讲各种兵法以及治军策略。时日一久,刘备听说在他驻军的地方竟然有一个能帮他打天下的其人,因此就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

真实的诸葛亮有多高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亮,因为在蜀汉建立的过程中,建立了卓著的功勋,所以后世人认为诸葛亮一定是一个身材高挑长相雄伟的人物。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诸葛亮,都是身高一般,单单瘦瘦的一个人。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那么,到底诸葛亮是多高呢?

诸葛亮图

电视剧中的形象并不能作为依据来进行考证,所以我们就只能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来考证了。按照记载,诸葛亮身高达到八尺。好多人一听身高八尺,在心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诸葛亮绝对是患有巨人症,因为诸葛亮身高要两米四。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这么算的话,那就先得你太无知了。因为古代的尺寸和现代的尺寸差别是非常大的。现在一尺是三十厘米,而古代的一尺是二十三厘米,所以按照古代八尺的标准来看,诸葛亮也是一米八多。在今天看来,这个身高也是非常高了。

不过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因为大部分人每天摄入的营养基本没有现代人的充足,所以在古代,人的身高是并不高。而且我们在查看史料的时候,发现历史上关于伟大人物的很多记载,都是身高超过了八尺。用我们前面最保守的估计来算,古代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身高达到一米九。这个数据和中国考古学家从古墓中挖掘获得的大量数据以及一些记载看来,都是非常不真实的。

因为修史的人对一些历史伟人抱了极大好感,所以一家之言也并不完全真实。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诸葛亮的身高,就是一般人的身高,一米七左右,是最为真实可信的。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沪水,进入云南,于孟获交战,生擒孟获。

诸葛亮画像

首次抓住孟获,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让孟获观看蜀军军队实力,孟获看了并不服。诸葛亮就放他回去。之后却找来孟获副将,称孟获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副将十分生气,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副将回去后,心中愤愤不平,就把孟获绑了送至蜀营。

孟获第二次被抓,心里更是不服,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这次孟获回去也想出一计谋,其弟孟优假装来蜀营投降。诸葛亮识破其计,故意灌醉孟优。等到孟获来劫营的时候,再次被诸葛亮擒住。

这第三次擒拿孟获,孟获仍不服气,认为不过是遭人暗算被计谋陷害,并不臣服。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第四次孟获以为诸葛亮独自出来堪察地形,带兵欲偷袭诸葛亮时候,又中计被抓。第四次孟获部下感恩诸葛亮宽厚,竟然灌醉孟获,亲自把孟获送至诸葛亮军营。第五次被抓的孟获仍然是觉得被内贼陷害,于是诸葛亮又放回孟获。

如此反复几番,孟获并不臣服,最后孟获投奔木鹿大王还有乌戈国国王,两个大王虽然兵力强势却仍然被诸葛亮打败,孟获最后终于下跪起誓,永不反叛,效忠蜀国。至此,几次三番和南蛮征战,终于收复南蛮人心,保障了以后蜀国南境安宁。

两军交战必有死伤,为此南征回师途上,诸葛亮还命士兵制作了一种食用馒头来祭奠死去的冤魂。

诸葛亮出战之前曾有部下阻止,称南蛮险恶之地,不宜一国丞相出师,以防意外。可是诸葛亮擅长外交权术,人心连结,当时诸葛亮就已有征服南蛮免除后患之心。在南蛮境内,诸葛亮闻之孟获在当地破有人心,于是想到制服孟获,以其来统领南蛮效忠蜀国。于是便有了诸葛亮南征七擒七放孟获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