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流沙河 流沙河[中国当代诗人]
流沙河开始大量的诗歌创作,是在我国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诗人表现时代生活面貌 ,抒发自己投身新社会革命洪流的情绪 ,有他独特的表现方法 ,他不是孤立、单纯地作横断面的反映、抒情 ,而常常是把反映对象和抒情主体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上 ,在过去 ,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联系中 ,在横的方面拓展所表现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 ,又从纵的方面进行历史的深思和开掘深化 ,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不倦揭橥 ,以及对未来积极执着的追求。
所以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个体现象的完整性中 ,就具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给人以高度的清晰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审美感受。
流沙河[中国当代诗人]
《寄黄河》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这首诗带有早期诗歌创作的明显不足 ,过多而直白的议论影响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抒情氛围。但诗人反映现实事件 ,却自觉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斗争 ,把久远的历史和未来的明天联结起来 ,表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责任 ,在历史的深度中显示了对未来的呼唤和追求 ,因而具有一种引人深入地认识现实和思考的艺术力量 ,富有空间的广阔感。
诗人善于从历史的回顾和在现实的方向上塑造主体的诗歌形象 ,让读者在欣赏活动的再创造中既不违背形象的客观性 ,又不停止在对对象的外形感受上 ,而是在诗歌意境的熏染下 ,循着诗人塑造形象所唤起的激情 ,发挥联想和想象 ,主动地去补充、扩展 ,从而作出独特的审美判断 ,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美的感受。
在诗人复出后的诗歌创作中 ,由于有 2 2年的对历史的反思及对生活的重新思索和认识。所以 ,他的诗往往体现着一种韧性、力度的美。他写张志新烈士 ,不写她为唤醒人们而振臂陈词 ,而是“选择最佳一点”来“创造一种意境”。
在诸多“声”的背景中突出了“只有她无声”。“刑场一片慌乱的脚步声 /周围拥挤的嘈杂声 /凶手的喝骂声 /镣铐声 /口令声 /枪声”(《只有她无声》)。句式逐渐缩短 ,节奏增快 ,造成一种紧张感 ,最后“枪声”真如迸发 ,它像卷入狭谷的狂风 ,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整首诗低昂沉重但不使人消极 ,在历史的思索中有不倦的追求 ,在内心的绞痛中又隐含着深沉的期待和告诫。《老人与海》在写那个可敬的老人“到海里来游泳”的种种融洽场面时 ,诗人又回头一笔 :“那时候他和上千万的同志一起 /无端地被抛入黑色的苦海 /…… /在这生死关头 /站出来了成千成万的爱国公民”。
这个历史的顾盼 ,使诗歌出现了纵深 ,而在审视历史和描写现实中又透发着诗人厚重的理性思索 ,由此 ,历史和现实的艺术间的接连就为特定的赞美对象塑造了一尊立体雕象。
流沙河
流沙河的诗作在意境的创造、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表达以致艺术手法的运用上 ,既可看到古典诗词的痕迹 ,又可体味到民歌的情调。诗人善于在诗中既用民歌的复沓铺叙 ,又运用叠词重言这种古典诗词常用来烘托意境、增强感情、美化声律的手法 ,使诗歌在自由中见端整 ,疏散中见紧凑 ,有一种韵致、简捷的美。
可以说 ,诗人在把两者结合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 ,这些诗有着摄人心魄的内在聚合力 ,读来使人在亲切的情味中融入到一种美的境界中去。
《艾》、《情诗一束》《壁灯自叹》、《书魂入我梦》等句式短长条畅 ,节奏明快 ,在平凡、细小的生活事件中拓出奇境 ,表现深广不平凡的主题 ,有民歌、民谣的易于上口、浅白谐趣的特点 ;《理想》、《妻颂》等几乎全用对仗写成 ,显得古朴严整。
《我们走进怀仁堂》、《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等则较注意运用铺叙重言的句式来体现诗人的感情流动。而《归来》更是大量运用民歌的复沓铺叙和古诗常用的叠词重言来加强归来时的那种久别回故里 (尤其是在 2 2年的磨难后 )的激动、不知所措的情绪 ,诗人通过一连串的反诘感叹 ,交织着 2 2年的酸楚以及“归来”时的余悸、喜悦、感伤 ,复杂奔跃的感情配合着自然的音节构成了诗歌内在的节奏和旋律。
紧接着 ,诗人又表示了对这个现实的怀疑 ,在前面一系列回忆的铺叙中 ,又提出疑问 ,映衬了心灵受创之深。这种表现手法与晏几道《鹧鸪天》“今霄剩把银缸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乍见翻疑梦 ,相悲各问年”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前面这些诗主要还是用铺叙重言的形式来烘托情绪的话 ,那么 ,《明天我们就要到深山去了》、《四季歌》、《梅花恋》、《一张糊墙的报纸》等则是用了既似民歌的复沓又如古诗词兴赋的手法来渲染意境。
