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医生擅长什么 郝万山:真正高明的医生就在你体内 I 国医说

2019-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Δ 郝万山:1944年11月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行医50载,临床治疗重视为患者调节情绪 尤其擅长治疗情志病.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功夫记者:您所发出的不生气就不生病.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观点,这样的感慨是来自于您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病人吗?郝万山医生擅长什么 郝万山:真正高明的医生就在你体内 I 国医说郝万山:我书里所说的"生气",是代表所有的负向情绪和过激情绪,所说的"病",主要是指心身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黄帝内经&

Δ 郝万山:1944年11月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行医50载,临床治疗重视为患者调节情绪 尤其擅长治疗情志病。

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功夫

记者:您所发出的不生气就不生病、病都是自己作的,不作死就不会死观点,这样的感慨是来自于您接触的各种各样的病人吗?

郝万山医生擅长什么 郝万山:真正高明的医生就在你体内 I 国医说

郝万山:我书里所说的“生气”,是代表所有的负向情绪和过激情绪,所说的“病”,主要是指心身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百病生于气也”,当然这里的“气”,指的是气机紊乱,就是气的运动紊乱,但《内经》所举的导致气机紊乱的九条因素中,负向情绪就占了六条。所以我说“不生气就不生病”是有经典依据的。

郝万山医生擅长什么 郝万山:真正高明的医生就在你体内 I 国医说

俗话说:50岁以前人找病,50岁以后病找人。这就说明大家对“作”是有概念的。我总是反复强调:生命的开始就是衰老的启动,养生抗衰老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有人会说,小小年纪哪用得着什么养生,岂不是让青年人都像老人一样生活!

还有的年轻人说,晚上9点钟就睡觉,岂不不成了山村老翁了?长期的昼夜颠倒,酒精刺激,在喧闹的音乐声中发泄,这都是对自己身体的摧残,就都是在“作死”。现在的抑郁症、焦虑症越来越多,心脑血管病、代谢疾病的发病年龄不断向年轻人靠拢,大多是不懂养生而“作”出来的。如果我们都能像《黄帝内经》所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会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

情绪与健康密不可分

记者:您指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富足、预防医学的发展,外因和不内外因都得到了有效的防范,唯独情绪过激和负性情绪持久而导致发病的内因却愈演愈烈,成为了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郝万山:没有情绪反应,人类就不可能繁衍到今天。没有情绪反应,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人的行为是由情绪来驱动的,对人来说,情绪的驱动力量是巨大的。情绪反应就是人的本能。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就从《黄帝内经》所说的“五志”来说: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在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传统淡漠,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精神压力自然会很大,于是情绪过激和各种负性情绪就会经常滋扰人们的健康,所以怒喜忧思悲恐惊等内因致病,就成了威胁人类身心健康主要因素。

西医所说的心身性疾病,其发病、发展和负性情绪密切相关。而国际上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意识情绪状态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看成是命运的好坏和人生能否成功幸福的关键。所以情绪不仅和身心健康相关,而且也和人生相关。

治不好的胃病在于心

一般来说,谈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言之有物,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讲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听起来虚无飘渺,做起来无形无影,就难被大家理解、重视和接受。您为什么有这种勇气,去讲很难被大家理解和接受的养生常识?您认为养生诸法中最重要的法宝是什么?

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养生常识,但可惜经常不被大家认识。所以很多人才会有“治不好的胃病”、“伴随一生的咽炎”等,我在书里特别讲了两章消化系统的疾病,告诉大家颅脑和腹脑的关系,揭示胃肠和精神情绪之间的联系。就是想借这个话题提醒大家,心理情绪对形体健康的影响。

现在大家就明白我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养心,也许是很难做到,但至少是在脑子里有这根弦,能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好的。

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共同提倡的养生三大法宝。静能生慧,用智慧去处理一切,则诸般难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营养均衡不过剩,就能够不得少得代谢疾病。

其实静心才是健康长寿的首要法宝,养心才是养生诸法中的第一法门。

抑郁症“见光死”

记者:有很多名人因为抑郁症离世,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哪些人容易得抑郁症?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吗?

