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隼为什么不是主教练 李晓霞靠什么打动教练 她不是张怡宁却有自己优势

2018-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隼是中国乒乓球队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他主管的王楠获得两金;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隼主管的张怡宁共获得四枚金牌.然而,"金牌教练"也曾很无奈,因为另外一个徒弟李晓霞.从2008年女子世界杯比赛登顶后,两年多来晓霞的状态时起时伏.女队兵败莫斯科,李晓霞决赛没能上场,对大隼而言,那是一种"有劲儿使不上"的无奈.7月30日,在乒羽中心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李隼当着所有乒乓队和羽毛队的教练的面,说了这样一

李隼是中国乒乓球队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他主管的王楠获得两金;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隼主管的张怡宁共获得四枚金牌。

然而,“金牌教练”也曾很无奈,因为另外一个徒弟李晓霞。从2008年女子世界杯比赛登顶后,两年多来晓霞的状态时起时伏。女队兵败莫斯科,李晓霞决赛没能上场,对大隼而言,那是一种“有劲儿使不上”的无奈。7月30日,在乒羽中心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李隼当着所有乒乓队和羽毛队的教练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李晓霞说:‘我不是张怡宁。’这句话对我的震动很大,我觉得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自己要做一些调整。”

“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莫斯科世乒赛后的三个月联赛期,主打“情感”牌的李隼逐渐和李晓霞建立起了默契和信任。这种默契和信任在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上“开花结果”,初见成效:李晓霞在女团半决赛和决赛均为中国女队拿下关键分,在女单决赛中,她更是逆转郭跃,获得冠军。

这次亚运会,李晓霞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个进步不仅仅体现在她的成绩上,更重要的是她内心的那股气上来了。女单半决赛,郭跃对福原爱那场球,我特别的紧张,希望郭跃能够赢下来。作为李晓霞的主管教练,但凡存在一点私心都希望福原爱能赢,毕竟决赛打福原爱困难还是小一些。但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伦敦奥运会,要想伦敦完成任务,现在得从全队的角度去考虑。目前,李晓霞还比不过张怡宁,但如果有两个人,她们俩要是合力,一定胜过张怡宁。而且她跟郭跃打,对她的锻炼价值也更大。

决赛0比3落后郭跃,我当时也想过这次又完了,还是在安慰自己说输了也没关系,当然心理上还是希望她能赢下来,因为赢下这场球对她来说意义深远,说明她自己过了这关。整个比赛过程,我不时地看馆里的大屏幕,就是想看到她的表情,过去大家说李晓霞慌了的时候,都是通过她的表情、动作、眼神看出来的。就像我一直说的,她的技术其实不是最大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她缺乏从骨子里发出的那种自信。我带了她八年了,通过这八年来的了解,让我非常清楚一点,她要是真想打出来,一定要把骨子里的那股强悍劲儿展现出来。

她刚进队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我印象特别深。她在跟张怡宁训练,练多球,一个有团体世界冠军头衔但从来没上过场的队员走过去,我指着那个人说:“你看,这也是世界冠军,但在我的概念里这不是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应该是指世锦赛、奥运会的单打冠军,最起码也是团体冠军的主力成员。”李晓霞说了一句话:“我要是能像她那样就不错了。”当时我跟张怡宁对视了一下,全愣了。从那天开始,我就知道,这个队员需要我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一定要让她有大的志向,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做什么都不会成。

现在想想,前几年我们俩在沟通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对她的要求和她自己的想法是不一致的。所以我老觉得她不争气,她老觉得我要求太高,我们的追求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打到今天,全部都是围绕着这一个主题:就是志向。

她跟张怡宁、王楠不一样,带王楠的时候,我也是刚当教练,经验也不多,在某种程度上是她和张怡宁一直用行动带动我,我真的在她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她们俩的上进心,斗志都非常强。而李晓霞的性格稍微弱一点,有时候她特别提不上劲,我也想拿张怡宁刺激她一下,但她从内心就感觉自己没有张怡宁那么强。

虽然这是一个事实,但李晓霞也有她自己的优势。为什么这么多年我对她还抱有很大的期望,就是因为每次真到了那种关键时刻,她真的能发出力,那种爆发力虽然不及王楠,但还是比一般人强很多。

