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来西政 西南政法大学复旦大学邓正来教授作客西南法学论坛

2017-10-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西政新闻网讯 5月15日晚,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邓正来教授受邀莅临我校,并作客西南法学论坛,在沙坪坝校区岭南厅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题为 “全球化时代的法学研究”的精彩演讲.来自行政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的文正邦教授.张永和教授.宋玉波教授.程志敏教授以及周尚君博士应邀担任点评嘉宾.校长付子堂教授主持了本次西南法学论坛.邓正来教授的主题演讲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两个背景提出了中国法学研究需要做到的三件事情.首先,邓教授指出了中国法学研究在全球

 西政新闻网讯 5月15日晚,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邓正来教授受邀莅临我校,并作客西南法学论坛,在沙坪坝校区岭南厅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题为 “全球化时代的法学研究”的精彩演讲。

来自行政法学院法理学专业的文正邦教授、张永和教授、宋玉波教授、程志敏教授以及周尚君博士应邀担任点评嘉宾。校长付子堂教授主持了本次西南法学论坛。

邓正来教授的主题演讲围绕全球化时代的两个背景提出了中国法学研究需要做到的三件事情。首先,邓教授指出了中国法学研究在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两个背景,即社会结构性背景和思想背景。从社会结构性背景来讲,虽然中国自1978年以来,特别是进入WTO之后,开始真正进入“世界结构”之中,但是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而代价所换来的也仅仅是一个参与修订、废止和重建世界游戏规则的资格,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具有了在世界游戏中发言的能力。

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关于中国和世界的理想图景,这种资格对我们而言只是形式而已,这就在根本上意味着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做出这方面的贡献。从思想背景来讲,自从中国遭遇西方以降,不存在的“我们”要么帮着自己的先哲和西方的学者们打仗,要么帮着西方的学者同中国的先哲们打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丧失了对中国未来的想象力,也丧失了制度创新的可能性。

在两个背景之下,邓正来教授提出了中国法学研究在转型过程之中需要做的三件事情:第一,我们需要克服法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法学西方化”,“中国法学西方化”只能成为一个参照而不能成为根据;第二,我们需要在世界结构化转型的过程中防止伪科学化;第三,我们需要打破狭隘的知识地方主义。

邓教授在整场演讲中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思想观点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并引发了师生们对“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主题演讲之后,五位点评嘉宾分别进行了简短而精彩的点评,在场同学也向邓正来教授提出了与演讲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邓教授都一一作了解答。本次活动吸引了广大师生前来聆听,岭南厅座无虚席。活动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活动结束之后,邓正来教授与付子堂校长等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据悉,本次西南法学论坛由科研处、行政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联合主办,行政法学院研究生会承办。


背景资料:

邓正来,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并于同年就读于北京外交学院。1985年硕士毕业后未就业,个人独立治学,被媒体报道称为“中国第一个学术个体户”。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

1998-1999年受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3-2008年受聘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西方法哲学研究所所长。

2008年加盟复旦大学,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主编、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主编、《复旦政治哲学评论》主编、《耶鲁全球在线(复旦版)》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赣江学者”讲座教授,澳门大学资深访问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科学与知识社会学,侧重政治哲学与法律哲学研究。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主要专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和《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等近20部;主要编著有《国家与市民社会》等近20部;主要译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史解释》、《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主译)、《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与自由》、《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庞德《法理学》和《政治学说史》等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