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印封金文言文 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
以前读到关羽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这一段,十分不以为然,觉得三国演义终究是文学作品,找刘备就找去呗,关羽也太矫情,三国演义这段描写也太浮夸了。先是不肯降,降了不忘旧主,之后金银美女、汉寿亭侯的印授一律无视直接原数奉还,然后不远万里找刘备去,显得关羽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样子。
我呵呵。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不是历史人物的基本素质吗?这事就那么值得传颂,值得在书里那么渲染?后来看过一篇文章,说在那个国家分崩离析,各地诸侯割据,局势瞬息万变,人与人之间信任不知道去了哪儿的时代,缺的就是这种从一而终的忠心,所以关羽不忘旧主的忠心在三国才那么为人津津乐道,以至于关羽成了忠义的化身。
但是这种分析太泛泛,我还是觉得关羽作秀,三国的描写有点用力过度。最近看了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看演员们生动地诠释着这个故事,加之自己涉世渐深,才发现原来我错了。
你和你的领导谈得来称兄道弟,但是单位职称名额已满,要想升职称就得熬到猴年马月。有一个单位的领导也很欣赏你,且很容易就能给你升职称的名额,你会不会依然待在原单位里?再试想:你老板的小公司破产了,老板被追债追得失去了音信。
你也失业了,这时候出来一个大老板,他跟你前老板一样欣赏你的才华,给你的待遇比前老板给的还要优厚,他还送你房送你车送你购物卡,就是想留住你。因为你和前老板谈得来,许诺一起干事业,你会不会离开大老板去找你那个前途渺茫的前老板?在无立足之地的前老板和立足已稳的新老板之间,我觉得必定有很多人会犹豫,会选择后者。
再比如,某大城市里一对热恋的男女,男生因为某种原因去了个穷乡僻壤,女生正犹豫要不要跟去,这时候另外一个对女生倾慕已久、工作稳定、收入不菲的男生,言语温柔深情挽留,还把房钥匙和车钥匙都送来了,这个女生会不会毫不犹豫地去那个穷乡僻壤找那个有海誓山盟之约的男生?她会选择坐在自行车上笑呢,还是选择坐在宝马里笑呢?我觉得也是个未知数。
看一下关羽,把曹操送的新衣服穿里面,刘备送的旧衣服穿外面以示不忘旧主。得了千里马很高兴因为可以千里万里去找刘备。关羽打一开始就没打算留住,而且做得也很绝:有人对你一片赤诚倾心相待,你忍心就这么一盆凉水浇下去吗?我是不会忍心。
所以人家关羽是大丈夫,我是一凡夫俗子。就像红楼梦里的袭人,她和宝玉有夫妻之实,不想嫁给蒋玉菡。贾家对她很好不忍心死在贾家,到了蒋家,又觉得蒋对她好不忍心死在蒋家。
因为一个不忍心就做了违心的事。关羽为了不做违心的事,就忍心那么决绝,从一开始泼了曹操一盆冷水,一方面不让曹操对他有过多奢望,另一方面也给自己日后留退路。为了朋友情谊,主臣之义,还有同生共死的诺言,财贿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移其志,关羽还是拜别曹操找刘备去了。而且有人怕曹操不放行,劝他偷溜。关羽说来的明白,去得也要明白,不管有困难与否,做事光明磊落,真是大丈夫。
曹操真够大度的,当初答应让关羽去找刘备,如今心里懊悔的不要不要的,可还是不允许下属去追关羽,甚至还那么纡尊降贵地去送别关羽。他可是独断专行,敢当着皇帝的面杀了有孕五个月的妃子的曹丞相呀。曹丞相在马上微微起身,目送着关羽一骑绝尘而去,那小表情委屈得跟什么似的,简直就像一个小女子倾心爱慕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已有心上人,小女子只能放弃,徒留相见恨晚的遗憾和命运不公的委屈:先是仰头长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快哭了就仰头,让眼泪再流回去。
而后低头——以为已经可以平静接受了。但是一句:云长去矣,把事情说出来反而更委屈,眼泪再也藏不住了。再低头——把眼泪再收回去,但是眼圈还是红红的。曹丞相此时的表情真心生动,因为我快哭的时候就会这样:仰头,低头流泪,再低头。看到这个表情,我的心都碎了,觉得为什么关羽先遇见刘备,为什么非要关羽走呢?
曹丞相知道关羽因为不能当面告辞,留了信就走了。丞相说了一句:估计他没走远,一发结识他,送他个人情,送他些路费。突然发现结识一词,关羽和丞相本来就认识呀,为何此时才结识关羽?因为人格魅力相互吸引这样的交往才叫结识,出于生活工作需要交往,那只是认识。所以才有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ps:有人说关羽对曹操:无礼之甚,冒犯钧威,演员竟然念成了:冒犯钓威。还有十常侍那段,灵帝死了,何皇后给他戴孝,他妈妈董太后也戴孝我觉得可能导演错了。家乡话里有个词叫“方某人”fang一声,意为对某人不利,比如正月理发方舅舅,带七的日子回娘家方婆婆,姑娘结婚有的月份是方娘家月。
看到刘备所骑的卢妨主,谋士建议先让的卢去妨别人,即伤害别人。突然想到家乡话里那个方某人应该是妨某人,正月理发妨碍舅舅,带七的日子回娘家妨碍婆婆等,妨娘家的月份,可能以讹传讹传成了一声。三国里还有个词和我家乡话一样:夜来,即昨晚之意。看来我的家乡话也是有文化底蕴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