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在印度的名气 王玄策出使印度 是为灭吐蕃吗?

2019-0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玄策为什么出使?因为唐太宗要对付吐蕃.之前打不过人家,甚至把文成公主都嫁过去和亲了."这么说明显是不了解历史.松州之战的背景是李唐拒绝吐蕃和亲的要求,松赞干布以此为借口入侵已经听话的吐谷浑旧境还有唐朝边境城镇.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来之前,唐朝地方吃亏,唐朝主力到来之后,小试牛刀,斩首千级.王玄策在印度的名气 王玄策出使印度 是为灭吐蕃吗?算是一反一正,一个平手.至于唐军是不是打得过,看结局就知道,结局就是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旧境,在松赞干布时期再也没有与唐军摩擦,然后再次向唐朝求

“王玄策为什么出使?因为唐太宗要对付吐蕃。之前打不过人家,甚至把文成公主都嫁过去和亲了。”

这么说明显是不了解历史。松州之战的背景是李唐拒绝吐蕃和亲的要求,松赞干布以此为借口入侵已经听话的吐谷浑旧境还有唐朝边境城镇。在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来之前,唐朝地方吃亏,唐朝主力到来之后,小试牛刀,斩首千级。

王玄策在印度的名气 王玄策出使印度 是为灭吐蕃吗?

算是一反一正,一个平手。至于唐军是不是打得过,看结局就知道,结局就是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旧境,在松赞干布时期再也没有与唐军摩擦,然后再次向唐朝求亲。由此可见,军事上谁强谁弱一目了然,至不济说句平手是毫无问题。 和亲不一定是劣势方求和,还有就是优势方外交策略。比如突厥嫁女给北周武帝,难道你说突厥当时不如北周?文成公主也是如此。

王玄策在印度的名气 王玄策出使印度 是为灭吐蕃吗?

“跟王玄策同一时代的玄奘为什么出名?因为他把通往吐蕃背后的道路给走通了。让最高领导人知道天竺这个大国的存在,知道了怎么可以让天可汗的荣耀撒播到高原上。”

这是错误的。 第一,玄奘出名,早在所谓西游之前,就已经名震关中洛阳和四川等地的当代佛学大宗师,当时基本上通一部经典的人玄奘都认识。玄奘在归国受到太宗和高宗礼遇,主要原因是玄奘西行,其实走了路上的全部 三条丝绸之路。

王玄策在印度的名气 王玄策出使印度 是为灭吐蕃吗?

而且玄奘是语言大师,记忆力无人可及,他写的书大唐西域记是李世民和李治逐步吞并西域的第一手材料(上一个能做到这个的是裴矩)。丝绸之路的南路就是到印度河流域的。李世民当时经略的对手更多是西突厥,想打通的是丝绸之路,而不是吐蕃。

第二,天竺存在,还用得着玄奘走完才知道?南北朝时期,从西域和天竺来的僧侣不少,怎么会不知道天竺 存在?如果不知道天竺,玄奘怎么知道去天竺学习佛法?第三,唐朝早就知道如何“将荣耀撒播到高原上”。

如果看看记载,就知道李靖率领唐军灭吐谷浑的时候,南路就已经深入吐蕃边境进行活动了,而率领南路军队的就是李道宗和侯君集。看到这里明白李靖的厉害了吧,军事敏感度和政治预判简直惊人。

侯君集正是松州之战唐军主帅,而和亲入藏的代表就是李世民铁杆小弟,礼部尚书,太宗朝后期三大名将之一的宗室江夏王李道宗。这两个是唐军高级将领中最了解吐蕃的人,一个李世民用来打仗,一个在和亲一路深入吐蕃内部了解军事地理情况。所以,李唐根本不用所谓印度帮忙。

“所以,王玄策出使印度,应该跟张骞的功能是一样的,代表大唐去勾搭人家,约好时间灭吐蕃。”

太宗时期外交军事的中心其实看看灭国的顺序就知道,先灭东突厥,是主要外患。然后吐谷浑,解决了丝绸之路上第二大麻烦,然后逐步吃掉如高昌龟兹焉耆等西域小国,间接打击的是控制他们的西突厥。李世民后面打高句丽和灭薛延陀,说明在薛延陀逐步崛起于草原(这实际上是李世民外交少有的败笔,主要还是东突厥垮台太快,李世民在外交不熟练的时候让草原被军事实力更强的薛延陀填补了真空。

不过李世民不是全然不知,比如分封真珠的两个儿子都当可汗,学他的岳父长孙晟。

而且薛延陀老真珠的人品,还不如颉利可汗,他的外交问题说实话简直是灾难级别,所以骤兴骤灭,李绩一打就灭国了)的时候,李世民的目光又一次回到北方和东方(当然,没有放弃西域的控制)。

至于吐蕃,后期固然是唐朝 大患,但是,没人能预测未来。吐蕃崛起是从松赞干布开始(文字,政治制度的建立),跟李世民的李唐可以说是同时期兴盛。李世民时期的吐蕃虽然已经逐渐形成规模,但是对比能和东罗马帝国平起平坐,相约打击波斯并控制丝绸之路的西突厥;革新古匈奴骑兵战法,把依附李唐的突厥人打的不愿意复国的薛延陀;和从西汉开始立国,被曹操差点灭国,但在魏晋南北朝逐渐鲸吞蚕食汉四郡地,人口六七十万户,成为东北亚小霸的高句丽,当时的吐蕃说实话who cares? 如果再算上已经被灭的武德年间入侵中原常客东突厥和经常军事摩擦的吐谷浑两国,在武德贞观时期,吐蕃这个次要又次要的矛盾当时根本就不是李世民的战略重点,事实上连当时李唐军事战略重心的第五都混不上。

“但王玄策最后居然借着吐蕃的兵把人家国家给灭了,你让唐太宗怎么想?所以,这事儿史书上没怎么说,他老人家直到太宗死掉也不过官升两级当了个朝散大夫,也是很正常的了。”

唐朝对这场胜利根本不看重,看看事后李唐对于这块飞地的处理就知道了。至于王玄策的封赏不够高,本质原因是外交官本身在隋唐地位不高(虽然隋唐认识到外交很重要且外交都有极为光辉的手笔)。比如长孙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基本上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外交家之一和隋朝最厉害的阴谋家和战略家。

但是,到死武官是右骁卫将军,从三品(本身是武官中的高官,武官系统大约是19-20位,而且后期也当过行军总管。这排名不是实际名将排名,比如史万岁到死都是左领军将军,连大将军都不是,但是仍然是隋朝四大名将之一,有些网文说长孙晟就是中层军官,不入流,笑笑就是),散官是上开府仪同三司(第五级,一共十一级,其上面分别是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四挡。

从从一品到三品),从三品。别说国公郡公上柱国等从一品,连二品柱国这种都快被随便封(典型代表宇文娥英的老公李敏)的都不是。王玄策作为外交官的封赏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根本没有所谓没理解领导意图。