郝万山: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这应当和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大量临床调研表明,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一倍,特别是在经期前后、产后、更年期等内分泌发生变化的特殊时期,患抑郁症的几率明显增加,于是就有了经前抑郁、经后抑郁、产后抑郁、更年期抑郁。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的人,或者有手术、外伤、骨折等经历的人,或者减肥过度体重过低的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患抑郁症的几率也大大增加。这都说明,抑郁症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尽管有不少抑郁症的病人有精神创伤、亲人亡故、事业挫折、婚姻变故等等诱因,但也都是在身体健康失调的基础上发病的。可见是由于身体健康的失调,才导致了精神情绪的异常。应当说精神抑郁症,病在情绪,根在身体。

患抑郁症的人,几乎都是智商很高的,极其聪明又极其敏感的、力求完美的人,如果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好,承受压力的能力强,那就是领袖、帅才、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诗人、作家、大律师、大企业的管理者。如果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稍差,当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超越了身心承受能力的时候,当由于其他疾病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就可能发病。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人类要得到健康的体魄,一定要回归到化育生命的摇篮中,这就是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接受阳光的温煦,呼吸大自然的空气。科学家的研究证实,当人得到阳光充足照射的时候,大脑会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让人活力充沛、心情开朗。

而通过检测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比起正常人群普遍偏低。这就验证了,见阳光少的人,抑郁症就会高发。所以增加在室外阳光下的运动时间,在阳光的照射下,就能增加大脑血清素的分泌,人的情绪就会淡定愉快。从中医的角度看,只要运动,动则生阳,阳气通达,代谢流畅,气机畅达,痰湿不生,自然也就不会出现抑郁的问题。

真正高明的医生就在你体内

记者:在您的养生观中,一直强调人体的自调机能是健康的保护神,自调机能为什么如此重要?

郝万山:人渴了要找水喝,饿了要找饭吃,这都是机体的自调机能在发挥作用,也是生命能够存在并延续的本能反应。自调机能的功能: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以及健康异常后的自动康复和修复。调节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顺应性以及防御外邪。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是健康的保护神,这个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大自然所赐予的,是自动化、优化调节的。

当人患病以后,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情况下是通过促进自调机能的康复修复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的。

这不仅是我转述的中医的思想,也是现代医学的思想,现代医学之父,2500年前的希波克拉底说:“疾病的痊愈是要通过自身的自愈力,医师只是在旁协助而已”,这个自愈力,就是我所说的自调机能的一个方面的功能。所以我经常提醒大家,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在医院,而在你的身体之内;最珍贵的灵丹妙药不在药店,而在你的身体之中,就看你会不会利用。这就是我强调自调机能重要的道理所在。

调血疏气 肝很重要

记者:对于负性情绪所致疾病,在治疗时,除了和解少阳外,为什么还要调肝?

郝万山:这个问题,我在讨论和解法的时候已经谈到过了。中医所说的肝,具有藏血而主疏泄的功能。肝藏血,是说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的作用,人在清醒和运动的时候,需要循环的血液量增加,就从肝内把血液调动出来,人在睡眠或安静的时候,需要的血液循环量减少,于是大量的血液就贮存在肝中。这就叫肝藏血。这一功能与解剖学所说的肝的功能大体一致。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动物的肝脏切除后,将原本应当是进入肝脏的门静脉和腹部大动脉直接相通,心脏就立刻胀大而静脉血淤积,动物很快就死亡了,可见肝对血循环量的调节作用是多么重要。

肝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在中医叫主疏泄,就是主管全身气的运动的疏通宣泄和精神情志的舒畅。气的运动,在中医习惯叫气机。也就是肝主管全身气机的疏通宣泄。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全身气机的条畅,对血液循环、水液代谢以及所有的物质代谢,都起着促进、推动、激发和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肝和少阳胆及三焦主管了全身的气的运动。

肝主疏泄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条畅情志,肝气调达,则心情轻松愉快。肝气不舒,则心情郁闷烦躁。肝气上逆,则情绪暴躁难控。当然反过来,情绪不爽、生气郁闷的时候,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而出现肝和肝经气滞血结的情况。

所以治疗负性情绪所导致的疾病,在和解少阳枢机的同时,也一定要舒肝解郁,从肝论治。

全身能量转化靠三焦

记者:您在谈女性健康时,谈到一个中医术语——三焦,三焦究竟是什么东西?

郝万山:在中医学术史上,有“肝为女子之先天”的说法,因为女性特有的月经、胎产等生理活动,既需要血液的滋养,又需要气机的畅达,而肝藏血、主疏泄,对女性的特有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负性情绪的出现,和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我们讨论负性情绪致病,必然要涉及到女性的健康问题,这就是单劈一章讨论生气对女性健康影响的原因所在。

当肝胆气机郁结以后,必然涉及到三焦气机的不畅,而三焦气机不畅就会涉及到水液代谢的失调,进一步导致痰饮水湿内生,痰饮水湿的存在更加郁遏气机,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使病证缠绵难愈。

