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怎么评价沈文裕 如何评价沈文裕?
备了点功课,在下今天以一名业余爱好者的身份,谈谈自己对沈文裕(下文里我简称沈)的感知。专业人士可以当作口胡看了玩玩。
媒体铺天盖地地批评沈父的教育理念,难免让人感觉沈似乎是在托媒,给自己的现况找台阶(下)。客观上,对于沈在国内目前“无人问津”的尴尬状况,有两种解释说得通:沈父对沈的“冷血”教育在其成人后影响甚大,和沈自己还处于回国后的适应期。接下来谈谈个人对前者的看法。
沈父一心只想把沈培养成一名钢琴大师,在德国,他确实做到了。沈有了同行的夸耀,演奏的机会和平台,在业余爱好者里也获得了相当的知名度。可沈的一些基本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远远不抵同龄人。他没有同龄人该有的心智,在回国后这一缺陷更是被无限放大。《沈文裕和他家里的施坦威》一篇报道,看得五味杂陈。
我们的钢琴王子李云迪背后有一个典范的家庭,循循善诱,才有了中国“肖邦”第一人。沈文裕背后也有一个父亲;沈的童年里只有冰冷的节拍和父亲一遍又一遍地“再出错就继续练”(这里可能和沈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原话有出入)。
怎么说?那郎朗不同样是严父出高徒吗?可沈父不单是严,更多的是对孩童时代的沈,施加的压。其实每个练钢琴的人都感受过“压”,不论是李云迪,还是郎朗、陈萨这些个年轻有为的钢琴家,广而论之到中国的成千上万的琴童,谁没有经历过一天至少三四个小时的乏味的练习?所以在我看来,沈和三剑客里的另外2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无论是风是雨,在重庆还是在北京,我们钢琴王子的母亲,和郎朗的父亲,一路陪同,不断鼓励,最终才铸就了两位中国的世界级大师。
反观沈父,对年少的沈施加了他本不应该承受之重,在演奏时越来越不注重释放内心的感情。这位阳光爱笑的大哥哥,正在失去挂在心上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