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原文 历史典故 漫说三十六计之“趁火打劫” 孬不孬?
趁火打劫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趁火打劫之计的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不顾下属劝阻调集百万大军,决心一举消灭东晋,乘势统一全中国。他亲自率领百万大军,兵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则是派出八万精兵抗敌,由大将谢石、谢玄带领。
百万对八万,苻坚信心十足,到了寿阳,跟众将商议,认为晋军兵少粮缺,根本不是对手,便派使者前往劝降。使者名朱序,曾在襄阳坚决抵抗秦军、后来被俘虏。苻坚虽然将朱序收为己用,但其却还是心向晋朝。在见到了谢石、谢玄后,高兴的像见了亲人一样,不但没劝降,倒是将秦军的情报透露给了晋军。
他说:“这次苻坚动用的百万人马,大部分人马都还在路途中,现在趁他们人马还没到齐的时候,速战速决,先打败他们的先头部队,乱一下敌方的军心,如果等到全部人马一到,恐怕是没法抵挡的。”
谢石、谢玄经过一番商议, 便决议听信朱序之言,尽快出兵。晋军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两军隔淝水对峙。 苻坚在城楼上望向晋军阵营,只见对岸手持刀枪的巡逻兵来来往往,营帐排列整齐,军容威武。而远处隐隐约约不知道还有多少兵马。
其实,八公山上并没有晋兵,只不过苻坚略有怯意,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看着晋军如此强大,苻坚十分胆怯,命令秦兵严密防守。谢石、谢玄十分着急,送信给苻坚,说:“你们按兵不动,带了大军堵在了淝水边,这根本就不是要打仗嘛?如果你们能腾出一块地方,把阵地后撤一点,渡过淝水我们在战场上比一比输赢。这才算有胆量呢!”
苻坚一想,如果不答应后撤,晋军会以为我们害怕了他们?他马上召集秦军将领,说:“命令全军,后撤十里,腾出来一块战场,并且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趁晋军正在渡河的时候,我们派骑兵冲上去,一举把他们消灭。”
秦军大多由于厌恶战争,并且有一部分是害怕晋军,接到后撤命令的秦军,撒腿便跑,根本停不下来。谢石、谢玄则迅速整好人马,准备渡河进攻。
这时,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声喊道:“秦兵败了!秦兵败了!”后面的秦军根本不明所以,跟着前面的秦军往后奔跑,像脱了缰绳的马一样,四散而逃。苻融气急败坏地想压住阵脚,却是一点用都没有,硬是被秦军冲来把战马冲倒了。晋军趁势飞快渡过淝水,向秦军猛攻。
阵后的苻坚拼命逃走,却一支流箭飞射中肩膀。晋军乘胜追击,秦兵没命地溃逃,晋军大胜。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趁火打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