“三焦”的第一个意思就是,人体多处具有物质转化、能量转换的场所,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都有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因此人身处处是三焦,人身无处不三焦。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说上部心肺的代谢特征,是布散营卫之气,宣达五谷营养的精华,就像布散雾露一样。中部脾胃,就像一个大的发酵池,腐熟水谷,分别清浊,化生营养。下部大肠膀胱等,就像污物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一样,排污泻浊。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特征,合起来也叫三焦。

可见三焦不是一个东西,不是一个器官,而是全身细胞、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的功能。

知未病 治未病

记者: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最重要的思想之一,这么多年来您在讲养生时也一直坚持讲预防、讲如何知未病和治未病,作为一名学医行医长达半个世纪的权威医生,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郝万山:作为一名医生,我和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已经半个世纪,对病人在疾病的痛苦中挣扎,感同身受。对因心理情绪因素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并缠绵难愈,了然胸中。这真可以说是病由心起,魔由心生!我多么希望天下的人都不生病或少生病呀!怎样才能不生病?我的结论是:不生气就不生病!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生气”,代表所有的负向情绪和过激情绪,我这里的所说的“病”,主要是指心身性疾病和精神疾病。

要想治未病,必须知未病。什么叫未病?我在《郝万山说健康Ⅰ》专门谈了亚健康的问题。健康——亚健康——疾病和衰老,这是生命的自然流程,因此可以认为,亚健康阶段就是未病阶段,了解亚健康就是知未病,对治亚健康就是治未病。

记者:您为什么说亚健康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和年轻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郝万山:在当代,出现亚健康的并不仅仅是中老年人,连少年儿童都有亚健康,那些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年轻人,亚健康状态就更多见了。正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亚健康的存在及其危害,才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猝死。所以了解亚健康的表现就很重要。亚健康主要表现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从身体情况来看,可以见到疲劳乏力,头痛头晕,口干咽痛,颈肩拘紧,腰酸背疼,关节酸疼,两腿酸沉。容易感冒,低热多汗,胸闷气短,胸痛叹气,心慌心悸,紧张手颤,小便频数,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泻便秘,血压不稳,性欲减退,月经紊乱,血脂尿酸微增高,糖耐量轻度异常。

从心理精神不适的情况来看,可以出现焦虑不安,胆小恐惧,妒忌多疑,疑病猜忌,失眠噩梦,醒后乏困,困倦多睡,心烦郁闷,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悲观冷漠,自责内疚,性欲淡漠,记忆减退,思维迟钝,容易激动,特好生气,注意涣散,能力下降,钻牛角尖,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道德行为偏差,以致有从众的越轨行为,进而因此产生内心的不安和沮丧,自我评价降低,甚至自暴自弃。

以上躯体和心理的不适同时存在,持续三个月以上,但不能明确诊断为器质性病变,就可以判断为亚健康。亚健康的发生率在70%- 75%左右,各个年龄段,都有亚健康人群。

只要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就需要认真地进行调治了。这就叫知未病和治未病。

谈疯色变?没这么恐怖

记者:中国人往往谈到精神疾病就色变, 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郝万山:在我国,很多人对“精神病”(严格地说叫“精神疾病”)有着深深的成见,甚至恐惧。一提到精神疾病,就会联想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的病态表现。这些表现,是认知障碍的特征,在医学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民间人们把这种情况叫疯子。其实精神分裂症只是精神类疾病中的一个病,而精神疾病是一个很大范围的疾病群。

当精神活动明显异常或紊乱,精神活动完整性、统一性受到破坏,都可以叫精神疾病。比如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能力下降,但并没有持久的精神活动紊乱,就称为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儿童的精神活动发育受阻,可以称为精神发育不全。

出现情感障碍,比如高兴不起来、兴趣减少,焦虑担心、坐卧不安、心烦易怒,可以叫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严重的叫抑郁症、焦虑症。出现思维障碍,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这在抑郁、焦虑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都可以出现。

还有思维障碍如果表现为出门后总觉得门没有锁,要反复回来看几次;或者回家后总觉得在外面手上沾了脏东西,一定要反复地洗手,这可以叫强迫思维,这些都归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

大家想一想,这些是不是很常见的甚至比感冒还要常见的现象,几乎人人都可能有过或长或短或轻或重的精神心理情绪失调,真的没有什么羞于启齿的,更不应当被人歧视。

只有认知发生障碍,逻辑推理能力很差,自知力不同程度丧失,医生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可见精神分裂症仅仅是许多许多精神疾病中的一个病而已。

所以大家要改变一个基本观念,心理精神健康的失调,甚至发展到精神疾病,是很常见的、很普通的问题。精神心理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两者是同等重要的。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主要从调节身体健康入手,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