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
中新网深圳9月15日电 (徐晓美)“别处/此在: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15日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展览聚焦海外华人艺术家的身份与创作问题,对18位海外华人艺术家跨度长达40年的移居、学习、创作历程等进行展示、研究与分析。
据了解,何香凝美术馆多年前就推出关注和扶持海外华人艺术家创作的常设性项目,连续举办了两届“海外华人艺术家邀请展”,为海内外华人在当代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的交流与讨论提供平台。
观众观看展览 徐晓美 摄
何香凝美术馆方面表示,希望通过展览和研讨会等方式,在海外华人的范围内,展示、挖掘具有实验性和创造力的当代艺术创作。
据介绍,此次展览分为隐匿的记忆、杂驳的情怀、狂欢的游走等三个部分,分别对三类不同成长经历和不同年龄段、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海外华人艺术家进行抽样研究与展示。
展览研究小组对参展艺术家海内外的学习经历、生存状态、创作脉络等进行调查挖掘、取样追踪、采访对话与学术研究,成为了“华人身份与艺术形态抽样调查”的重要文本,与展览及画集同期呈现。
展览策展人广东美术馆前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表示,该展览试图用社会学、文化史和艺术史的多重视角看待海外华人艺术流变和身份转换的过程。
参展艺术家奚建军认为,此次展览是海外华人艺术轨迹和脉络的重要历史呈现。他说,何香凝的爱国情怀一直影响着海外华人艺术家,海外华人艺术家时常关注着中国的变化,以后他们还会继续在其居住国讲好艺术故事、中国故事。
参展艺术家萧桐作品:幼年印象 徐晓美 摄
展览开幕当天还举办了“他者解读与自我认知”学术研讨会,沈揆一、李公明、何凯特(Katie Hill)、李振华、张彧、王克平、刘博智等近年来较多关注海外华人艺术的专家学者、策展人、评论家与参展艺术家,围绕“身份认知与文化归属”“过程、经历与艺术思考”“族裔身份与文化记忆”“‘海外中国’与‘本土中国’的连接与错位”“多元文化与少数族裔文化权利”等诸多问题展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