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谈社会道德 葛剑雄:不能凭小悦悦事件认定社会道德沦丧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地史学家葛剑雄称要警惕因个体事件走极端
■新快报特派记者 李国辉
“我不赞成小悦悦事件凸显社会道德沦落的说法,也不赞同去谴责那些走过的人。”昨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在谈及“小悦悦事件”时反对事件后社会暴风骤雨似的去批判事件中的路人,更反对仅凭一些个体事件就给中国社会道德沦落下判断。
缺乏全面分析和理解
“如果今天你走的话,你会不会停下来?如果那是一个脏乱差的环境,又是黄昏的时候,灯光又昏暗,如果你不知道她是被车伤了的人,你会停下来吗?”说起小悦悦事件,葛剑雄先用几个反问开场。他说,一个社会现象的发生必须要具体地看,不能简单化。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老是拿一个个案说事,而缺乏对社会全面的分析和理解。”
鉴于此,葛剑雄此次两会专门提案建议,政府拿一些钱出来,设立专业的、独立的社会调查机构,再从法律上给予其独立性的保障。让这些机构在监督下来做,他们就能形成一套科学、客观的数据。比如小悦悦事件,全国究竟发生了几个,占百分之几,要有相关的专题报告和数据才能形成具有公信力的判断,政府决策才有科学依据,公民才能比较信服。
惩处见死不救无法执行
他说,就“小悦悦”事件来说,世界上很多国家也不是没有,比如德国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天寒地冻中,一名男青年裸体奔出来在高速公路上呼救,但没有人理睬他,最后这事提交法庭。但目击者有他们的合理理由:“我怎么知道他怎么回事?也许是同性恋者开玩笑呢?如果我有我的急事呢?”
葛剑雄说,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社会上有声音说要对见死不救进行立法惩处,“可怎么算是见死不救,家里有人重病我没法停下来呢?这种观点是没法执行的。”
葛剑雄同时认为,对于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的问题,政府、社会重视是对。但是任意夸大一个事件的社会意义、把现象简单化,一出事就暴风骤雨似的道德谴责、发表专家意见,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走向极端、走向非理性,这需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