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陈学利 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 总经理张华威谈创新发展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一个乡镇集体小厂发展到国内医疗器械第一品牌,威高集团用20年的时间,不仅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更是树起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20年,对威高集团而言,是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威高人对过去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思考?对未来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总经理张华威进行了专访,探寻威高集团发展奇迹背后的内在动力.记者:在了解威高集团的发展历程后,我们感受到威高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非常清晰.这一发展战略是如何确定并不断完善的? 陈

由一个乡镇集体小厂发展到国内医疗器械第一品牌,威高集团用20年的时间,不仅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更是树起了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20年,对威高集团而言,是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威高人对过去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思考?对未来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战略定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总经理张华威进行了专访,探寻威高集团发展奇迹背后的内在动力。

记者:在了解威高集团的发展历程后,我们感受到威高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非常清晰。

这一发展战略是如何确定并不断完善的? 陈学利:高起点的发展定位和不断完善的发展战略,是支撑威高稳步发展的关键。 威高20年的发展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是三次重要转折:1988年建厂至1997年是威高艰苦创业、打基础的10年,1998年至2003年威高逐渐走上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舞台,2004年至今威高开始了向世界医疗器械强企的突围。

这当中,1998年的企业改制,是威高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次转折。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开始了全新的战略调整:走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端客户的路子,把常规产品做大、把高端产品做强。 可以说,威高是国内较早制定自己发展战略的企业,这种发展战略的制定不仅让企业发展有了目标和方向,而且有效地避免了走弯路。

此后10年,威高集团各项工作始终沿着这一发展战略开展,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调整。2000年,在面临资金瓶颈时,我们着眼于建立融资平台,实行了股份制改革;2003年,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以人力资源为中心,进行了组织架构、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以后,我们通过两条途径实施国际化战略:一是上市参与国际资本运作,成功寻求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资金支持。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从世界行业领先企业获取技术支持。在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威高还成功推进品牌战略,摘取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两块牌子。

其实,威高每一次发展战略的调整,都是主动提高“门槛”的过程。换句通俗的话说,威高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别的企业都能做的产品我们不做,要做我们就做最好的”。 记者:威高走出了一条具有威高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这种独具特色的创新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张华威: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威高发展的核心动力。

企业要做大做强,技术必须要领先他人。谁在技术创新上占据优势,谁就能把握市场的主动权。我们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科技兴企的战略意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建立创新型企业。

威高的自主创新有三个途径:激活内力,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消化、吸收并融入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巧借外力,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

从1989年起,我们就成立了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并与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建立了紧密型技术合作关系,这也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此后,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们逐步确立了“借力引智”的创新思路,即与科研院所联手,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目前,威高的产学研自主创新体系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式: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业化结合。在基础研究上,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所建立战略联盟;在临床研究上,我们与知名医院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上,我们拥有600多人的产业工程师队伍。

实践证明,正是这种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的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构筑起了一条高科技产品研发链条,为企业发展长久提供了智力支持。

目前威高持有141项专利,3项专有技术,取得产品注册证250个,高端产品占比达到70%以上。 记者:我们注意到,威高集团近年来回报社会的动作很大,而且在企业内部一直不断强化“责任威高、感恩威高”这一理念。

陈学利:打造“责任威高、感恩威高”,这是威高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两个层面的涵义:威高要对职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员工感恩企业、企业回报社会。

经过20年的积淀,我们已形成了威高特色的企业文化,即在员工中营造“家”的概念。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让威高人保持了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从而不断应对前进中的困难。

我们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就,除了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重要的还在于企业对社会付出了多大责任。这种责任,包括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内,我们不遗余力地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逐年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

今年,我们又计划新增4000万元用于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其中,1000万元用于提高工人工资,1000万元用于提供职工免费就餐,1000万元用于提高各类保险比例,1000万元用于员工福利。对外,我们积极践行回报社会的责任,仅3年多的时间就投入2000多万元参与“威高光明行动”、孝星评选等公益活动。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应该担负起比政府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而企业在社会中角色的变化,也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记者:20年的时间,威高创造了很多奇迹。站在新的起点上,威高如何展望未来的发展? 陈学利:创业难,守业更难。前20年,是威高打基础的20年。后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是真正决定威高命运的阶段。

现在,我们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可以说,威高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我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危机感。 威高虽然代表了现阶段在中国一次性医疗器械产业的最高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落后不只20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技术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我们想要突破太难。

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强企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如果我们不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就难以生存。威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不断寻求自主创新的新突破,才能不致于被挤死。

所以说,威高前20年仅仅打下了基础,而且我认为这一基础仍不十分牢固,应该继续夯实。今后20年以及更远的威高,创新仍是永恒的主题。要以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带动行动上的创新,从而指导产品创新、产业创新,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与国际强企同台竞争。

张华威:威高的目标是,矢志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亚洲领先、最受人尊敬的医疗器械和医药企业。 在产业布局中,我们将以医疗器械和药业为主,积极探索和涉足房地产业、军工产业以及投资其它相关产业,适时、适机兼并重组相关产业链条上有发展潜质的企业,形成两翼带动、达到主业突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高层次地整合研发资源,坚持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力争在医疗器械和医药等关键领域取得技术和研发的重大突破。

立足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以国际合作为契机,逐步实现管理理念、经营机制、人力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等全方位对接,强强合作,融合共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报记者 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