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见证】朱清时:南科大的进与退
1946年出生于四川彭州。1979年,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45岁当选当时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1998年就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09年到2014年,在受聘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期间,推出“先行先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自颁文凭”的办学模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符号式人物,也因此饱受争议。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朱清时成为勇敢的突破者。
在2011年3月20日的南科大开学典礼上,朱清时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虽然南方科大要迅速地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面临着很大困难,但是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在过去30年改革的历程中,深圳的精神就是敢闯……”
朱清时受聘出任南科大校长,故事一开头就带着“改革”的色彩,找他谈话的不是上级领导,而是国际猎头公司。
朱清时:“猎头公司想跟我谈话,他们有这个程序。我其实根本就不想去,我在中科大当校长当了10年,中科大这么有影响力的学校,校友都以母校自豪,老校长却要跑去应聘深圳要办的新学校的校长,校友是不会原谅的。”
但是,这所新学校却寄托了广东省和深圳市极高的期望值。地处改革前沿的深圳,它的发展要求有强大的产学研能力作为支撑。经过十几年的反复酝酿,2007年,深圳市政府开始正式筹建南方科技大学,希望能“参照香港科大建校的模式,一步到位地建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们开创性地委托国际猎头公司全球选聘校长。
最终吸引朱清时的也正是“改革”二字。
朱清时:“其实我们都想改革,但是一个学校已经建好了,要改革是很难的。因为内部教师队伍不能统一,改革激烈,就会不稳定。重新建,我就可以。”
从零开始,成为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2009年3月,深圳市召开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会议,以投票方式遴选推荐朱清时院士为拟任校长第一候选人。会议结束后不久,朱清时就接到了遴选委员会一位委员的电话。
朱清时:“他给我打电话说,朱校长啊,你一定得去!说我们这一代校长想做的改革,到卸任的时候都没有做成,而这次深圳是真的有机会做这些改革的。”
63岁的朱清时最终决定接过聘书,从零开始,成为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南科大校徽
记者:“您当时最想改革的是哪些方面?”
朱清时:“其实怎么办学,我心中有数。教育的规律很朴实,就是西南联大那种做法,好的教师、好的学生,教师跟学生充分交流,然后校方管理队伍,给他们服务。”
南科大自筹建之日起,就承担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按照惯例,一所新建大学需要先从专科生开始培养,专科生毕业后几年才能招收本科生;依次类推,等到有资格招博士生,至少需要20年。但是以效率领先闻名的深圳,绝对不能等。
2010年12月,在未获得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南方科技大学举办首场招生咨询会。3个月后,44名由学校自主招收的学生到没有校牌的南科大报到。
记者:“实现了您最初的设想吗?”
朱清时:“我当初的设想就是这种改革肯定是对的,因为人才的本质不是他学到了什么知识,是重塑大脑、培养能力。”
记者:“实现了教授和学生之间充分的交流?”
朱清时:“当然实现了!当初已经招了十几个教授,十几个教授面对40多个学生,一个教师平均面对三四个学生,所以我又建立了书院,让他们住在一起。我知道,这样做三四年这些学生肯定不会被耽误。”
从招生制度开始改革,快速成长
南科大未来的模样,朱清时心里描绘得很清晰,但这样的改革无论在当时还是之后,都被很多人认为有些操之过急。仅仅3个月后,南科大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教育部对南科大的教改探索表示支持,但同时提出,任何改革首先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南科大已经自主招生的44个孩子应该参加高考。可最终,学生们并没有出现在当年高考的考场。
一年后,南科大在媒体的高度聚焦下正式成立,出人意料的是,高考成绩再度成为参考标准。在最终确定的“631”综合评价招生制度中,高考成绩占六成,南科大自主招生占三成,剩下的一成是高中学业成绩。从完全自主招生到“631”模式,南科大的改革倒退了吗?
朱清时:“第二年我们跟教育部协商,希望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点。社会希望我们痛快淋漓,继续完全自主招生,但这种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是不可能持久的,必须慢慢让社会都接受才行,所以我们“631”模式实际上是录取靠成绩的做法被继承下来了。现在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也要“631”模式。”
招生制度只是南科大教育改革的一小步。与此同时,学校在世界各地优选教师、新编教材……每一步都会引来各种争议。但广东省教育厅是南科大坚强的后盾,一系列特事特办,让朱清时感觉到,南科大的改革实践动力大于阻力。深圳在财政上则给予南科大强大的支持,确保教授不会为科研资金发愁,不用为薪酬担心。学校的竞争性科研经费从2012年的460万元到2017年的7亿元,5年增加了150多倍。
面对像南科大这样渴望快速成长的大学,教育部放管结合,在硕士点、博士点的申请上放宽要求,不再考虑办学年限。
朱清时:“南科大今年不是四个博士点都批下来了吗?而且南科大现在国际排名很高,大概在三四十名。南科大现在在国内已经变成大家都关注的学校。”
“我们就想在这中间点出一把火”
2014年9月,朱清时担任南科大校长期满退休。2015年1月,第一批教改实验班的孩子们毕业。最让朱清时欣慰的是,一些孩子陆续收到了牛津大学、耶鲁大学、伦敦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了。
2017年春节,教改班学生回国来看朱清时
朱清时:“我也怕那些名校都不录取他们,但是没有想到,他们毕业的时候社会的普遍反映是欢迎他们,这就说明学术圈的很多人都知道南科大。”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这些学生和朱清时一样成为了勇敢的突破者。
朱清时:“毕业的时候,档案不能交给人才交流中心,因为他没有教育部的那个文凭,所以还不认为他们是正规大学的。不过如果他们研究生读得好,在国外学得很好,回来大家抢着要,这些就都不重要了。他们这一代人就要用自己的一生来给社会证明:文凭不重要,自己的本事才重要。”
小班授课、英文教学、书院制管理、理事会治校……南科大在艰难的改革中努力找寻着方向。在朱清时看来,这里带着改革之城深圳的创新基因,是可贵的“试验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或可从这里窥见一斑。
朱清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这么艰难,争论这么多,我们就想在这中间点出一只火把,大家一看,噢,这个地方亮了,就来思考。我们就想打破这种沉闷,做一些实事出来。”
——摘自中国方正出版社《见证:我亲历的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