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和三毛的爱情故事 三毛追求爱情: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

2018-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阅读提示:谁叫她是三毛呢?如果在她那个时代,非要立个贞节牌坊的话,不会有她,因为她有太多绯闻;如果她穿上旗袍,一定比<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更风情万种,缠绵悱恻,因为她有太多的爱恨.荷西和三毛天意弄人.在短暂的一生里,三毛一直渴望爱情,可是真正的爱情却从未眷顾她.前半生里,她没有找到,后半生里,找到了却不能接受.吉普赛式的衣裙,黑发分成两把垂落的麻花辫,如同她的爱恋,始终带着一份流浪的风尘.三毛,这个奇情的女子,在淡淡的人间烟火中,苦苦追逐着心灵深处的爱恋.纯情三毛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向我们告别,我

阅读提示:谁叫她是三毛呢?如果在她那个时代,非要立个贞节牌坊的话,不会有她,因为她有太多绯闻;如果她穿上旗袍,一定比《花样年华》中的张曼玉更风情万种,缠绵悱恻,因为她有太多的爱恨。

荷西和三毛

天意弄人。在短暂的一生里,三毛一直渴望爱情,可是真正的爱情却从未眷顾她。前半生里,她没有找到,后半生里,找到了却不能接受。吉普赛式的衣裙,黑发分成两把垂落的麻花辫,如同她的爱恋,始终带着一份流浪的风尘。

三毛,这个奇情的女子,在淡淡的人间烟火中,苦苦追逐着心灵深处的爱恋。

纯情

三毛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向我们告别,我们只是感觉痛惜,并没有太多惊讶,因为这是她习惯的方式。早在1964年,21岁的她初恋失败,就曾自杀过。

小时候的三毛身体瘦弱,性格独立、执拗、不合群,在父母眼中,三毛是个极端敏感和神经质的人。19岁时,三毛做了台湾文化学院哲学系的一名选读生。在家休学七年后,她还是走回了菁菁校园。

在学校,三毛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女生都会称赞一个叫舒凡的男生。舒凡,本名梁光明,戏剧系二年级的学生,但是已经出版了两本集子,是学院大名鼎鼎的才子。三毛于是借了他的书来读,书写得很漂亮,三毛读毕便爱上了他。在此后的三四个月里,三毛成了舒凡的尾巴,舒凡出现在哪,她就会出现在哪。

终于有一天,三毛在操场偶遇了舒凡。三毛想:一切总得有个开始吧,成长这本书总得靠自己动手翻。于是,三毛走向舒凡,抽出他衬衣口袋里的钢笔,掰开舒凡的手掌,然后飞快地将家中的电话号码写在他的手掌上。写完,三毛转身跑掉了。她一口气冲回教室,气喘吁吁地收拾着自己的书本。她不要上课了,她要回家等舒凡的电话。

三毛的痴情终于打动了冷傲的舒凡。第一次约会,舒凡看着面前这个仰着脸的女孩,她不漂亮,可是她有一双闪动着生命力的眼睛。初恋就这样开始了。两个人,一起读书,一起吃饭,一起逛街……

但初恋的人通常都是脆弱的,何况三毛又是那种一旦付出就绝不肯为自己留后路的痴情者呢?在他们相恋的日子里,三毛常为了两人之间的一些小事而生气。有时是因为舒凡不牵她的手,不拥她的腰,有时是因为舒凡不陪她共用午餐而一个人去睡午觉……这些让舒凡不胜其烦。

在舒凡即将毕业的时候,三毛提出了一个在舒凡看来异常荒谬的要求:结婚。最后,舒凡只有疲倦而冷漠地对三毛说:“我们不要再相互折磨了,我太累了。”就像一个水晶器皿落地的声音,在三毛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

殇情

在一个台风呼啸的夜晚,少女三毛朝着自己左手腕的动脉狠狠地切了下去,如花的年龄,听不见花开的声音。后来,三毛苏醒了,睁开眼看见的不是天堂,而是手腕上缠了28针的疤和流着泪求她活下去的容颜憔悴的双亲。

