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历史打脸 如何理解顾颉刚先生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
顾颉刚的经,被后人念歪了,顾颉刚的意思是晚出的不能全信需要考证,被曲解成了晚出的全不能信不必再考证
顾颉刚提倡的科学分析是正确的,但是继承他的派系的那些研究历史文献的,很多都挺学究和脑残的,懂得不够多,就开始胡乱推理,又缺乏自我批评和细致思考,所以把一大批典籍都说成是伪造的,现在很多都被考古出土的竹简打脸了。
比如《太公兵法》之所以内容荒诞,很可能是因为这书原本的文字太古老,把它翻译成现在这个版本的人,很多字看不懂就胡乱猜,所以弄得很荒诞,让这书较为缺乏史料价值,但是这书的现在这个版本,考古证明已经是战国时代的东西了,不是后世伪造的,司马迁《史记》很多对古文材料的翻译引用也不对,但是我们还能见到一部分他参考的原书,所以能评判对错,《太公兵法》只能看着玩了。
有个东西叫文字传承,还有个东西叫口头传承,有一天,大批的口头传承变成了文字传承,就被说是造假?某天,某个道士或者酋长给你讲了他所传承的历史故事,是所有人都没听过的,又是晚出,于是他就一定是在造假,而不是应该用各种科学手段去考证他的话是真是假?随着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必然会有大批的口头传承变成了文字传承,而我们不应该简单否定它们,而是先放着,用科学方法和逻辑来判断
顾颉刚的某个再传弟子某知名上古史教授,居然连孔子尚书的来历和王子朝盗书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不知道,连对先秦史料的十大毁史事件都知道的不全,对史料的保存和流向都没梳理,就开始胡乱推理上古史。
再比如迷信《竹书纪年》的人,也是缺乏知识,魏国史官不是正统一脉的史官啊,毕竟最后得天下的是秦国啊,占领洛阳典籍灭掉东周的是秦国,得到大量王子朝东周典籍的是楚国,孔子是靠鲁国与周的亲密关系得到图书馆抄书的权利。
天知道魏国史官靠什么办法得到这些秘学的,魏国史官根本不是正规传承人,道听途说、东拼西凑,这种自学成才的东西能叫传承吗?不能用现代人眼光看待先秦,先秦的历史是皇家秘学,孔子这个奇葩为什么能弟子三千,就是靠手里的尚书材料,诸子百家的著作里,就只有儒家的历史学知识最强大,墨子和庄子都只有看书或听书的权利,只有孔子利用鲁国特权把书给抄出来了。
我有个学文学的朋友历史不太行,但他不服气我,有次就考我秦始皇是哪一年统一中国的,我立马答不上来了。
在皇家图书馆不允许抄书和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各国史官拼命背诵日后好用来装逼的,只是记事的左史的年表和帝系而已,而不是冗长而内在逻辑关系复杂的记言右史记录的对话。所以魏国史官的年表是值得信赖的,但是内容就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大能耐比孔子关系还铁。
再比如说《周礼》是伪经,仅仅是因为周礼里包含了一些春秋战国才有的东西,那么《新唐书》《资治通鉴》因为是北宋编的,所以就是伪经,而《旧唐书》就是真货?《周礼》这种周公写的书,所用的是周朝初期的文字风格,到了春秋战国文字不同了,必然会被重新翻译,翻译者加点自己的私货,就变成伪经了?
战国是上古史资料井喷出现期,是因为战国时,文字才开始普及大众,才有大量民间著作,才能把原本口耳相传的东西变为文字流传下来
隋唐和南宋都是上古史资料井喷出现期,不是这些材料是假的,是很多祖先的传说史料,被南方人的家为巫史给传承了下来,隋朝统一南方、南宋南迁,懂书写汉字的文人与南方巫师酋长们交流,才导致材料的增加,而南北朝因为迷信佛教道教反而压制了历史典籍的收集传承
因为古史辨能害国,所以他的不俏再传弟子们日子被人资助的都很滋润,自然传人众多,遗害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