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独奏 中提琴演奏家齐悦 琴弦之中自有人生
他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弦乐教研室主任、著名中提琴演奏家齐悦。曾有人形容中提琴在他的手中会焕发别样光彩,每个音符都让人心醉神迷,独具魅力的诠释与情思从他的指尖游离而出,融入到每一个音符之中。
而始终浸润在音乐之中的齐悦,也一直以毫不畏惧的姿态不断探索音乐的新意义。为人父后、并且作为国内知名教育品牌“奇悦博士”艺术工作室的首席艺术顾问,更加明白音乐能够改变人生的齐悦开始制作拥有现场乐队的亲子音乐剧、建设中小学弦乐团、策划更大的音乐比赛舞台,尝试让音乐的种子从下一代播撒开来。
见到齐悦的时候,他正在跟新剧目《贝多芬之古琴奇遇记》的制作人强调这次制作的细微之处。《贝多芬之古琴奇遇记》是齐悦受保利之邀制作的亲子古典音乐启蒙系列第二部剧目,这部亲子音乐剧作为暑期保利亲子艺术节特邀剧目,将于今年8月5、6日两天在保利剧院演出三场。
他时而聊得畅快,时而陷入深思。沉思之时,他的手指有节奏地在椅子上敲击出一种韵律,这是演奏家们很容易因为常年积累而形成的下意识动作。他脖颈左侧微微泛红,那也是他与自己的琴日日相伴演奏留下的痕迹。
这样的他,将自己的音乐教育理念娓娓道来,我们也得以将之与读者共享。
Q:您曾导演过保利出品的古典音乐启蒙系列亲子音乐剧《莫扎特的魔法世界》,在去年北京首演的时候,在不足一个月的售票周期中就实现了演出票售罄的一个售票神话。那么您制作的剧目和市面上其他儿童剧的区别在于?
A:我希望儿童剧在具有极高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教育功能和家庭建设功能。像《莫扎特的魔法世界》就是以音乐为主题、以儿童剧为形式,把莫扎特生平中我们认为孩子会感兴趣的作品和故事进行了展示,再结合现场乐队表演等形式,最终让这部剧既符合孩子的观赏习惯和心理,让他们在观看儿童剧的快乐过程中收获音乐知识,同时兼顾家长的文化欣赏高度,促进家长和孩子达成真正的交流。
这样的剧目蕴含着音乐知识和人文知识,是教育性而非单纯娱乐性的。我们确定了这样的定位,继而希望通过一部剧带动一个家庭进入到音乐世界。
Q:如何实现总导演和老师两种身份的转换?
A:这两种身份其实做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艺术表达。只不过受众不同,我采用的表达方式会各有侧重。在学校里,作为一名专业老师,要做的是更高水平的学生训练,专业性更强。执导音乐剧更多是在大舞台上做艺术推广和普及工作。
Q:可以介绍介绍您的新剧目《贝多芬之古琴奇遇记》吗?
A:《贝多芬之古琴奇遇记》将以贝多芬这样一个国际文化符号式的人物去观察中国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和历史人物,包括古琴、孔子、庄子、伯牙、子期等等,我们尝试用儿童能看懂的音乐剧形式展现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一种碰撞和交融。
新剧目班底非常强大,乐队上我们这次邀请到了多位内业出色的演奏家进行现场演奏,他们聚到一起合作本身就是一次宝贵的艺术享受,再加上儿童剧的表演形式,相信会让大家有到一次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其实我们《莫扎特的魔法世界》也是在7、8月份展开全国巡演,希望这个暑假能让更多孩子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Q:除了导演亲子音乐剧,您也参与了北京一些小学到高校的乐团建设,以及从北京到全国不同地区的乐团建设。也就是说,您曾参与过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多种类学生乐团建设。那么,就您来看,乐团建设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A: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乐团的建设,我都深度参与过。比如中小学乐团在北京地区的建设来说,我从北京金帆乐团的建设早期开始就一直从做评选评委、做学生展演、教学指导、训练培训等方面进行全程性的高度参与。
北京金帆艺术团早在30多年前就成立了,整个艺术团培养项目由市教委进行宏观指导并针对定期选拔而出的团体提供专项经费,用于艺术团训练、演出、交流、设施设备等,金帆乐团就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此外我也做了很多年从中小学到大学的艺术特长生招生评委。
所以从我的经验看,大趋势上学生乐团建设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走得靠前一些,尤其是北京和上海,由于氛围和人才资源等多面的巨大优势,乐团建设上整体发展更加成熟一些。
Q:小学乐团建设的目的在于?它与大学乐团建设的区别点在于?
