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的所有作品 肖复兴:写作本身是一种还乡
“每个人都有一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对于肖复兴而言,这个地方就是北大荒。2018年是他前往北大荒整整50年,“1968年7月20日上午10点38分,我们离开了北京。这时候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这个抖动,这个疼痛,一直绵延到五十年后今天的这本小书中”。
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北京人,曾在北大荒下乡六年,新书《北大荒断简》是他创作的一部书写知青生活的散文作品集。他将笔触集中在北大荒的一个点——大兴岛,一个被七星河和挠力河环绕的小岛,写下了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知青、复员军人、当地老乡们的生活命运。
这部作品,不是“朱颜辞镜花辞树”顾影自怜式的怀旧,而是作者在直面曾经人生唯有一次的青春。肖复兴没有回避自己所做的好的和不好的一切,也没有视而不见青春美好下滴血过后结痂的伤口。
肖复兴说:“马尔克斯在谈到他自己的写作时,曾经说:如果一个想法经不起多年的丢弃,我是绝不会有兴趣的。而这种想法确实经得起考验,那么,到时候就会瓜熟蒂落,我就写出来了。”
对于写作的人而言,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还乡。在《北大荒断简》中,肖复兴之所以将北大荒作为自己的故乡,是因为他的整个青春季节是在那里度过的,青春的故乡,有时胜过童年的故乡。学者赵园说,乡土是价值世界,还乡是价值态度。这种态度,标志着作者在这部作品的写作中,融合着一种对故乡的土地和人、对曾经的生活和自己的经验的体认和回忆。
著名作家梁晓声回忆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两人回访北大荒的往事与细节。他笑称,当时负责接待的团部送来两筐西瓜,但没想到切开之后都是没有成熟的,于是被切开的两筐西瓜就被知青们从窗里扔了出去,只有他们两人一人拎一个筐把碎西瓜捡回筐里,为了避免浪费,把西瓜留给老乡喂猪。自此,两人便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也因此延续了近40年。
梁晓声表示,《北大荒断简》和《我们的老院》(本书同为肖复兴创作)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对于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所经历和看到的人间百态,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省思;第二是两本书都同样地充满了“温度”——正如铁凝所言“我依然相信文学对世界具有温暖的作用”。
谈到对当下以及未来文学的看法,梁晓声认为,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不会取代纸质书籍,一方面纸质书籍有着历史和考古的意义,另一方面纸质书籍能让仍人
肖复兴也表示,纸质书籍不可能被取代,农业时代所诞生的马车可以被飞机所替代,高科技一代一代地发展,但是这种古典阅读方式就像古典音乐一样,不可能被流行音乐所替代——阅读方式只有变化没有进化。
撰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