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觉台湾 方先觉一生最大的遗憾 就是没有死在衡阳

2019-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方先觉在<衡阳坚守战回忆>中写道:此生最大的遗憾,没有战死在衡阳.很多人觉得方先觉唯欠一死,如果方先觉当时在衡阳城破的时候,饮弹自尽,那他留在史上的形象,该是多么的高大.可是,他却率残部降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真的是某些人说的那样,是贪生怕死?当然不是.方先觉衡阳保卫战的将士们,将抱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如果方先觉怕死,方先觉就不会为了鼓舞士气,将指挥所推进到距离战场仅两三百米的地方,战时,日军小队一度打进指挥所,方先觉的炊事班全部阵亡才救下方先觉.除此,方先觉在发出最后一电之后,欲饮弹

方先觉在《衡阳坚守战回忆》中写道:此生最大的遗憾,没有战死在衡阳。很多人觉得方先觉唯欠一死,如果方先觉当时在衡阳城破的时候,饮弹自尽,那他留在史上的形象,该是多么的高大。

可是,他却率残部降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真的是某些人说的那样,是贪生怕死?当然不是。方先觉衡阳保卫战的将士们,将抱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如果方先觉怕死,方先觉就不会为了鼓舞士气,将指挥所推进到距离战场仅两三百米的地方,战时,日军小队一度打进指挥所,方先觉的炊事班全部阵亡才救下方先觉。除此,方先觉在发出最后一电之后,欲饮弹自尽,被卫兵阻止了。

方先觉台湾 方先觉一生最大的遗憾 就是没有死在衡阳

衡阳1.76万守军,47天坚守,无一逃兵,最后的巷战,战士们身上绑着手榴弹拼刺刀,受伤了,拼不动了,就拉响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这样的队伍,怎么会贪生怕死呢?奋战的将士此外,时任第10军督战官的蔡汝霖写过一本《四十七天衡阳保卫战》的书,他在书中写道:方先觉于8月5日下午3时召开了有四个师长、军参谋长、战区督战官等人参加的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

方先觉台湾 方先觉一生最大的遗憾 就是没有死在衡阳

会上,第三师师长周庆祥主张突围,方先觉说:"决不突围,一定死守。如果突围了,剩下7000名伤兵怎么办?日军攻得如此艰难,进城后必将屠城。余程万可以不问伤兵,我方先觉不能,你们忍心丢下伤兵让鬼子去杀?那以后活着的哪个再愿意做你们的部下?”经过一番议论,参加会议的人都哭了起来,都感到此次必死。

方先觉台湾 方先觉一生最大的遗憾 就是没有死在衡阳

方先觉说:“你们每个师长只准留卫士四人,其余一概上前方作战,如查出多留一人,按公说就算违抗命令,按私说你们对不起朋友,剩一兵一弹,也不准再说突围的话。

我方先觉决不私自逃走。必要时,大家都到军部来,我们死在一处,如要自杀,我先动手。"最后的抵抗其实,战役进行到那个地步,方先觉面前只有三个选项,第一,战至最后一人;第二,组织突围;第三,投降或者停战。既然有三个选择,为什么方先觉要选择投降呢?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第一个选择,战至最后一个人,这个我绝对相信他们可以做到,但是,那个时候,有什么意义呢?败局一定,战至最后一人,无非是多拖延一点时间,难道四十七天还不够长?要知道,方先觉接到的任务不过是守十天到十五天,已经超额的够多了,不需要更长了。

他真正要面对的是6000余名曾和他一起浴血奋战过的部下的生死问题。第二个选择,组织突围。要实现突围,必须要把仅存的近2000名能战的士兵集中起来,重点攻击一个方向,以冲出包围圈。

然而,这基本上不可能。首先通讯已经被日军打断了,其次,所有士兵都处在与敌人胶着战斗的状态中,要想集中兵力,简直就是妄想。而且,按照日本人的尿性,方先觉若是成功率部突围,日本人很有可能会屠杀城内的伤员泄愤。而且,这样做,出来了,可能也难逃一死。

1943年的常德保卫战中,第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率八千人,与敌周旋达半月之久,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率百余人突围出城。你以为他会被表扬?你错了。老蒋大发雷霆,训斥余程万说:“你如何当人家的长官,能忍心将你负伤的官兵舍弃私自逃出!”盛怒之下,蒋介石还下令将余程万绑赴重庆枪决,经多方力保后,才轻处为两年徒刑。伤兵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第三种,投降或者投降。

至于方先觉是选择的投降还是停战,历来有争议。日方的战史著作,以及中方一些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录上,都有言之确凿的记载,但方先觉本人始终否认曾经投降日军,台湾方面的历史著作在写到这段历史时,也一直回避方先觉的投降问题,对此不置任何可否。也有说法说方先觉军长是跟日寇签的停战协议。

其实,不重要。投降、诈降还是停战,真的不重要。他做的已经够多了,他做的已经担的起英雄二字了。方先觉企图以有条件的投降来换取日军对守军官兵的人道待遇。在投降前,他向日军提出了七项条件,其中两项就是“要求日军进城不杀害俘虏”、“要求日军对受伤官兵给以人道待遇”。日军方面认为是巧妙的伪装。

日本大本营陆军作战部作战课长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中写道:“这位投降的方先觉军长被俘后态度伪装得很巧妙,后来乘机逃脱,返回了重庆军。”再且,除了弹尽粮绝,无力抵抗,尽量保全城内伤员,没有援军也是促使方先觉做出投降或者停战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47天,无一援兵到达城内,但是援兵将至的电报不断,终于收到援兵已至的电报,150人的小分队去接援兵,却发现鬼影都没有,再度杀回,只剩15人。

那是何等的绝望和心寒,我没有经历过,但想想便觉得不能承受。

方先觉在选择之前,说:“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是国家对不起我们。不是我们不要国家,是国家不要我们。”而且呢,投降这件事,也不是方先觉开的口啊,是第三师师长周庆祥,周庆祥已以方先觉的名义下令挂白旗了,才报告的方先觉。

日军拒绝了方先觉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但也没有对伤兵进行屠杀。方先觉等人在军统的帮助下,陆续逃出,除了做苦力的伤兵有些死在了衡阳,有些被抓去了敌占区,身体素质好点的,陆续逃出了魔爪,部分回归了第10军,部分开始像普通百姓一样生活。

蒋介石方先觉逃回重庆后,蒋介石第一时间接见了方先觉,并且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与之相见匪仅悲喜交集,且有隔世重逢之感。”当时的新闻界,也对方先觉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大公报》发表题为《向方先觉军长欢呼!》的社论,称:“方军长打了抗战以来最艰苦的硬仗,他最后也没失掉中华军人的节操,所以我们特别欢呼:我们的英雄回来了!我们的抗战精神回来了!

”同时,《大公报》还发表了对方先觉的长篇采访,在采访中,方先觉表示:“我虽然回来了,但惭愧却难免;因为我既未成功,又未成仁!”从那以后,他一直不受重用,也未能再重披战袍,一雪前耻,直到他于1983年3月3日在台湾以78岁高龄病逝。

去世前,方先觉嘱咐,自己的墓碑上要刻这样的16个字:“国民革命军前第10军战士方先觉之墓”。直到死去,他的心,还在第10军,还在衡阳。向抗战英雄方先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