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王玉梅 “东方母亲”王玉梅的艺术人生
她是《丰收之后》里热情泼辣的妈妈,是《喜盈门》里忍辱负重的妈妈,是《高山下的花环》里深明大义的妈妈,是《儿女情长》里坚强的妈妈……
◎蔡芳
塑造了无数个母亲形象的王玉梅,在生活中全然不像银幕上的农村大娘。一袭白衣裤,时髦洋气,腰板倍儿直,走路轻盈如燕,极有风韵。
今年已经76岁的王玉梅看上去甚至比几十年前银幕上的她还年轻。有人问她:“王老师你还是那样,不显老啊?”“可不是吗,几十年前我在银幕上就是个老太太,现在可不还是那模样。”王玉梅打趣说。千金小姐打着腰鼓参军
1934年,王玉梅出生在济南一个大户人家。山东解放那年她14岁,看见街上到处是打腰鼓的女兵,她和同学们羡慕无比。1949年7月,从山东省立女中毕业的王玉梅从家里偷跑出来,当上了济南市职工学校的文化教员,除了教老工人文化课,还教他们唱歌、扭秧歌、打腰鼓。
1950年,王玉梅应征人伍,后调入山东省军区文工团,开始了舞台表演生涯。1953年冬天,她代表华东部队慰问团入朝,在零下40℃的天气里几乎把朝鲜走了个遍。她记得,在朝鲜的时候,早上起来把杯子放到院子里,再回去拿牙刷,回来的时候杯子已经冻上了。她的独幕剧《全家通过》、吕剧《小姑贤》成了前线官兵们最爱看的节目。
1954年王玉梅转业到山东省话剧团。“一生中部队对我的培养、教育是根深蒂固的。”王玉梅说。体验“农村大娘”的生活
在团里,王玉梅成了响当当的台柱子:话剧《兵临城下》、《野火春风斗古城》、《秋海棠》……演什么都是头牌。1963年,为参加华东会演,团里根据真人真事创作出话剧《丰收之后》。那时的王玉梅没有一点农村生活的经历,不想演,怕演砸了丢人。
可当时的山东省省委书记谭启龙却提出一定要让王玉梅演。于是,王玉梅请求去了栖霞靠山庄,见到了剧中原型栾志香:“她五十几岁,不识字,个子比我矮半头,是个小脚女人,走路却比我还快,当时我满脑子画问号——她怎么能当农村支部书记呢?住进她家后,我和她同吃同住同劳动,整天像小尾巴似的跟着她。
晚上钻进蚊帐,她给我讲了很多她的历史,她经受的苦难,她怎样参加地下党,在山洞里宣誓入党……一聊就聊到凌晨。她的眼睛里流动着激情,时时感动着我。”栾书记睡了,王玉梅就坐在灯下把那些事记下来。她的心开始活跃起来了,渐渐没有了对角色的恐惧和迷惘,刨地、耕田、挑水也越做越好。
2个月后回到济南,王玉梅知道“赵五婶”怎么演了,拍戏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栾书记。以后她演了很多农村戏,都源于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周总理口中的“小赵五婶”
1963年,《丰收之后》在上海参加华东会演,很快引起了轰动。会演结束后,这部戏被选送到北京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演出那天,许多将帅都来了。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来慰问,拉着她的手亲切地问:“你多大了?”“我28。”“噢,你还是个小赵五婶哟。”总理风趣地说。
当晚在北京饭店举办了一场文艺界晚会。周总理邀请“小赵五婶”跳舞,谈话间一直关心着那部戏:“赵五婶见到毛主席那段戏,最好不要哭……你演得非常好,以后要多为人民演好戏。”这句话成了王玉梅心中一生的勉励。之后,周总理亲自对部分台词、剧情做了修改,责成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靠山庄拍摄时,老百姓知道电影拍的就是他们的事,高兴得跟过年似的。
电影拍得很苦。每天早晨起来,王玉梅都要拿粘信封那种胶水往脸上抹,一共要抹3层,然后用扇子一遍遍扇,干得差不多了,自己在脸上捏出皱纹。1964年,电影公映后迅速轰动全国,王玉梅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都以为我50多岁了。”
演慈禧照样拿奖
王玉梅演妈妈演出了名,打那开始,《内当家》、《心香》、《世界屋脊的太阳》……妈妈呀、奶奶呀、嫂子呀,王玉梅接连演了一串“农村大娘”。她们懦弱、谦让、安详,与世无争、朴实善良、任劳任怨、含辛茹苦。虽然多是小角色,但常常是一剧终了,人们记住的不是主角,而是王玉梅。
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让王玉梅接连获得飞天、金鹰两项大奖。1984年,谢晋导演决定把这部戏搬上银幕,再次找王玉梅饰演梁大娘。这次,王玉梅坚决不同意在脸上捏皱纹:“观众对我很熟悉了,脸上画那么多道道,就会想了,王玉梅咋这么老了,是画的吧,光研究我这脸了,谁还看戏啊?让我演除非不画道道,我用肌肉、眼睛、步态控制。”谢导拗不过她,最终同意了。
恰在此时,导演陈家林找到王玉梅,请她出演《谭嗣同》中的慈禧太后。“我当时就有一种创作冲动,因为这之前,我演的老大娘实在太多了。”档期串不开,王玉梅就找谢晋商量:“你应当理解,做一个演员,有这样的机遇不容易,梁大娘你找别人演吧。”从不允许演员串戏的谢晋沉默良久,第一次为她破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