说明她还是具备那种能力的,只是她的思维方式有问题。其实她想问题的能力还是有的,只是她自己意识不到,方法不对。在这么多年的过程中,我也是一直在给她灌输这种思想,培养她树立远大的志向。

北京奥运周期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有远大志向了。但还是不够坚决,韧劲也不够。那段时间她的想法是“我有戏了,再努努力就成了”,但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她的想法又变成“我不行了”。她在这个方面纠结着,又行又不行的,不会主动与困难做斗争。莫斯科世乒赛之后,她的改变应该和我的深刻总结有很大关系,我也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我之前以为,很多问题她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其实有时候她真不懂,她只是把我跟她说的话记下了,但没有走到脑子里,没有真正体会。她只是很听话,教练让我怎么做我就争取这么做,但遇到困难的时候她又觉得自己做不到了。

有时候领导、媒体包括她自己可能都对我存在误解,认为我把教张怡宁的东西照搬去要求李晓霞,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她要想成功,有些地方她是必须要做到张怡宁那种程度,共性和个性的东西她可能有点混淆。后来很多教练也给我提了建议,其中触动最大的是小辉(孔令辉)提的,李晓霞输球之后我的一些表情甚至是语言,可能会表现出对她失去信心了。

这点她跟张怡宁不同,张怡宁根本不会理会别人怎样说,但晓霞很敏感,会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

莫斯科世锦赛之后,我说,“我来国家队这么多年,头一次没使上劲,这种心情真比输球还难受,我的队员没有团体决赛不上场的,遇上你之后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这些话可能对她触动特别大,所以夺冠后她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也提到说特别对不起我。

这是我对她很大的刺激,导致她的压力越来越大。张怡宁曾经给她留下了一句特别宝贵的建议,说晓霞你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主动和教练交流,肯定是没错的。李晓霞心里明白,但就是做不到。

莫斯科世乒赛之后,我也意识到,一定要改变工作方式。联赛开始,我就想这三个月是非常好的一个交流机会,可以给她树立信心,让她真正能感觉到我对她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陆元盛的一句话也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当时我妈(老国手叶佩琼——编者注)碰到陆指导,问了一句李晓霞到底行不行?陆指导就说了一句话:只要李隼说她行,她一定行!这句话给我的触动特别大。后来我从工作方法上采用了回避她思想上的问题,主要通过情感的交流真正弄懂她是怎么回事。虽然她胆子比较小,但当她技术特别强的时候也可能弥补她胆小的问题,所以我要求她把技术更精炼一些,对她在思想上多鼓励一些。说实话就是制造一个特别美好的前景在她眼前,这个美好蓝图得画出来,你得做成什么样,技术得练到什么样,你就能达到那个目标。看来这招还是管用。她没有像过去背着那么大的包袱了,换了个心情,豁然开朗,

过去我、外界包括她本人都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比赛输了之后她会说“我对不起这个那个”,这种话是非常可怕的,这表现出她存在着非常消极的想法,所以一定不能让她有这种想法。联赛我基本上都跟着她,但她跟郭跃打的那场球我恰好不在,赛后她给我打了一个小时电话,哭了一个小时。过去她是在场下痛苦,那次她感觉在场上也非常痛苦,都快崩溃了,恨不得能有个地缝钻进去,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当时就跟她说:你快行了!有那种感觉就说明你已经跌进低谷了,不能再差了,接下来就是触底反弹了。我说你所有的感受都经历过了,再坚持一下,你肯定就成了。她后来也给施之皓打电话,结果我们俩说了同样的话。那时候我们有个约定,十点半视频汇报,聊一聊近况,以保证我不在的时候也总有交流,结果她就慢慢变得主动来跟我交流了。

要想在大赛中不出问题,对思想上的控制是很重要的,比简单的技战术要有用。你得知道她现在在想什么,用什么办法解决她出现的问题,是刺激她一下好,还是用什么办法鼓励她,或者是给她理顺思路也好,总之让她积极起来就是对的。要是总纠结的话,她就容易在场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好像总有一个无形的东西来牵扯她,本来打得挺好,突然又走神了,说白了就是私心杂念太多。所以作为教练,会察言观色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也是张燮林教练给我的启发。只有了解队员在想什么,才能在大赛的时候掌握她思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