带着情伤,三毛执意去了西班牙,去了马德里。西班牙是三毛从小就喜欢的,也许热情如火的西班牙人能温暖她那颗满是伤痕的心。

三毛和荷西之间产生了一段仿佛童话般的爱情,留给许多人无限伤感的是荷西的意外逝去。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三毛是一个喜欢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人,这样的女子自有心中的王子。可惜荷西不是那个王子,至少不完全是那个王子。三毛一直说,“荷西苦恋她六年”,但从来没有说“她也恋了荷西六年”。在那六年里,三毛前三年在国外,后三年在台湾。

在国外期间,最少有三名追求者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被三毛拒绝:在西班牙时,被一名日本籍的富商同学追求;在德国时被一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追求;在美国时,被一名台湾籍的留美博士追求。这些人都远比荷西优秀,都比荷西更加接近三毛的爱情标准,但是三毛拒绝了,因为三毛心目中的爱情标准比这三人所能达到的还要高。

回到台湾的三年,她终于选到了愿意结婚的人,可那个人却是个无耻之徒。他们是在台北的一家咖啡厅邂逅的,他是一个画家。她崇拜画家。她爱上了他,她毫无理由地接受和包容着他的一切。他的桀骜,他的颓废,他的邪气,他的玩世不恭,他的做作的无病呻吟,他的不修边幅的邋遢,他的没出息的自许清高和自命不凡,他的懦弱的愤世嫉俗和看破红尘,在她的眼里,无不隐藏着别人发现不到的可爱之处。

他说他精神上没有寄托,她便介绍他入了基督教。但她忘了入教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虔诚是一种态度,不能用入教与否来决定它的有无。他又说他感情上没有归宿,于是她便答应了他的求婚,心甘情愿地去做他的在他贫寒的画室中为他洗衣、做饭的小妻子。

家里没有人赞成他们的婚事,不仅仅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人品端不端正的问题。但三毛很倔强,她说家人对他有偏见,而且她觉得两个人只要相爱就够了,生活中的一切难题都可以在爱情中迎刃而解。崇尚爱情当然是没错的,错的是他的品质根本不值得她爱。

爱情不应该是盲目的。

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三毛发现这个为她带来许多欢乐也为她带来许多烦忧,一直对她信誓旦旦的画家早有妻儿,他是一个有妇之夫,是一个下流无耻的混蛋。而她竟爱了他那么久,为他做了那么多。最可气的是,那个混蛋还大耍无赖,不肯善罢甘休。最后,三毛的父亲陈嗣庆先生,小心谨慎地赔出了一幢房子,才息事宁人,让三毛从中解脱了出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1973年,三毛选择了和“苦恋她六年”的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起因于偶然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介绍,三毛来到了非洲的撒哈拉。面对着凄艳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几乎不能自已,面对着残阳如血,“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追随而至。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

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苦;她曾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她内心的深处,和荷西的爱恋,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丧生,三毛痛苦地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没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在父母的扶持下,伤痛的三毛回到台湾。

绯情

荷西死后,人们愿三毛再婚,再有个爱她的丈夫。她是作家,但她首先是个女人,她应该拥有自己完整、独立和美满的婚姻。她太累了,应该有个自己的家。但是这样一位情感丰富的女子,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与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不能再嫁,并不意味着三毛可以任凭感情没有寄托,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三毛死后,关于她和王洛宾、贾平凹等人的绯闻有很多。

1990年,亦是三毛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取得八项金马大奖的时候,她与中国民歌大师王洛宾发生了一段真挚的忘年情。当时,她甚至只身跑到乌鲁木齐和王洛宾共同生活。尽管有人出来反对,试图证明三毛和王洛宾之间没有恋情。但有人却不仅相信他们有,而且还很深,这种情感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卿卿我我,而是看不见的心意相通、水火交融。

链接

三毛,原名陈懋平,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1948随父母迁台,1962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上发表第一篇作品《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结婚记》、《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等。

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荣民总医院以丝袜自缢身亡,享年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