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警世钟 陈天华敲响警世钟
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人,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父亲是私塾老师。陈天华是个好学的孩子,自幼就在父亲的教授下识字读书。可是因为家境贫寒,他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一边帮父亲做点小生意,一边读书。他常常向人借阅史籍,尤其喜欢读传记小说。
1895年,陈天华随父迁居县城,仍然以提篮叫卖为生,后得到亲友的资助,进入资一江一书院读书,学一习一刻苦,博览二十四史。1900年,他考入了湖南著名的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士看上了他的才华,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他婉言谢绝,说:“国不安,吾不娶。
”1903年初,他进入省城师范馆念书,不久获得官费去日本留学。当时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由此引发拒俄运动。当时祖国遭列强蹂一躏,主权沦丧,清政一府无力采取有效措施抵抗。
陈天华割破手指,以血写书以警示湖南各学堂。湖南巡抚深受感动,亲临各学堂宣读,使得湖南的抗俄运动士气更加高涨。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
1903年,陈天华写下著名的《猛回头》和《警世钟》二书。在书中,他大声疾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仇耻,驱外族,复我冠裳”;高呼“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推翻‘洋人的朝廷’”“建立民一主共和国”。
他以血泪之一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政一府卖国的种种罪行,两书当时风行于世,造成了巨大影响。1904年,他回到长沙,参加组织华兴会,与黄兴等密谋准备在长沙起义。但是此事遭到泄密致使起义失败,他被迫流亡日本。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日本,陈天华与他面谈。孙中山主张联合各革命一团一体,组织中国同盟会,陈天华积极赞成。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他出任秘书,并负责参与起草会章。
1905年11月,日本政一府颁布了歧视并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规则一颁布,就引起了广大留日学生的抗议,但是在如何具体应对这场斗争的方式上,留学生中出现了分歧:以秋瑾和宋教仁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全体同学罢学回国,以汪兆铭和一胡一汉民为代表的一派则主张忍辱负重继续在日本求学。
两派发生了激烈争吵,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以致最后留日学生总会干事不想承担责任,纷纷辞职。当时的日本报纸对这种情况持幸灾乐祸的态度,它们描述中国留学生是“乌合之众”,《朝日新闻》干脆侮辱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
陈天华看到了当时清政一府的腐败,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列强的蹂一躏之下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他意识到我们的族人有着缺陷和陋一习一,在革命的道路上,大家无法一团一结在同一阵线。为了激励国内同胞,为了唤醒中国人沉睡的心,1905年12月7日夜 ,他写下了万余字的绝命书,于第二天早晨,怀着救国救民之心,在羞愤中于日本的横滨海湾投海自一杀,时年30岁。
陈天华年纪轻轻就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人说他不该如此,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但陈天华并不是因为绝望而死,他是想以生命来告诉人们,救国不是一句放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
陈天华觉得,要想尽一切的方法,包括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拯救已经陷入黑暗之中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民。他用自己的身一体,铸成了一座“警世钟”,想借轰鸣的钟声敲醒沉睡的中国人,告诉那些几千年来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民众,在这个世界上,还 有比活着更加重要的东西。
革命的脚步不会停下,革命的意志百炼成钢。陈天华以死报国,方式也许过激,但是他忠贞一爱一国的一精一神像是炙热的火焰,在我们心中熊熊燃一烧,革命者前赴后继,中国的未来必定为光明所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