A:大学生乐团有一个高度专业的精英呈现,但小学生乐团建设并不是单纯的精英培养式教学,而是应该把普及学习与精英培养相结合,使更多孩子从音乐学习中受益,从而推动整体校园文化的变化和家庭艺术氛围的变化。而家庭又是整个社会最基础的核心单元,如果每个家庭都得到了艺术熏陶,那么整个社会都会由此更加推崇艺术。
所以小学生乐团的意义是可以放大到整个社会的,因此它应该具有更强的普及意义,在此之上,可以再进行适当的精英教学。
中国人在艺术领域的基础素质和技术素质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民族。这些年中国艺术人才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有优势。我们有时候会戏说,像柯蒂斯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学院,在三十年前看到的东方人更多的是日本人,20年前更多是韩国人,近十年更多的则是中国人。
中国人有很强的音乐能力,并不是能简单用有人有音乐细胞,有人没有来下定论。那些看起来没有音乐细胞的,只是从小没有机会接受音乐启蒙教育,但他始终是有这种潜力的。一但有恰当的教育、引导机会,这种潜能依然可以被激发。所以我们之前更加关注培养精英,现在则要转换视角,努力给予每个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这是下一步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特别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大力推进乐团建设。
Q:在对引导整个社会美育和艺术发展的作用之外,建设学生乐团对学生个人品格、习惯、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重要性在于?
A:从专业学习上看,乐团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交流、提升空间。通过相互配合,他们最终会呈现出层次更丰富的音乐,更容易使孩子感受到音乐的创造力和可能性。这非常有利于保持孩子的音乐热情、提升孩子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其次,在乐团中成长的孩子不是孤立的。他们互相协作,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心灵和理想上都会产生很多共鸣。所以在个人演奏技巧得到提升之外,他们会在集体生活中学会通力合作与相互支持。可以说,和一支乐团共同成长将会成为一个孩子一生中极其宝贵的一段经历。
第三,宏观来看,音乐学习一定不单是音乐技巧的学习,也是对人类文化的学习。不论学习东方作品还是西方作品,都要了解各国当时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体会那个时代对美的诠释,和那个时代的人达成心灵交流,才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加上在乐团中直接学习演奏,比单纯了解史料又完全不同,能够直接展示自己对一个时代的理解或直接创造自己和不同时代的交流通道。
音乐对人一生的意义都是无法估量的,家长不应该只考虑考学加分的事情,而应该看到中国礼乐文明对人和社会的改变,看到古希腊哲学家对音乐培养个人素质的价值的发声,看到音乐在一个人的一生乃至一个社会中的作用。
尤其在文化建设政策的引领下,我们应该全力发展孩子的艺术教育。并且不要只停留在看书、听讲座的层面,更要进行能够使孩子参与其中并登上舞台的艺术教育。如果我们现在培养的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了,那以后中国整体的审美、对艺术的崇尚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Q:如何培养孩子练琴的兴趣?
A:学音乐过程中有一个三角关系:老师、孩子和家长。一方面和老师的专业度以及表达能力有关。比如有的老师专业能力不足,有的老师专业强但教学技巧不足,不善于表达或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于家长,比如家长看到孩子和别人尚有差距之时,没有给出正确而温暖的反应;或是没能做好家庭音乐氛围建设。
这一方面建议父母多给孩子鼓励;给孩子提供更多机会去看音乐会、游览音乐家故居等等;同时培养好孩子每天练琴的习惯,也不要在孩子练琴的时间去干扰他,比如在旁边看电视、玩手机等,自己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参与。
Q:在您指导的两年中,北京市和平里第九小学连续两年在东城区名列前茅,并且分别拿下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室内乐节金奖和2017年中小学艺术节大型西乐展演的银奖;山东烟台金帆少年室内乐团也因您的指导,走出山东,于2014年在“金色北京”艺术节弦乐大赛上夺得大赛金奖。您总是能成功地为合作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弦乐团,那么在您看来,建设学生乐团要注意什么呢?
A:成立乐团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在师资、专业的教学、曲目选择、团队管理、资源整合、孩子学习进度教学的调整等多方面进行非常严密设计和严格执行。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去做。尤其是作为大学老师,我一直坚持应该让更多高校教师走出大学,把科研成果运用到社会中。同样音乐领域的教师就可以把成果运用到基础音乐教育中来。我们有这方面的学术优势和多年建设的经验,希望有机会帮助更多中小学建立理想的学生乐团。
Q:听说您也在筹办“让世界看见你的声音”器乐比赛,给孩子们更多展示的机会。您有什么想对选手们说的吗?
A:我们这次筹备的 “让世界看见你的声音”器乐比赛,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国际视野为依托,坚持专业评审、权威监督、公正公开,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参赛选手提供一个优质的展示舞台。舞台是属于选手们的,我希望参赛的选手能够以最佳心态去参与其中,都能在比赛中有所促进、有所收获。
Q:最后想问您,为什么一直坚持在教育领域呢?
A:作为一名教育者,当你看到一个人从不会到会,从演奏得很一般到非常出色、甚至登台演出、拿下大奖,那种成就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会和学生一样获得心灵感动。我也想让更多人能享受到这种幸福,即便我的学生们将来没有从事专业的音乐教育,我也希望在他人生其他工作之余能以点滴方式传递音乐的美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