诗人也较经常地运用同一个意思的不同句式 ,构成诗意的回环往复 ;《太阳》运用层层递进的铺叙与深沉的感兴相结合 ,使诗句复迭往还 ,也使诗意螺旋上升 ;《新的与旧的》顶针层递 ;《重逢》音韵连绵 ,有音乐主旋律般的回肠荡气。
诗人流沙河
流沙河还常常在诗中描绘一幅幅画面 , 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发挥联想去补充诗的内容。他继承我国诗歌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 ,注意在意象创造中追求清晰的感知效果 ,以表现形象中的思想。《四季歌》用寥寥数笔就把春天的活力、夏天的劳作与节奏、秋天收获的忙碌与喜悦以及冬天的情致描画出来了 ;《草木篇》、《草木新篇》、《草木余篇》则是诗人的“写意画” ,浸蕴着诗人“积淀”的情感经验和审美感受 ;而《告别火星》、《太阳》的各节 ,用写实的方式超越时空 ,就像中国长轴画中的散点透视和“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并行 ,返射着晋人理性观照的余辉。
流沙河平反后的诗歌除仍保持古典韵味和民歌情调并在创作上更趋成熟外 ,还常在诗中用一些“典故”、历史名词等 ,而这些“典故”、“名词”又往往是诗人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凝结” ,使人警醒。像《草木新篇》中的《虞美人》、《梧桐》等 ,既用典但不露痕迹 ,又很好地表现了新的思想和情感 ;《八点半》结语 :“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 ,把全诗的内容主题凝缩到这句成语上了 ;《故园九咏·我家》尾句 :“贫贱夫妻百事哀”则是从元慎怀念妻子的组诗《遣悲怀》中信手拈来 ,恰到好处地“遣”出了诗人的悲怀。
在诗中融入历史掌故、名词 ,不仅加强、丰富了诗的容量 ,而且赋予诗歌凝重感 ,在历史的联系中体现出时代精神 ,更见警策 ,能起到深化意境的作用。
深邃的哲理意味和率直的情感抒发流沙河的诗具有一种历史主人翁的襟怀和眼界,诗人对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渗透着他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和积极进取的热情。
流沙河[中国当代诗人]
所以 ,他的诗既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 ,也是他对生活真实感受的抑制不住的咏唱和抒发 ,而诗人在抒自己之情中又隐含着深刻的哲理 ,使读者在情感的波动中进行哲学的思考。流沙河的诗歌往往闪烁着理性的光辉。诗人善于选择并抓住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现象进行典型概括 ,追寻着作品的哲理感 ,从而创造出具有生活普遍必然本质的艺术形象 ,赋予诗歌以理趣的美。
这样 ,他的诗就有了较大的思想意义和较深的认识价值。但这种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诗人不是通过概念性的说教传达给读者 ,而是以富有描写性和形象感的诗句以及体现着作者鲜明的感情态度的议论去感染、启迪读者的。
“一株三百年的槐树 ,春天里又披上了新绿。一个明代末年的暴君 ,在枝柯上选择了末路”(《景山一槐树》) ,似乎是不经意地向读者叙说一个故事 ,然而作者有意识地把两者对比 ,则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孩子会走路了》又像是把日常生活所见断片随手抛给读者 ,但由于渗入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所以依然诱发我们深思诗中隐含的深意。
1957年,人因《草木篇》而罹罪 ,被打成右派 ,诗人的生活也发生了转折。因此 ,复出后的诗人发表了不少追抚往昔创痛的诗篇 ,然而 ,“活着从远方回来”的诗人 ,还不曾丢失那颗对生活挚热追求的纯洁之心 ,他并不总是在凭吊自己已逝的“昨夜” ,而是在抚慰创痛的同时进行历史的反思和“明天”的瞻望 ,于是有了《带血的啼鹃》和《哭》。
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人终于从自己心坎里唱出了《孤立颂》、《妻颂》、《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等交织着诗人激情和冷静思考的颂歌。
“我爱你胜过当初的虔诚” ,这个内心表白 ,既是诗人感情的真挚抒发 ,也是诗人经过深刻思考后对生活重新理解的结果。它是诗人觉醒的选择 ,是诗人在科学与迷信之间剔除了非科学的粉饰颂祷后 ,从历史的痛苦思索中升腾起的对真理的渴求。
流沙河《字看我一生》手稿
对于“给我们人间一切动力”的太阳 (《太阳》) ,诗人也站在宇宙的高度 ,从哲学的角度作了重新的审美判断。诗的情思笃诚、坦率、凝重 ,又有对历史曲折的反思和现实社会责任的思索 ,使诗极具空间的广度性和深度性。
因此 ,虽然笼罩着诗人沉重的人生经验 ,却闪烁着时代哲理的光辉 ,每一个从十年动乱中过来的人都会由此联想无穷 ,并得到哲理的启发。流沙河不少诗出言真率 ,语见警策 ,却有时缺乏必要的形象与蕴藉 ,感情过分外露冲淡了诗的韵味 ;有些诗立意虽好 ,但写事实 ,缺乏“言有尽而意无穷”(刘熙载语 )的“味外味”(司空图、严羽语 ) ;还有些诗偏于诙谐幽默、沉郁伤感而减弱了诗的讥刺和讽喻作用。
但总的来说 ,流沙河的诗对现实作了严肃剖析 ,体现出对美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对正直品格的歌颂 ,善于托物言志 ,既有古典诗韵又有民歌情调 ,显示出深沉庄重、集中而深远的艺术境界论流沙河诗歌的审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